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竹縣,也許大家還不太熟悉,並且對很多人來說,它並不是「台灣旅遊必去地」之一。但這座台灣西北部的城市,曾是原住民道卡斯平埔族、賽夏族、泰雅族的世代聚居之地,是感受原住民文化、漫步古樸老街的好地方。
游新竹 必去地
新竹都城隍廟
新竹都城隍廟的廟宇規模曾是全台灣之最,城隍為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所以城隍廟的布置猶如古代的衙門。
每年農曆七月在這裡舉辦的迎城隍活動是當地的盛事,活動持續整整一個月。其中,七月十五中元節當日是活動的最高潮,由城隍爺本尊出巡,出巡隊伍長達數公里,整個新竹市都為之沸騰。到了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曰城隍爺生日時,廟內更是湧入大量信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此外,廟埕的巿集小吃攤也是新竹的一大特色。
地址:新竹市北區中山里中山路75號
到達:搭高鐵至新竹站下,在新竹火車站對面的新竹客運轉乘5、10、11、11甲、20、23、28路至城隍廟下。
內灣老街
50年代的內灣老街是通往盛產林木和礦產的尖石山區的最主要通道。曾幾何時,絡繹不絕的人潮、熱鬧嘈雜的市集,儘是一片繁華景象,而如今都歸於平靜。
這裡最大程度的保留著台灣的特色,廣濟宮、火車站、戲院、內灣吊橋……處處充滿著懷舊氣息,卻很少有大陸遊客前來觀光。也許你還不知道,內灣的小吃比城市夜市上的更自然、豐富,當地的名產如野薑花肉粽、紫玉菜包、客家擂茶、擂茶冰沙、客家麻糬都是不可不試的。
地址:新竹縣橫山鄉內灣村中正路
到達:搭乘火車至新竹火車站,轉乘內灣線火車至竹東站,再轉乘新竹客運內灣線、那羅線、梅花線的班車到內灣站下車。
司馬庫斯部落
這個泰雅族部落曾因位處深山、交通不便而被稱為「黑色部落」,後因發現台灣排名第三大的神木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探訪。
在這裡可以看到樹齡約2500年的「神木大老爺」,跟這個獨特的「人」字形巨人木合影,體驗原汁原味的泰雅族風俗特色,都足以讓這段「部落之旅」充實有趣。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
到達:新竹客運,新竹站搭往芎林竹東至竹東站再轉搭往尖石班車。
青草湖
位於新竹市東郊,湖面不大,四周寺廟林立,草木蒼翠,是新竹最古老的風景區。在枯水季節,湖底綠草如茵,由此得名青草湖。到梅雨季節,這裡便水波蕩漾,可以泛舟湖面。每逢端午佳節,新竹居民聚集在此舉行傳統龍舟賽,熱鬧異常。
地址:新竹市東區明湖路
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
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指的為新竹市的海岸線,北起南寮,南至南港,長約十七公里。上千公頃的潮間帶是北台灣最大的海濱濕地,孕育了大量的蝦蟹螺貝類。
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規劃新竹漁港娛樂漁船碼頭、看海公園、海天一線看海區、港南運河、美山蔚藍海岸區(風情海岸)、紅樹林公園、海山漁港觀景台(含休憩及飲食活動)、南港賞鳥區等八大區。
十八尖山
這十八尖山的得名,是由十八個淺峰山頭連綿而成的丘陵地帶因而得名;十八尖山最高點在介壽亭附近,標高128.9公尺。
由十八尖山山頂遠眺,西北向可望見新竹市區街道景色,右邊是頭前、鳳山二溪,正前方是台灣海峽,也可向東南面瞭望大霸尖山、清泉五指山群峰與竹東方向流貫而來的頭前溪,視野極佳。
品新竹 美食匯
新竹米粉
新竹地區經年強風的獨特氣候環境,使當地人製作出了聞名台灣的新竹米粉。
一碗米粉,搭配用台灣黑毛豬的後腿肉來製作的貢丸,已經是老一輩的新竹人難得的美味了。在街邊排擋,炒制的米粉更受年輕人的歡迎。
新竹肉圓
新竹肉圓可是馬英九都曾推薦過的美食,它以在來米的米漿加蕃薯粉和太白粉製成,外皮晶亮透明且有咬勁。內餡以豬肉為餡料,佐以紅糟調味,再加上糖、醬油和剁碎的青蔥。
包好的肉圓先蒸後炸,食用時加入醬油、辣椒醬等調味品,口感鮮甜不膩。
北埔擂茶
由於北埔是台灣著名的客家莊之一,當地美食中自然少不了客家擂茶。
近年,到北埔老街喝擂茶不僅已成為台灣的一種風潮。
竹塹餅
當地人稱為「新竹肉餅」或「糕皮餅」的竹塹餅,是用肥豬肉、紅蔥頭、冬瓜糖等做餡料的咸餅,因新竹舊稱「竹塹」而得名。
烘烤後的竹塹餅,外穌內軟,吃起來蔥香滿溢。其中,位於城隍廟旁年的老字號「新復珍餅店」最為有名。
新竹高商銅板美食
還記得前面我們說過的《我的少女時代》取景地新竹高商嗎?最近,學校附近的銅板美食也因電影的走紅大受歡迎。
銅板美食:饅頭肉排蛋
饅頭肉排蛋、牛肉麵和銼冰……都是新竹特色小吃,去新竹一定要一一品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