歷史上秦朝真實的羋八子

@ 2016-01-13

譚嗣同一針見血地指出「兩千年之政皆秦政也」,毛澤東也強調「百代皆行秦政制」,秦朝給中國留下了太多東西,似乎我們想到「秦制」就想到了秦始皇。 其實,秦制是秦始皇的祖先們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其中秦始皇曾祖父的媽媽秦宣太后就開創了「太后臨朝」這個制度,2015年11月30日開播的《羋月傳》 里,孫儷飾演的秦宣太后羋月把這段歷史給演繹了,演繹得相殺相愛,演繹出愛恨情仇。

在歷史上,說到秦國發跡史,宣太后絕對是繞不過的人物,她手腕強硬,作風放浪,留下許多段子,令後人瞠目結舌,史家大加撻伐。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太后專權的現象,甚至「太后」一詞自她開始,這可能說得過於絕對。但是,秦宣太后不愧是傑出的女政治家,她以太后身份執掌朝綱,滅了秦 人眼中釘義渠,養精蓄銳,積蓄力量。秦人本來就崇尚武功,說開疆拓土最盛之時,就是秦宣太后與秦昭襄王主持國政的三四十年,應非虛語。《史記》說她在位 30多年「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秦人壓倒六強,雄武有力。

黨羽遍布控制朝廷

說起這位秦宣太后,竟然是生年不詳,姓羋,又稱羋八子。羋姓是楚人之姓,她是秦惠文王駟的妾,秦昭襄王稷的生母。秦惠文王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君 主,病故於公元前311年,原本傳位於惠文王后之子武王盪,羋八子自然得退出歷史舞台。但是,4年之後,秦武王因為逞能,和力士孟說舉鼎為戲,脛骨折斷, 傷勢過重,一命嗚呼。武王無子,他諸多子弟爭奪君位。羋八子的親生兒子公子稷在燕國當人質,她看準時機,在同母異父弟弟魏冉的幫助下,將公子稷召回,立為 國君,也就是秦昭襄王,羋八子即秦宣太后。《史記·穰侯列傳》載,昭王即位,以魏冉為將軍戍守咸陽。魏冉平定了公子壯等勢力的叛亂,把武王后驅逐到魏國, 昭王那些兄弟中意欲謀逆的一概誅殺,魏冉的威名震動秦國。「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冉)為政。」歷史進入到宣太后和魏冉擅權的時代。

太后主政,在中國古代史上,這是很早的記載。女人走上政壇,如何應對政治上的腥風血雨,是很棘手的問題。除了手腕之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親 屬。由於秦宣太后自己出身於楚,和楚國聯姻勢在必行。在這一時期,秦楚的關係一度密切,甚至經楚懷王推薦,秦宣太后任命自己母親的族人向壽擔任秦相。同時 為相,且掌控兵權的,是自己異父弟弟、有擁立昭王有功的魏冉,被封為穰侯,封穰(今河南鄧州),後又增封地陶邑(今山東定陶)。至於秦宣太后的同父弟弟羋 戎,封華陽君(今陝西高陵),後改封新城君(今河南密縣)。除秦昭襄王外,秦宣太后對另外兩個親生兒子更要依仗,公子市封為涇陽君(今陝西涇陽),後改封 地宛(今河南南陽);公子悝封為高陵君(今西安高陵)。秦宣太后的羽翼勢力,遍布朝野,成為太后主政的班底,也是秦昭襄王親政的掣肘因素。

勾引敵國君主 差點殉葬男寵

秦宣太后情人有多少,史書闕如。但從《戰國策》等文獻可見,秦宣太后風流成性,毫無母儀天下的檢點,不僅為了尋求刺激,甚至把情愛當作實現政治 目的的工具。《戰國策》由於帶有不少戰國縱橫家出於遊說目的的誇大、虛構成分,屢屢受學者質疑。但是秦國地處西北,與戎狄雜處,文化習俗多受戎狄侵染,就 這個角度看,《戰國策》等文獻反映的故事應並非空穴來風。秦人本來就對宗法制度和禮樂文化淡漠,加上複雜的社會環境,其文化面貌勢必要與中原產生很大差 別。

秦宣太后誘滅義渠就是其作風放浪的典型例子。義渠古族在周代活躍西北,勇武雄健,所向披靡,以戰死為吉,以病卒為凶。《後漢書·西羌傳》載,秦 惠文王時,義渠國內亂,秦人助其定亂,義渠王也曾向秦稱臣。但好景不長,戰事又起。秦惠文王對義渠予以嚴厲打擊,但義渠勢力尚存。公元前306年,秦昭襄 王立,秦宣太后攝政。她改弦更張,不再征討義渠,而採用陰柔的態度,對頑敵拉攏、腐蝕,將秦人的勢力進行滲透,以削弱義渠王的雄心壯志。她主動色誘義渠 王,邀之於甘泉宮,待之優厚,兩人長期同居,並且生有二子,這樣義渠王完全喪失了對秦人的警惕。30多年後(公元前272年),秦宣太后突發制人,殺義渠 王於甘泉宮,攻義渠,義渠人在溫柔鄉中猝不及防,其土併入秦,秦人在義渠故地設隴西、北地、上郡三郡,由秦王直接管轄。義渠族漢化,融入華夏族。馬非百先 生在《秦集史》中認為,秦宣太后以太后之尊,犧牲色相與義渠王私通,設計除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義渠,使秦國可以一心東向,再無後顧之憂,其功不 遜於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的確,秦宣太后為了秦國利益,不惜以美色為餌,陽奉陰違,笑裡藏刀,經營謀劃30餘年,一朝成功。這樣的事件在典籍中極其罕 見,其心機膽識令後人驚嘆。但也就是在男女之防、貞操觀念不森嚴的戰國,地處西北、與戎族接壤的秦地,這樣的驚人政治謀劃才能得以實施。

秦宣太后和情夫魏丑夫的故事很著名。魏丑夫的其他信息,史籍無載,可能就是職業男寵,「丑夫」如同暱稱。《戰國策·秦策》載,他深得秦宣太后之 愛,秦宣太后病篤,自知來日無多,居然令魏丑夫為自己殉葬,陰間還可以享受床笫之歡。事實上,在差不多一個世紀以前的秦獻公時代,秦國人就已經廢止了「從 死」——也就是殉葬的陋習。這時秦宣太后令魏丑夫殉葬,足見對這一男人愛之切。魏丑夫得知,害怕至極,無奈之下請善辯的庸芮,在秦宣太后面前給自己說情。 庸芮先問秦宣太后,人死後,還否能夠感知到人間之事?秦宣太后回答,不能啊!庸芮進一步強調,既然如此,死後無知,那太后又何必要將自己心愛的魏丑夫置於 死地?退一步說,如果死人果真有知,那麼秦惠文王早就因您的不貞對您恨之入骨,您補過都來不及,又哪兒能和魏丑夫有男女之歡呢?這麼講,讓魏丑夫陪葬豈不 荒謬絕倫?秦宣太后明白過味兒來,對庸芮所說深以為然。公元前265年10月,秦宣太后去世,葬於芷陽驪山(今陝西西安臨潼區驪山),並沒有讓情夫魏丑夫 陪葬。從此事可見,魏丑夫和秦宣太后的私情,舉國皆知,秦宣太后毫不遮掩,說殉葬就殉葬,只是對先王之靈有所顧忌。她對魏丑夫的喜愛,到了明火執仗、我行 我素的地步。

言語潑辣 外交場合談性愛

秦宣太后面對朝臣,處理國政,言語潑辣。《戰國策·韓策》載,前307年,楚懷王包圍韓國雍氏(今河南禹州東北),韓國吃緊,求助於秦,秦人愛 答不理。韓襄王心急如焚,派尚靳使秦,力陳唇亡齒寒之理。說韓國守則為秦國的屏障,攻則為秦國的先鋒。「今韓已病矣,秦師不下崤。臣聞之,唇揭者其齒寒, 願大王之熟計之。」宣太后對這一套說辭興趣不大,因為她本身就是楚人,楚國也是她主政依靠的力量,自然不同意派兵。但她反駁的話特別露骨,就今天看也讓人 詫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 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她說,昔日我和秦惠文王行男女之歡,大王的大腿壓我的身上,我承受不住;但他整個身體都壓我身上,我並不感覺重, 這是因為比較舒服。秦國助韓,開支巨大,補給耗費數以千計,但這樣於秦國何利?秦宣太后就用這樣的比喻打發了韓使。

與秦宣太后不同,秦相甘茂認為,「今雍氏圍,而秦師不下崤,是無韓也。」「楚、韓為一,魏氏不敢不聽,是楚以三國謀秦也。如此則伐秦之形成矣。 不識坐而待伐,孰與伐人之利?」韓一旦支撐不住,投靠楚國,楚、韓再裹脅上魏國,於秦危害甚大,建議秦昭襄王立即救韓。秦昭襄王贊同甘茂,出兵救韓,楚國 撤兵。這一事件中,秦宣太后出於成見,有著自己聯楚的政治盤算,不能說其政治目光遠不如自己兒子,但按兵不動也不失為一步好棋。讓後人指摘的是,在外交辭 令中,她居然用秦惠文王和自己的房中之事打比方。清人王士禎的《池北偶談》大肆批評秦宣太后:「此等淫褻語,出於婦人之口,入於使者之耳,載於國史之筆, 皆大奇!」但放在戰國時代的秦國,男女大防不嚴,她的作風也不算什麼。

結局 終被兒子踢出局

兒子秦昭襄王要親政,勢必和秦宣太后及其羽翼發生摩擦。秦宣太后的主張,許多時候都和兒子碰撞。《戰國策·秦策》載前287年,五國齊、趙、 韓、魏、楚合縱不成,停戰於成皋,秦昭襄王插手其間,扶植親秦勢力,欲讓韓國公子成陽君為韓魏兩國之相,韓、魏不聽。秦宣太后通過穰侯魏冉對秦昭襄王說: 成陽君曾經因秦昭襄王的緣故困居於齊國,他窮困之時,秦昭襄王置之不用,如今成陽君今非昔比,飛黃騰達,秦任用他,他也不會買帳。「窮而不收,達而報之, 恐不為王用;且收成陽君,失韓、魏之道也。」用成陽君,違背韓、魏兩國意願,得罪兩國,得不償失,所以還是算了吧。秦宣太后審時度勢,鞭辟入裡,此事作 罷。但母子二人的障礙,遠比共識要多。

《史記·范雎列傳》記載,范雎在魏國受魏齊、須賈迫害,受盡奇恥大辱,差點丟掉性命,在友人鄭安平的幫助下,范雎更名張祿,暗地裡被秦國使者王 稽帶到秦國。此時,楚懷王客死他鄉,並且楚國在鄢郢大戰中敗北,幾乎亡國;齊泯王稱東帝之後成為眾矢之的,身死人手;秦昭襄王已經繼位三十餘年,秦人開疆 拓土,如日出之陽,求賢若渴。范雎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視。秦昭襄王正急需獲得真正權力,但受制於秦宣太后及其母家。公元前266年,待獲得秦昭襄王的信任 之後,范雎趁機指出秦國弊政所在:「聞秦之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不聞其有王也,」以此言激怒秦昭襄王。王大驚失色,范雎進言:「今臣聞秦太 後、穰侯用事,高陵、華陽、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也。」這些制約秦昭襄王的人,心懷謀逆之心,就如同殺掉趙武靈王的李兌,殺掉齊泯王的 淖齒一樣。「昭王聞之大懼,曰:『善。』於是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秦宣太后以及她的黨羽勢力,被羽翼豐滿的秦昭襄王打擊殆盡。這 一年,秦昭襄王任范雎為丞相,封應侯,推行遠交近攻的正確戰略。母子徹底翻臉一年後,秦宣太后病卒。但《古本竹書紀年·魏紀》載,「秦內亂,殺其太后及公 子雍、公子壯」,記載與此不同,似乎秦宣太后早在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就死於政變。

2015年,就在《羋月傳》緊鑼密鼓拍攝時,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公布秦東陵的一項重要考古發現:秦東陵為秦始皇的祖墳,秦東陵一號陵園兩座 「亞」字形大墓可能為秦昭襄王和其王后的合葬陵園,四號陵園中的「亞」字形大墓,可能為昭襄王之母秦宣太后墓。有趣的是,在四號陵園內還發現了一座「中」 字形陪葬墓,專家根據該墓的禮制建築推斷,墓主應該與秦宣太后關係密切。這個貴族是誰呢?由於沒有文字資料,留給我們無盡的遐想。

本文來源:網易論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