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元帥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元帥、五營將軍、五營神軍、五營兵馬……等,簡稱五營。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青旗(青龍)」、「南營八蠻軍-紅旗(朱雀)」、「西營六戎軍-白旗(白虎)」、「北營五狄軍」-黑旗(玄武)、「中壇三秦軍-黃旗(黃帝)」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之中,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與其他四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開漳聖王:
開漳聖王本名陳子元,是唐代一名武將,為漳州開拓之祖因他實施仁政,安撫民心,因此頗受人民的愛戴﹒死後,漳州人都很感念他的仁政,遷居到台灣的漳州人,大多也帶著牠的神像,因此奉祀牠的廟,北從基隆,南到屏東,分布很廣﹒此外也被當作本島陳姓的鼻祖祭祀﹒
開漳聖王陳元光是閩王王審知的部將,又名陳光華,是唐末的進士,王審知派他為漳州的「鷹揚將軍」,治理福建的龍溪縣、漳浦縣、南靖縣、平和縣、詔安縣、海澄縣。
他任職期間,致力討伐潮州的土著。迫使「百越」等地的土著退向廣東,進入今天的越南。
陳元光晚年戰死於漳浦縣娘媽塞,被追封為威烈王,可說是武力開發漳浦的急先鋒,台南和彰化建有威惠王廟祀奉他。
從漳州來台的漢人則建有開漳聖王廟、聖王公、陳聖王廟、威烈侯廟、陳聖公等廟來祀奉陳元光。
在台灣,他的廟有五十座之多。
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在民間極有影響,祂被認為是掌管人類貴賤和生死的大神,其祖廟即在東嶽一一泰山。
泰山為五嶽即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之首。泰山之神東嶽大帝,是山峰的神化和人格化,源於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山川崇拜。遠古人們看到山峰高大雄偉,陡峭險峻,山中多奇禽猛獸,珍花異草,具有很大的神秘性,認為大山皆有神力,是神人和怪獸居住的地方。《禮記。祭法》云:「山木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我國古代很早就有祭祀山神的習俗,認為天子祭祀天地五嶽,可以「五穀豐收,雷雨時至,四夷貢物」(《重修佛書集成》卷三)。
泰山又名岱宗,被譽為「五嶽獨尊」《孟子》說:「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嶽詩中亦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見泰山名氣之大,其實泰山主峰玉皇頂,不過高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在五嶽中位居第三,與全國的巨山高鋒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泰山的崇高地位,與歷代帝王在此封禪告祭有直接相關。
封禪是中國古代統治者舉行的一種隆重祭典,「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帝王們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極天之功(封),在泰山下的梁父闢場祭地,報地之功(禪)。
《大載禮》稱:「封泰山而禪梁甫(父)」。據說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有七十二個帝王,尤以秦始皇、漢武帝最為隆重。雖然封與禪的儀式同時進行,但封的儀式要重於禪。在統治者看來,天比地更為重要。
二十四司
城隍爺既然是綜理陰陽兩界的地方官,因此城隍廟也跟一般的府縣廳一樣,設有各部會來協助城隍爺處理地方各項事務,其部會長官我們統稱為司爺。
依城隍爺官職高低與管轄範圍的大小,城隍廟裡的司爺可分為二十四司、八司或者是六司,人數多寡不一。一般民間所謂的二十四司和所職掌的工作如下說明:
名稱 職 務 名稱 職 務 陰陽司
陰陽司是輔助城隍爺督察陰陽兩界的總管。陽世之人,一切的善惡、功過,皆由陰陽公管轄,經其審查之後呈報城隍爺,再由城隍下令將善者列入功德簿,惡者則由惡司記錄。陽人逝世之後,生時為善之人,陰陽公就交由土地公領至地府的積善所,等待為神之日,或者再次輪迴投胎轉世。為惡之人,陰陽公就依據其為惡多寡,遣派牛頭馬面、黑白無常等,緝拿鬼靈前往閻羅天子處,再根據其情節輕重,照過逆鏡台之後,分發到各大小地獄受刑。
速報司
掌理兵部、禮部與發文之職。兵部職務為查拘陽間壽終或枉死之亡魂,並囑令其向報到單位辦理之,禮部則負責接待賓客辦理禮儀科務。而發文之職務,則乃接上級命令行文各司或其他單位。
功曹司
負責記錄陰陽兩界人、鬼之善行義舉,呈報於城隍備查,作為今生、來世添福贈祿之憑。
功過司
負責記錄陰陽兩界人、鬼行善作惡等之操守功與過,呈報城隍存查。
註福司
負責執行賜福添壽之職。凡陰陽兩界之忠良者,經城隍審查認定後,交由該司執行賜福於德者之今生、來世應得的「福報」。
瘟疫司
掌理降施瘟疫之職。凡地方上如有未守綱常等之情事觸怒上蒼,經上蒼降旨施予瘟疫,以示懲戒時,均由該司接旨執行。
感應司
掌理陰陽間人鬼祈禱之事。將其記錄並呈予城隍查照,城隍再依其功過和祈求之事審定後,交由該司執行祈者應得之願。
罰惡司
掌理行刑罰惡之職。凡於陰陽兩界之罪行,經判定後均由該司依刑罰條例執行之。
功考司
監督陰陽兩界考試之職及負責考核人鬼功過之操守與地府各部單位工作之績效,列表呈予上級有查,俾為獎懲之依據。
記功司
掌理陰陽兩界人鬼及地府各部單位褒獎之職。凡於陰陽界有善行義舉之人鬼及各部單位工作績效有功者,經查定後依獎懲條例,由該司執行論功行賞,單位有過者嚴處或調職。
事到司
負責管理陰陽界亡魂至地府報到之事項。安排亡魂向負責單位辦理報到,若枉死者則向枉死城辦理,如壽終者則直往十殿王府報到,以免亡魂於地府雜亂無序。
監獄司
負責管理各級監獄之職。凡至地府報到之亡魂,不論是否判審,均須於監獄中等候發落,若有判審論定者則由該司執行之。
賞法司
掌管賞法之職。城隍審理陰陽間忠良孝悌及恪守綱常倫理之德者後,由該司依賞法條例,給於德者應賞之「善報」。
巡察司
負責陰陽兩界日夜查巡職,觀察及追蹤人與鬼之言行舉止,有否為非作歹或濟世行善,將之做為記錄並列表呈報予城隍備查。
刑法司
掌理刑法簿與執行刑罰之單位。當城隍審定作惡之鬼後,由該司依照刑法之規定、執行各項刑科。
察過司
負責視察陰陽兩界人鬼之善惡功過,作成記錄呈於城隍備查,以作為獎懲之依據,該司也是執行褒善獎良,刑奸罰惡之單位。
見錄司
掌理陰陽間人鬼善惡記錄簿。當城隍審理之亡魂時,均依該之記錄獎懲予亡魂,使之得應善惡之報。
來錄司
掌理陰陽兩界人鬼至地府報到名冊登錄之職。並將報到亡魂的姓名、籍貫、生辰與逝世年月日時間及報到時間登錄之,呈文於城隍存查。
警報司
負責警告、糾正陰陽兩界不法邪惡之念。凡是做壞事被查到者,先予嚇阻警告,如不依善勸或明知故犯,則呈報相關單位,以嚴厲懲罰,並宣導善、惡有報的輪迴因果。
賞善司
負責褒獎陰陽兩界行善有德者,凡良行義舉之人鬼,經查屬判定後,交由該司依賞法簿條例施行之。使德者得予善果,並賜其後代昌盛。
庫官司
掌理地府金融之職。凡亡魂之陽間子孫或百姓所焚化紙銀庫錢,均由該司點收與發放。及審核各部單位財務之收支。
改原司
負責記錄陰陽兩界人鬼籍貫之職。並巡察投胎轉世者之出生戶籍和陽間失蹤者(如戰爭、災禍等於外身故者),及管理地府報到之亡魂,將其安排歸回「原來」之戶籍。
保健司
掌理陰陽保健之職。凡陰陽兩界之行善與作惡者,經城隍審定後,交由該司執行降於受審者今生來世身心健康或是百病纏身。
人丁司
負責陰陽兩界人口增減。凡陰陽間人鬼之善惡經各單位審定後交由該司登錄,並管理其子孫後代或來世家庭人丁之職。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是掌管授子、懷孕、生育、保佑孕婦、產婦及襁褓、幼嬰的神明。所以,專司子嗣的註生娘娘,在民間奉祀很廣,普遍受到尊祀。為婚後不孕或懷孕保胎之婦女奉祀的對象。中國人自古以來,即很重視生兒育女、傳宗接代,尤其婦女們都把生兒育女,視為天職,對子嗣更加重視,註生娘娘因此成為「成育之神」。一般民間習俗,前往禮拜的婦女,無子者求子,註生娘娘成了達成子嗣願望之神明,信仰此神就能懷孕,所以,最得婦女的信仰,有時為了獲得兒子,就備牲醴往拜,特別是在誕辰祭典這一天,各寺廟都要上供,行盛大的祭典,來進香的信徒很多;有子者求祂保佑、求良緣,很多未婚的婦女,為了希望能嫁給一個如意郎君,往往也向此神祭拜許願。註生娘娘除了授子之外,也成了兒童的保護神。所以註生娘娘變成了婦女們的信仰中心。
註生娘娘亦稱「授子神」,註生娘娘的隨祀神,有花公、花婆及十二婆姐。十二婆姐各抱一嬰,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皆憑積善行德而論。十二婆姐亦有稱十二延女,又稱十二褓姆。
此十二婆姐分別為:註生婆姐陳四娘,註胎婆姐葛四娘,監生婆姐阮三娘,抱送婆姐曾三娘,安台婆姐林九娘,轉生婆姐李大娘,護產婆姐許大娘,註男女婆姐劉七娘,送子婆姐馬五娘,安胎婆姐林一娘,養生婆姐高四娘,抱子婆姐卓五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