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蕭芳芳這個女星,可能80、90後更熟悉的是她和周星馳出演的《漫畫威龍》,在裡面扮演的隱世女俠,讓許多人笑後留下印象。
但其實早在60、70年代,蕭芳芳已經是影壇大紅演員了,現實中的蕭芳芳如她在電影中的形像一樣,果敢爽快,她一生熱愛學習,曾經跟謝賢戀愛,但因其「不上進」而主動提出分手。據謝賢憶述,這是他第一次被女友主動要求分手。
今天小娛就來說一說這位為香港影壇創下無數經典的女演員——蕭芳芳的大半生。
蕭芳芳,原名蕭亮,澳大利亞籍華語影視女演員,1947年出生於上海,祖籍蘇州。
出生於上海的蕭芳芳兩歲時﹐雙親帶著她到香港定居。可惜父母做生意虧了本﹐借了朋友的錢又沒還﹐生活漸漸拮据﹔更不幸地﹐翌年蕭父因癌病去世﹐家中經濟支柱頓失﹐剩下了母女相依為命。
蕭芳芳從小就很聽媽媽的話,她5歲生日剛過﹐恰逢母親的老朋友李化導演執導新戲《小星淚》﹐於是蕭芳芳就去客串了一角,算是第一次觸電。
1954年,7歲的蕭芳芳成功接拍第一部電影《小星淚》。
《小星淚》上映後吸引了不少觀眾﹐但蕭芳芳相信最忠實的影迷非她自己莫屬﹐她要求母親陪她看了8次。她記得母親不單沒有不耐煩﹐每次看完電影﹐還請她吃一碗魚蛋粉作獎勵。也因為這部電影的作品,而讓蕭芳芳正式以童星出道。
但對於剛演戲的芳芳而言,卻吃了不少苦。她回憶說﹕「剛開始﹐我便要念一段長對白﹐表達小朋友對母愛的渴望﹐贏得在場前輩的熱烈掌聲。我永遠難忘電影正式公映的那天晚上﹐母親和前輩們給我的祝賀﹐我的小小心靈得到空前的滿足﹐興奮得一夜沒睡。」
幼年即從影,蕭芳芳因為無暇接受正規教育,母親就聘請了數位家庭教師為她補習文化課和學習英語。母親還讓她跟隨粉菊花、王仁曼、傅雷分別學習京劇、芭蕾舞、書法。她還學會了繪畫、騎馬、射箭、舞劍、功夫。
剛出道的蕭芳芳,演戲還在學習階段,但真正令她成名的電影,是11歲時與息影30年復出的胡蝶合作主演的電影《苦兒流浪記》,該片是第一部獲舊金山國際影展金獎提名的中國電影。該片由蕭芳芳演唱的主題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日後還被引入台灣電影,成為三地廣為流傳的歌曲。
1960年,13歲的蕭芳芳出演了第一部武俠片《青城十九俠》和第一部粵語片《芸娘》。此後,她走紅粵語影壇,至1966年,短短的幾年間蕭芳芳總共出演了100多部古裝片,有時一個月內她要兩三部影片的拍攝任務。
1966年,19歲的蕭芳芳加盟光藝電影公司,夥拍當紅小生謝賢拍攝《金甌》,當時謝賢的女朋友嘉玲宣布嫁人,謝賢飽受情傷後,與芳芳因合作生情。
芳芳那時19歲,雖然蕭母不想女兒太早談戀愛,但她作風民主,並沒有乾涉女兒交朋友。但是生活習慣和性格截然不同的倆人,一個人喜歡讀書,求知慾強;一個喜歡吃喝玩樂。性格如此差異的兩個年輕人,剛拍拖時或許充滿新鮮感,但時間久了,缺乏話題是不難預測的事,於是不久後倆人的情感就由濃轉淡,最終分手。
據謝賢事後回憶:「芳芳是我所深愛的,我很難忘記這一段情。」
芳芳則說:「他現在不是我的愛人。目前我不需要愛人,我只需要親情和前途。」
可見那時蕭芳芳對家庭和事業的熱忱有多高,也在那時候,芳芳決定赴美國讀書,人們總認為她是由於戀愛失敗,心情不好,所以到外國逃避現實,也有人說她在美國有男朋友,要告別影壇嫁人去了,但蕭芳芳予以否認:「其實我只是為了實現多年來的心願。」
芳芳於73年5月戴上學士的方帽子畢業返回了香港,她重回無線電視工作,不少片商向她招手,希望取得她復出影壇的第一炮,當時她選擇了由龍剛執導的國語片《廣島廿八》,全片在廣島拍攝,她飾演日本少女,男主角是當紅小生秦祥林,兩人也因而共墮愛河。
電影拍攝完後,芳芳秘密赴美,繼續修讀傳理系碩士學位。秦祥林很愛蕭芳芳,他追到美國去,成功奪得芳芳的芳心,芳芳說:「我和他的事只有結婚才能解決。他這次來美國探望我,已經顯得理智和進步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樣,一談便吵架。」
結婚後,這段情並沒有維持太久,一年之後,傳出婚變,蕭芳芳親自撰文承認「倆人已經正式分居了」
她詳述了從「婚」到「分」的經歷,「本來'婚姻'就是'昏'了頭的原'因',美滿的婚姻,除了夫妻倆各方面要配合之外,還需要三分運氣七分努力。這三個主要因素中,祥林和我缺少了兩個,故此儘管我們多麼努力也是無補於事。既然我和祥林不能做到兩個人共同成長,互相充實和豐富對方的生命,我們認為最對就是在我們還沒有到'自相殘殺'(當然是指心靈上的)的地步之前很友善的分手。」
77年3月,蕭芳芳在雜誌上發表了「離婚自白書」後,她的感情去向一直不定。
78年10月,芳芳與無線公關部主管張正甫的戀情傳出。記者問芳芳戀愛中的感覺,她答:「很幸福的感覺!我們為人處世的態度,人生觀、對事情的看法,很多地方都相似,跟他相處開心愉快。我不想用這個'愛'字,也不想用'拍拖'兩個字,因為這些字都給人用濫了。」
但其實他們已經是相識十多年的朋友了,彼此非常了解。正所謂尋遍各處,才發現真愛就在眼前。
1980年蕭芳芳與張正甫正式結婚,婚後有了兩個女兒。1985年,張正甫受邀前往澳大利亞電視台任職,蕭芳芳決定跟隨丈夫遷居澳大利亞,三年之後才又隨夫返回香港。
對拍戲和學習一直熱愛的蕭芳芳,在1997年,拍完《虎度門》和《麻雀飛龍》後,因為耳疾日趨嚴重而退出影壇,該片也成了蕭芳芳的最後一部影視作品。但她不忘樂觀表示:「我不是收山,是'收刀',這樣可以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要是我的聽覺好轉,我的'刀'可以重新出鞘,哈哈!」
1998年5月,她出席了美國史丹佛Regis大學的畢業典禮,戴上碩士四方帽子,這是她花了4年時間,以海外修學分的方式,邊拍戲,邊持家,邊讀書得到的成果,念的是臨床心理學。同年8月,成立「護苗基金」,保護小孩,教導孩子如何防範性侵犯。由於近年她的健康情況愈來愈差,已處於半退休狀態。
2009年,已接近失聰的蕭芳芳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終身成就獎,以表揚其在香港電影界作出的貢獻。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