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章第二彈 一神明的傳奇故事 傳承在於一念之間

@ 2016-01-11

南衡聖帝大天尊

衡聖帝大天尊

關聖帝君民間尊為[武聖],又有[恩主公]之稱.

乃蜀漢名將,是中國人武德典範.

關恩主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州人(今山西運城解州鎮).

東漢恆帝延熹三年(160年)農曆六月二十日誕辰.

生平曾追隨劉備、降曹與重歸劉備、鎮守荊州、威震華夏、敗走麥城.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

由於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老爺,

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

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關聖帝、關帝君、關帝等.

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帝君],

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

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又尊為[伽藍菩薩].

民間由於等傳統作品的影響,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

是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

直至現當代的某些社會群體與場合中,

仍然經常出現祭拜關羽的情況.玄空師父曾說過 :

[人世間是道德考場.]關聖帝君因為八德全修,歷經種種試鍊與誘惑,

因此深受世人敬仰,方能享受萬代馨香.南天文衡聖帝傳略,

於是根據[八德]出自:

[孝弟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

包括八種良知良能,代表我們所要實踐的[德].

聖誕五月十三日

無極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女神,又稱爲西王母、瑤池聖母。她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後來在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爲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崙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里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

王母娘娘,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女神,又稱爲西王母、瑤池聖母。她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後來在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爲慈祥的女神。

聖誕七月十八日

法主聖君

宋時,張、蕭、洪結義兄弟三人,路經福建省永春州德會縣九龍潭石牛洞,該潭甚深底透,石牛洞乃一座有名佳穴,此洞內藏有千餘年道行之怪蛇(三叉尾),修真養性受日月之精華,致能變化人形,且神通廣大變幻無窮,以妖術惑眾,時傷害居民及過往行人,附近居民懾其神通,每年要選童男、童女獻祭,否則即有水患、風災、蟲害,附近居民屢受其害,深以為苦。時張公聖君昆仲三人,精通武藝、法術,行道至此,聞及此事頗以為憂,決心除害,即商議必須收除此怪物,以救萬民。

某日,窺俟蛇精於潭中嬉戲時,張公聖君先跳入潭中與之鬥法,奈力不繼幾乎瀕死,二弟蕭公聖君、三弟洪公聖君施法術以濟之。時蛇已浮出水面,張公聖君扼住蛇首,奈怪蛇頗大兼之能通人性,將張公聖君遍身盤繞,展開巨口噴出毒煙,將張公聖君顏容薰黑,在危急之時,蕭公聖君提起大斧猛砍,怪蛇猛力掙扎,因而誤傷張公聖君面額,故張公聖君臉容成黑、額頭有一腫瘤,蕭公聖君見之,惶恐無措以致面紅,洪公聖君見之非常憤慨,以致面青。經過一番苦鬥,終將蛇精擊斃,三兄弟亦化為青煙,昇天為神,蛇患從此而絕,百姓安居樂業,萬民敬仰其德靡淺而殺身成仁,乃在洞內建造廟宇祀之,尊為法主公

聖誕七月二十三日

濟公活佛

濟公神靈別稱:濟公和尚、濟顛僧、濟公活佛

人間「活佛」 濟公(1130-1209),原名李修元,出生於天臺永寧村,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臺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求得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爲他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他雖是臨海都尉李文的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以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爲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在濟公故鄉天臺一帶流傳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戲佞、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其中如「濟公出世」、「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淨寺」、「利濟橋」、「棒打壽聯」、「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廣爲流傳。而在杭嘉湖一帶流傳的故事內容更爲廣泛,這是因爲那裏是濟公出家後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爲膾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跡的《濟公傳》。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顛」且「濟」,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神化就從他的出世開始。《西域志》載:「天臺山石樑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跡往往稱著。」而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裏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會呼喚英雄,當人民十分需要聖賢的時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濟成爲歷代供奉祭祀的神靈,其成佛後的尊號長達28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致。這也就說明濟公深受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成爲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濟公形象的廣泛親和力。

聖誕二月二日

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的誕辰與神蹟】

大凡神明、偉人的誕生都是天上星辰或神祇負有特殊任務轉世到人間,為了表示異於常人,他們的母親通常會夢見大鵬鳥、白鶴、神龍降臨或仙人賜於神丹供其服用或踩到神仙腳印,然後才會懷孕。其次,為避免誣衊神童,大部份的神明並非「自然生產」,而是由母親的腋下或其他器官誕生,以保有其神聖性;且在分娩時會有滿室異香、祥雲籠罩、霞光四射、仙樂飄飄……等特殊情況;再者神明或偉人通常自幼即天資聰穎、好學不倦,且從小就要立定偉大志向,以示天縱英明與眾不同。

保生大帝的降世當然也不能免俗。據傳大帝之母黃氏一日夢吞白龜因而成孕,在臨盆之際,恍見太白星君、北斗星君、南陵使者護送一童子至房前曰:「此乃紫微星君」,不久保生大帝降世,當時滿室生香,霞光滿天、祥雲聚集……完全符合神話模式。保生大帝自幼聰敏,勤讀詩書,十七歲時泛舟遊江得異人引渡至崑崙山,謁見西王母,授以醫術與平妖除魔道術;從此專注醫理且慈悲為懷,懸壺濟世,宋仁宗景佑三年羽化昇天。

民間傳說關於保生大帝的神蹟非常多,諸如:一日吳?在山中採藥,遇見一隻老虎,因吃人而被骨頭哽住咽喉痛苦難當,乃懇求吳?醫治,大帝即取出骨頭並以咒水為其治療;老虎跪地答謝,立誓從此不再傷人(這是史上第一隻會發誓的老虎),並自願作為大帝的坐騎,後來也成為保生大帝廟的守護神,民間奉之為「虎爺」。又一回,一條龍因罹患眼疾乃化為人形求醫,吳?識穿其原形即為之敷治,神龍眼疾痊癒即飛天而去,此即民間盛傳保生大帝「點龍眼」、「醫虎喉」的典故。

有一次,大帝在森林中發現一堆白骨,經拼湊之後發現是一副少了左腿的人骨,吳?以柳枝將之接復並用咒水潑灑枯骨,隨即恢復人形復活。原來此人因隨主人進京趕考途中被虎所噬,當時其主人已高中被派為同安知縣,後來主僕相見,縣官見其醫術大驚,乃辭官跟隨大帝學醫濟世。宋明道年間,大帝曾以白米贈濟漳州饑荒,並用法術驅逐瘟疫。宋高宗時大帝顯靈以「泥馬渡康王」搭救康王渡江返國,因此高宗登基後即在白礁鄉為吳?立廟奉祀;至孝宗朝並題賜「慈濟靈宮」匾額,且封為「大道真人」,此即大道公名稱的由來。

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之戰,保生大帝顯靈救助朱元璋(表示朱元璋才是真命天子)。明成祖永樂年間,皇后罹患乳疾,御醫束手無策,大帝化為道士前往醫治,由於皇后的貞操自古就不容懷疑,因此以懸絲診脈方式診療;明成祖為試探其醫術,就將絲線繫在貓足和門環之上,大帝隨即診出那是貓和金屬之脈;明成祖折服乃將絲線懸於皇后手腕,由吳?隔屏風以絲線過脈,懸絲行針為其治療。皇后乳疾痊癒後,大帝即昇天而去,仁宗極為感念其恩德,派人至白礁鄉查訪得知是吳?之功,乃晉封為「恩主昊天金閡御史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並賜龍袍一套,為其建造宮殿。這個長達二十四個字的封號冗長難記,於是民眾乃將之簡稱為「保生大帝」,此為「保生大帝」名稱的由來。

聖誕三月十五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