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深處某無人島上,突然響起警報聲。雜草遮掩的懸崖陡坡上,4門深綠色火炮從坑道中快速移出,昂首指向前方水道;狹窄的坑道內,數十名戰士快速進入陣地,搬運彈藥、做好火炮射擊準備……
這是某要塞區炮兵二連組織的一次水道封鎖演練。記者了解到,該連演練所在小島曾在多年前的編制體制調整中撤防。
「不論島上環境如何艱苦,無論編制體制如何調整,我們都要堅守島上的戰位!」該要塞區政委劉長海介紹說:「島嶼撤防,戰備永不懈怠!」他們始終堅持每年組織部隊赴撤防島嶼訓練,不斷提高部隊的戰備水平。
巡視中的官兵
小島雖荒蕪,但有我們的戰位
「都撤防了,還有必要再回來嗎?」大學生士兵馮家歡第一次踏上某島嶼時,看著眼前荒涼的景象,不禁向班長馬奔騰道出心中疑問。其實,不少人曾與他有著同樣的想法:和平時期,撤防島嶼上訓練保障難度大,沒必要「自討苦吃」。
「小島雖荒蕪,但有我們的戰位!」連續3年參加返島駐訓的馬奔騰,指著山坡上一處隱蔽工事說。順著馬班長手指的方向,只見灌木叢生的陡坡上,隱約可以看到兩扇封閉的水泥大門,那是一處火炮陣地。
苦練
記者走進啟封陣地的坑道內看到,不僅「三室兩庫」一應俱全,就連餐廳、伙房等生活設施也一樣不落,厚厚的水泥石門、石板保存完好。
某團炮兵六連指導員韓力達說,老前輩們為了守好建好祖國的東大門,以「人脫一層皮,島披一層鋼」的戰鬥豪情,硬是把荒涼小島建設成工事完備的「鋼鐵堡壘」。
為啥撤離這些島嶼?官兵們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我軍歷次編制體制調整中,考慮到方便守島官兵訓練生活等原因,這個要塞區部隊從部分島嶼撤防,有的連隊從小島搬到了大島,訓練場也從炮陣地搬到了操場。
下達任務
訓練生活條件改善了,但也帶來新問題。有一年,要塞區組織戰備拉動考核,考核地域便在某撤防島嶼。由於長時間不在這個島的陣地上訓練,有的連隊接連出現對登陸潮汐不熟悉、火炮陣地射擊參數不準確等問題。
事後,該要塞區黨委進行了認真反思,「一班人」深刻意識到:「打起仗來,所有島嶼都是一線陣地!」
為此,他們研究下發《關於開展返島駐訓的意見》,利用臨時撤防島嶼的陣地資源,組織建制連隊輪番進行跨島駐訓,使部隊野營訓練由固定陣地向跨島駐訓拓展。
像「老海島」一樣堅守陣地
「上島方知『老海島』的堅守。」某團五連指導員陳信虎告訴記者,撤防島嶼多為無居民、無淡水、無電力、無航班的「四無」小島,沒有楊柳成蔭的營區,只見滿島的荒草;沒有齊備的訓練保障,只有封閉許久、設施老舊的坑道工事……
在某島駐訓的炮兵六連連長劉寶財告訴記者,補給船按計劃每周補給一次,但要是趕上大風、大霧天,補給只能往後推遲。去年的一次返島駐訓,連隊剛上小島就趕上持續的大風天,攜帶的蔬菜、肉類僅能維持4天,最後他們僅靠鹹菜、麵條維持了近10天。
相互扶持
島上淡水最緊缺。當年「老海島」打下的水井,是水質嚴重超標的苦鹹水,而補給的淡水僅能滿足日常飲用需求。記者在某團炮兵二連駐訓的撤防島嶼上看到,官兵們正圍在「天池」周圍洗漱。所謂的「天池」其實是一個建在山頂的儲水池,專門用來收集雨水。記者嘗了一口,一股濃濃的火鹼味直衝咽喉。
晚上8點,隨著發電機轟鳴聲的消失,坑道內的供電中斷,島上一片漆黑,偶爾閃過一兩道手電筒的光照。跟隨連長梁國棟走進戰士休息坑道,記者看到,大部分人都蓋著兩床被子。梁連長解釋說,坑道內濕冷,第一層被子是為了防潮,第二層是為了保暖。
面對返島駐訓的「苦日子」,官兵們下定決心:要像「老海島」一樣堅守陣地!
讓每一個陣地都發揮作用
在某撤防島嶼的火炮陣地上,炮兵六連戰士康亞萌正在修剪樹木和雜草。由於無人看護,他所在陣地周圍已經被蔥蘢的樹木遮蓋,雖然增加了陣地的偽裝效果,卻也影響了火炮的射界和射向。
官兵們
康亞萌告訴記者,返島駐訓的一個首要內容,就是修復陣地工事,使它們恢復作戰效能。記者跟隨炮兵六連返島駐訓時看到,部隊一踏上這個荒涼的小島,不是整理宿營裝具,而是奔赴各自戰位,整修通往陣地的道路、修復聯通各陣地的交通壕、重新構築新裝備工事……經過數天奮戰,全島的陣地工事煥然一新。
為讓每一個陣地都發揮作用,官兵嚴格按戰備要求高標準修復老陣地,修建新工事。在一個山坡上,戰士王歡正在為新配發的某型火器構築掩體,由於此處多為礫石地,一鎬下去,火星四濺,石頭崩裂。
在一個山脊,官兵們正在對陣地進行偽裝。某團八連連長郭睿男告訴記者,這是他們新修建的雷達陣地。以前撤防島嶼上沒有雷達車陣地,加之島上山路崎嶇、上下山危險,新配發的雷達車一直沒能上島。這次,他們新建了多處雷達陣地,方便雷達車隨時偽裝和轉移。
「身處一線陣地,熟悉戰位、熟悉炮位是基本功。」在某團炮兵八連的一個炮陣地上,正在進行火炮射擊指揮練習的指導員陳海告訴記者:「火炮位置、雷達位置、溫度、風向等參數都要掌握清楚,不能有差錯。島嶼潮汐、氣候、地形,陣地位置、坑道走向等都是每名
官兵必須掌握的常識。」
練練練
在八連坑道內,一場特殊的「200米障礙訓練」正在上演。記者在現場看到,僅能容納兩人通行的低矮坑道內,7名全副武裝的戰士,僅用時1分零3秒就到達火炮陣地。
「返島駐訓效果怎麼樣,只有用『實戰』來檢驗!」某撤防島嶼上,一陣隆隆的火炮聲響徹全島,要塞區火炮實彈射擊考核全面展開。
實彈射擊現場,一邊是震耳欲聾的火炮轟鳴,一邊是層出不窮的新情況。只見各級指揮員一會兒伏在案上進行射擊計算,一會兒向各陣地發布指揮口令。不到5分鐘時間,火炮陣地上就響起了3輪轟鳴。
「經過檢驗,島上的陣地工事完全能夠滿足實戰要求。」正在現場組織考核的該要塞區司令員李學春告訴記者,這次在撤防島嶼組織實彈射擊,完全按照戰時火炮射擊要求展開,所有火炮均打出了優秀成績。
聽著隆隆的炮聲,一位現場指導訓練的上級領導不禁感慨道:「在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幕開啟之際,無論部隊編制體制如何調整,我們都要堅守好自己的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