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來臨,不少家長都擔心寶寶穿不暖,所以給孩子穿許多衣服,而陳女士也不例外。
寶寶出生的第10天,氣溫又降了6度左右,而寶寶感冒剛好不久,為防止寶寶再次感冒,陳女士把寶寶放在身邊睡覺還蓋上了厚厚的被子禦寒。
沒想到因為「蒙被綜合徵」導致失去寶寶,這讓陳女士痛心後悔不已。
據報導,最近兩天就有4例新生兒死亡,死因都是因為「蒙被綜合徵。」
「蒙被綜合徵」又叫「嬰兒捂熱綜合徵」,是指母嬰同蓋一床被,把嬰兒睡在母親的腋下,形成高熱和缺氧的環境,多發生於1周歲以下的嬰兒,特別是剛降生不久的新生兒。
雖然此時嬰兒的生理活動已開始,但呼吸、體溫調節中樞還不健全,對外界球境適應力差,若衣被過曖或蒙被睡覺,就會因溫度過高而出大汗、面色蒼白、高熱、抽搐、昏迷,甚至還有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如嬰兒昏迷時間過長,驚厥次數過頻,則會引起智力呆滯、癲癇等嚴重後遺症。情況特別嚴重者,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對新生兒來說,最佳搶救時間以分鐘計,一旦孩子出現吐奶、發燒等問題,必須立刻送往醫院,請醫生面診,讓醫生判斷是什麼原因。」醫生說。
延伸閱讀:冬季如何護理新生兒
在冬季應該如何科學護理新生兒,讓新生寶寶健康過冬成為媽咪們倍受關注的問題。
1、冬季可以給新生兒使用睡袋
可以使用睡袋,正常0-8月這時期的寶寶不會翻身,但雙腳會蹬被子,睡覺時雙手上舉,雙腿膝蓋向外彎曲,並需要頻繁更換尿片。
2、不建議新生兒使用暖寶寶取暖
暖寶寶的反應原理為利用原電池加快氧化反應速度,將化學能轉變為熱能。為了使溫度能夠持續更長,產品使用了礦物材料蛭石來保溫。對於嬰兒來說,因含有化學成份,在加上皮膚很嫩,活動量少,為了防止低溫燙傷,所以不建議使用。
3、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冬天需要保暖,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
4、冬季保證50%濕度的同時也要定時開窗通風
冬季乾燥,室內溫度高,濕度小,對新生兒呼吸道黏膜功能和纖毛功能不利,應該保證濕度,一般應保持在50%左右,增加室內濕度,目前多是採用加濕器,但用水蒸汽提高室內濕度,也可增加新生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建議使用蒸餾水。
以心交流,用愛育兒,國家高級育嬰師邀您加入辣媽大家庭
另一篇:
一歲寶寶突然莫名尖叫一聲後昏迷不醒,媽媽痛哭流涕蹲坐在地!
一周歲的伊伊在午睡時,突然尖叫一聲,然後就開始吐奶,哇哇大哭,並且有點發燒,媽媽以為伊伊是感冒了,給寶寶貼了退熱貼,吃了小兒的感冒藥,本以為這樣就會慢慢沒事了。
寶寶晚上睡覺時總是驚厥,一點都沒精神,到了第二天,寶寶也不吃奶不吃飯,總是無精打采的,媽媽一直認為伊伊感冒引起的症狀,這都是正常反應,就哄寶寶多睡會。
可就在寶寶睡著後,又突然尖叫一聲後睡著了,可媽媽怎麼也叫不醒,全身燙的更厲害了,媽媽一下嚇傻了,蹲坐在地上,爸爸抓緊帶孩子去了醫院。
媽媽哭著對醫生說,只是感冒怎麼還昏迷了呢?醫生先對伊伊進行了緊急性搶救,然後對孩子進行了檢查化驗,寶寶並不是感冒,而是腦膜炎。
很多家長看到寶寶發燒、嘔吐,就會認為是感冒,自行給寶寶診治吃藥,才導致耽誤病情,並且病情這幾個顯明的症狀與乙腦、流腦等病症很像,很容易誤診。
嬰兒和新生兒會出現的症狀有尖銳且持續的哭聲、食慾很差、非常敏感、有些其囪門有膨脹的情形出現,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這些症狀的變化有可能會在一兩天發生,也有的會在數小時後就危及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