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春節剛過,中國就出動了30多萬軍隊,從雲南和廣西兩個方向對越南北部發起了進攻。此時中國最擔心一個國家的態度,這就是蘇聯。因為在一年前,也就是1978年,蘇越簽署了《蘇越友好條約》。這個條約的實質是軍事同盟,換句話說越南有事,蘇聯必須幫忙。但是在中國進攻越南時,蘇聯為什麼沒有動作。
一、蘇聯方面措手不及,絲毫沒有準備
1978年,蘇聯和越南簽署了《蘇越友好條約》,根據條約的規定,其中的一方在遭到敵國進攻時,另一方要全力支援。這裡的敵國很明顯針對中國,因為蘇聯在和美國的對抗,越南幫不上任何忙。越南也真是依仗著蘇聯的軍事保障,才敢那麼肆無忌憚。在越南看來自己已經買了保險,無論發生什麼事蘇聯都會幫自己。中國軍隊進攻越南時,蘇聯選擇了袖手旁觀,這裡邊原因很多。早10年前,中蘇發生了珍寶島衝突。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上一共集結了79個師,一共有118萬人。當時中國的口號是「蘇聯屯兵百萬,亡我賊心不死,」八億人民八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的時代開始了。
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年,蘇聯方面的戰略重心早就重新轉移到了歐洲。在中國準備對越南動武之前,美國通過間諜和偵察衛星等多方信息,向中國提供了重要情報。當時蘇聯在中國北方的軍隊,有40%都是那種只有幾千人的架子師,還有30%的兵力只有正常編制的一半,剩餘的30%才是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中國在得到這個情況以後,派出軍隊放心大膽的進攻越南。蘇聯方面得知這個消息以後措手不及,自己在邊境上的準備並不充分。在戰爭爆發的初期,蘇軍還沒有反應過來,根本幫不了什麼忙。
二、中國在北方的準備十分充足,蘇聯根本無力發動進攻
早在珍寶島衝突發生以後,中國軍隊的主要兵力就開始全面向北移動。從1969到1978的十年時間裡,中國軍隊的戰爭目標始終是北方的蘇聯。為此中國構建了一系列針對蘇聯機械化集群的防禦網,中國軍隊的60%都集中在北方。截止1978年,中國的常備軍為450萬,其中有將近300萬都部署在北方的幾個軍區。中國擁有著龐大的武裝力量,對付越南這樣的國家,出動十分之一的軍隊就可以了。而蘇聯如果想援助越南同中國開戰,那它就得仔細掂量一下了。蘇聯當時的總兵力為340多萬,其中陸軍182萬。蘇聯如果想對中國動武,它至少要出動50%甚至70%的軍隊。蘇聯為了一個區區的越南,根本就不會和中國全面開打,這對於蘇聯來說得不償失。
即便蘇聯想趁著這個機會對中國動武,那蘇聯也是在找死。1969年時,蘇聯在中國北方邊境的駐軍為118萬,但是到了1979年,只有不足60萬。根據上文所說,蘇聯能夠動用的軍隊最多為20萬。而中國軍隊在北方的防禦兵力接近300萬,雖然蘇聯占據了裝備的優勢,但10:1的兵力優勢,讓蘇聯自己試試看。蘇聯向對中國動武就必須向遠東地區運輸足夠的兵力,當時蘇聯通向遠東地區的運輸線只有西伯利亞大鐵路。想依靠這條鐵路線運輸超過50萬的軍隊,至少需要3個月以上。這麼長的時間對於越南來說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三、美國的牽制對蘇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蘇聯從赫魯雪夫時期就開始同美國展開全面爭霸,只是那段時間蘇聯國力不及,一直處於下風。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後,蘇聯的正常預算嚴重全面向軍隊和軍工傾斜,蘇聯開始在與美國的較量中居於上風。但是這樣的上風是通過犧牲國民的基本生活換來的,這樣的尊嚴得不償失。蘇聯和美國爭霸的重心還是中歐地區,在這一片土地上,美蘇雙方一直在反覆較量。蘇聯在東歐地區駐紮了大量的軍隊,這對西歐各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而美國遠在大洋彼岸,蘇聯如果突然對歐洲地區發動進攻,美國想救火根本就來不及。但中蘇衝突以後,蘇聯抽調了部分軍隊前往遠東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國的壓力。
中國對越南發動進攻以後,蘇聯從本意上就不想幫忙。這個國家依靠這套把戲忽悠了無數的國家,從沙皇時期就是這個德行。蘇聯在東歐地區擁有著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東歐的各個社會主義國家本部安穩,1956年、1968年東歐地區兩次出現擺脫蘇聯控制的運動。如果蘇聯將駐紮在這些國家的軍隊調去對付中國,美國絕對不會放棄這個好機會。在東歐各國中勢必會發生顏色革命,那蘇聯可就賠大了。越南對蘇聯來說只是一個遠方的盟友,而東歐各國卻關乎到蘇聯的安危。蘇聯絕對不敢用東歐任何一個國家的革命去換取越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