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啃指甲?專家說這樣糾正最有效!
一個陽光普照的下午,在媽媽的聚會裡,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上大班了,他對許多事情都興趣,但注意力太容易分散,老師也說他不專心,更嚴重的是,他常常咬指甲摳手指頭,到現在還是,已經到了要上小學的年紀了,該怎麼糾正啊?」這個話題讓媽媽們都引起了共鳴,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有咬指甲的習慣,甚至一直持續了「一輩子」。
其中一位留著短髮的媽咪說「我也咬了一輩子指甲。雖然我覺得整齊光潔的指甲很好看,但我的指甲每次都不知不覺地被我咬短了。」
另外一個感覺是一位貴婦的媽媽,「我發現自己有這個毛病應該是在幼稚園時,因為我雖然外表聰明,但總是克制不住膽怯焦慮情緒,除了咬指甲,讀書時時還愛咬鉛筆,總是把鉛筆啃得坑坑疤疤的」
後來,我再在google上輸入關鍵詞「咬指甲」,可以找到421000個相關網頁,到底為什麼大人小孩都會控制不住地咬指甲?
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説,咬指甲的核心原因是焦慮,而對於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精神分析學派有兩個解釋:
1.口慾期沒有得到滿足。
所謂口慾期,即孩子一蒜瓣歲前的這一段時期,這時孩子的心理能量集中在口部,吮吸和口咬既能給他們帶來快樂,也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可以説,他們一旦對一項東西產生興趣,很容易會用嘴或牙齒去「探索」、去感受它們。
只是,很多大人都認為什麼都拿來咬會吃下許多細菌,所以會限制孩子這麼做,如果限制得太過厲害,就會造成孩子長大後口慾期的不滿足。
2.攻擊慾望被壓抑。
牙齒和指甲是人類體表最堅硬的地方,而對孩子來講,這兩個地方則是他最有力的攻擊武器。
所以,一個孩子熱衷於牙齒和指甲相互撕咬的活動,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專家就認為,咬指甲這樣的行為,既意味著一個人將攻擊轉向自身,是一種自我毀滅的心態,也可以説,是一個人主動毀掉自己最具攻擊力的武器,而原因就是因為他不允許表達攻擊。
父母如何糾正孩子咬指甲的壞習慣呢?
1、培養良好習慣、修剪指甲!
父母如果單純地用打罵或懲罰非但無益,反而會使咬指甲的情況加重,另外,父母要試著要積極尋找引起緊張和憂慮的原因,並及時改善孩子的生活環境,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還要給孩子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感染和表皮損傷。
2、正面引導取代打罵!
要戒掉這個壞習慣,父母主要採用行為限制和正面引導。
所謂行為限制就是當幼兒咬指甲時,對較不懂事的小嬰兒,父母要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從嘴裡移開,並用微笑、點頭或誇獎的口氣,不要責罵,並且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給大孩子可以用正面引導,則是對較為懂事的大孩子講道理,使其意識到咬指甲是一種行為偏離和咬指甲的危害性,他才知道咬指甲的壞處。
咬指甲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善,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父母不但自己要有信心,而且還要增強孩子的信心,這樣才能改善孩子咬指甲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