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9歲前應該養成的獨立習慣,媽媽們別再溺愛了

@ 2016-01-11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的生活習慣可以從小慢慢培養,然而他們眼中的「孩子」,有的即便成年後,依然沒學會真正的獨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孩子的習慣(包括日常家務和家庭責任感)在9歲後就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了。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習慣在小學3年級左右已經形成。這項研究對5萬名家庭進行了調查,發現9歲以後孩子的行為習慣就變得穩定,直到高中結束都是如此。

你的孩子在家裡承擔了足夠的家務嗎?

上幼兒園前(3-4歲)

學前班是家長引入負責的概念的時機。當孩子在學前班的年紀,做家務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玩遊戲。家長可以這樣引導孩子:「首先我們先把玩具放好,然後再吃飯(洗澡、吃零食)。」

小技巧:當教育孩子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比如鋪床),對孩子不要吝惜讚揚。

• 拾起玩具

• 新選擇一件外套(在這個年紀給孩子有限的選擇,而不要給太多的選項)

• 幫孩子一起收拾桌子

• 刷牙

• 學習擺桌子

• 學習擦灰

• 學習鋪床

幼兒園(5-7歲)

不要批評孩子做家務的技巧,或者讓他們重複做沒有達到你的要求的家務。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是學習的過程,他們需要家長的努力和支持。比如,家長可以說:「寶寶你把桌子擦得真乾淨!」

•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第二天的衣服

• 擺桌子

• 吃完飯後收拾桌子

• 將要洗的衣服分類(白色和其他顏色)

• 將包中的東西拿出來

• 選擇午餐要吃的食物

• 給自己穿衣服(孩子小小的手指也能用來按紐扣)

一年級(6-8歲)

當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孩子們通過犯錯可以改善他們做家務的能力。

• 前一天晚上把衣服整理出來

• 獨自穿衣服

• 獨自準備好上學

• 丟垃圾

• 垃圾分類

• 每周打掃一次房間

• 將盤子放到水槽/洗碗機里

• 整理臥室

• 擺桌子

• 整理背包

• 從洗碗機里拿出碗碟

• 在家長的指導下把衣服放到衣櫃里

2年級(7-9歲)

• 用有限的選擇準備早飯

• 上學前準備書包

• 自己做簡單的午飯

• 洗碗

• 用吸塵器給房間吸塵

• 用微波爐

3年級(8-10歲)

• 準備菜單

• 寫採購清單

• 為家人準備簡單的飯菜

• 疊衣服

• 把衣服放到衣櫃里

為什麼有些家長在孩子能夠承擔家務責任的年紀時還不讓他們分擔家務?為什麼一些家長鼓勵孩子承擔家務,而另一些家長不這麼做。我發現,家長們一般不讓孩子做家務,因為他們怕孩子會有危險,或是怕孩子做錯、做得不好;其他的家長則認為不值得讓孩子在家務事上浪費時間。然而,獨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種種過分擔憂,很可能會扼殺掉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實在是弊大於利,非明智之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