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最後一天,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中國「正在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艦,並稱建設工作正在大連進 行。這一消息立馬吸引了國外的巨大關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1月8日就發表文章對中國第二艘航母,也是第一艘國產航母進行了猜測。
文章稱,解放軍海軍似乎已經開始了實質性的航母計劃,未來可能建造4-6個航母戰鬥群,而有中國評論人士公開表示中國至少需要3個航母戰鬥群。 目前中國的遼寧號航母已經服役。隨著經驗的積累,後續的艦船將投入生產。然而,在新航母的設計和建造中還存在一些比較大的挑戰,所以如果中國希望能夠讓新 航母及時投入使用,那麼唯一可行的就是在很多設計方面還將採用遼寧艦的設計,這不足為奇。
遼寧艦航空部門和艦載航空兵部隊機務大隊執行任務
文章稱,中國可以從遼寧艦的老家烏克蘭獲取大量的資料,這是必須的基礎性活動。中國面臨著世界主要海軍強國都面臨過的問題——儘管急需擴充海軍 實力,但是面臨著一些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缺乏,只能通過詳細的圖紙來轉化這一劣勢。此前有消息稱,中國從烏克蘭獲得的遼寧艦的圖紙重達數噸。儘管中國海軍可 以從海外追求更多的技術,但是中國現在需要眾多新型的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兩棲艦等艦隻,這需要中國具有足夠的自主設計人員和足夠強大的專家陣營。而且 就目前來說,中國潛艇部隊的優先級比航母更高,必須優先投入。所以,出於這個原因,17號航母很可能只能是基於遼寧艦的藍圖來設計而並不能另起爐灶完全創新。
隨著17號航母的建造,將給大連的造船廠提供更多的經驗,同時這將為未來的18號航母提供發展的空間。如果18號航母更大的話,那麼在設計階段 就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且相關的風險也會越大。比如說,中國希望航母艦載機起飛更有效率,那麼就需要用到彈射器,儘管有一些證據表明中國正在研發和美國福特 號航母上同類的電磁彈射器,但是中國海軍需要面臨這樣的選擇——是否採用這一新技術,還是使用內燃飛機彈射發射系統,或者是採用更原始更複雜的蒸汽彈射系 統。儘管中國海軍的建造速度很快,但是18號航母仍然不太可能會在2025年前服役。
中國第二艘航母在大連建造排水量約為5萬噸
文章稱,實際上,航母的能力強弱取決於其艦載機隊的強大與否,這是專家常常遺漏的東西。到目前為止,中國海軍只有一款固定翼艦載機露面,那就是 殲-15艦載戰鬥機。然而航母還需要獨立於岸基航空兵的真正的全面能力,這需要預警反潛機、電子戰戰機等多型戰機,中國海軍還需要投入更多關注在艦載直升 機方面。作為艦載機隊的一部分,艦載直升機可能承擔一部分反潛戰和反水面戰的操作,要完成這堆複雜的項目,中國海軍還需要至少10年的努力來適應這種新的 作戰形式。
最後,需要明白一點,中國的航母計劃不太會是針對美國,至少在中期不會,中國海軍必須敏銳意識到,遼寧艦和美國海軍任何的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都相差甚遠,而且中國這一新單位剛剛成立,還很脆弱無法承擔大規模高強度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