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方一大新技術冠絕全球:美俄都承認不是對手 中國獲得領先

@ 2016-01-09

中國軍方一大新技術冠絕全球:美俄都承認不是對手 中國獲得領先

圖片為中國光量子通訊技術的傑出人才——陸朝陽教授(左)和潘建偉院士(右),陸朝陽28歲時就成為中國科技大學正教授,而2011年初,在英國完成博士論文答辯的同時,陸朝陽還入選了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的海外學士(入選比例約1%),英國希望挽留中國人才,但陸朝陽感受到量子信息技術在國防和經濟發展中的潛在重大應用,以及國家對這個領域的日益重視,博士畢業以後陸朝陽隨即回到祖國,與中國最年輕的院士,科學奇才——潘建偉院士一道開展了中國的光量子技術實用化研究。

據悉,2016年1月8日,在中國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代表的「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項目團隊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為什麼中國的光量子研究能夠在眾多的科技成果中脫穎而出或者國家最高的科技獎項呢?因為,在中國科研團隊的帶領下,中國用最短的時間首先實用化了光量子通訊技術,據國內媒體消息,中國自行研製的先進光量子通訊設備已經參與了去年我國的抗戰勝利日閱兵活動,為我國的國防安全和重要活動提供了堅實的信息安全保障。

據了解,目前世界各國對光量子信息的應用研究已經提上的國家戰略的高度,光量子通訊對曝光國家信息安全和發展新型信息產業就有戰略性影響,成為中國、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或國家聯盟重點發展的戰略性高科技,為了搶在它國之前完成光量子通訊的產業化和實用化,世界各國在該技術上可謂競爭激烈,實際上,所謂的光量子通信就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交流的一種全新的通訊技術,與傳統的通訊方式相比,光量子通訊不易被截獲,加上量子態的密鑰分發具有隨機性和不可複製性,想要破解密碼幾乎是不可能的。

正是看到了光量子通訊發展的無限前景,中國在2000年開始就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計劃,目前,在量子通信領域,2007年,中國建成了世界上首條100千米的光纖量子密鑰分發系統,正式打開了量子通訊實用之路,目前,中國正在建造多條軍用光量子通訊網絡,同時,還將在2016年年底建成北京至上海的民用遠距離量子通信骨幹網,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對光量子通訊實用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而日本、美國、歐盟目前還沒有大型量子通信骨幹網建設項目,他們已經開始落後於中國的產業化應用。

對此,科大國盾量子總裁趙勇告訴記者,雖然中美在量子通訊技術上不分伯仲,但在實際上應用上,美國已經被中國甩在後面,今年,中國還要發射世界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將量子通訊提高到太空,也讓中國人搶先。據悉,中國量子通訊試驗衛星將首次實現人類第一種星地量子通信系統,未來幾年將建立起世界首個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其國防意義堪比「兩彈一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