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四代戰機的殲31和F22區別到底在哪?美承認相關技術落後

@ 2016-01-08

在第十屆珠海航展上,國產第四代戰鬥機殲-31「鶻鷹」進行了精彩的空中飛行展示。一經亮相就贏得了軍迷們的熱捧,而爭議也隨之而來 圖示:首飛殲-31

就在美國軍方剛剛宣布,F-35戰機已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或將部署駐日基地的背景下,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早前刊文,美國必須當心殲-20、殲-31這兩大中國超級武器。而殲-31將是最大的潛力股 圖示:殲-31準備降落

美國官員認為,殲-31將很快超過或匹敵美國的F-15和F/A-18,甚至有可能與F-22或F-35匹敵。但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中國飛行員水平、戰機生產數量、雷達可靠性和其他機載設備的水平等幾大因素 圖示:F22與殲31

氣動布局上,F-22水平面上為高梯形機翼搭配一體化尾翼的綜合氣動力外型,包括彼此隔開很寬和並朝外傾斜的帶方向舵型垂直尾翼,且水平安定面直接靠近機翼布置。

而殲-31採用正常布局,機身兩側布置DSI進氣道,中等後掠角、後緣前掠的小展弦比機翼,兩台發動機中間裝有中型尾椎,兩個蝶形垂尾向外傾斜。

第四代戰鬥機追求隱身性能,所以必須儘可能減少飛機外表面各種突起,武器系統方面F-22全部武器都隱蔽地掛在4個內部彈艙之中,其中1門20mm M61A2火神式機關炮,配有480發炮彈;可攜帶6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和2枚AIM-9響尾蛇飛彈;

而殲-31的機身,相對F-22和殲-20來說較為瘦削和單薄,在發動機直徑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其彈倉高度和寬度都必然較小;同時由於起落架收入機身側面,其也無法像F-35一樣利用進氣道側面空間布置大型彈艙只能和F-22和殲-20一樣在機身下部布置彈艙。

發動機是航空器的心臟,也是決定其設計和性能的關鍵。殲-31戰鬥機面臨的主要問題就在於發動機,兩台9500KGF發動機的重量遠大於F-22的的F-135發動機。這也使得其要達到類似F-35或F22飛行性能,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犧牲

從側前方看,310驗證機與F-22戰鬥機較為相似。但從俯視圖看,310的機身明顯短粗,更類似執行攻擊任務的F-35戰鬥機,只是採用雙發布局;從側面看,310的機身厚度單薄很多,因此機身容積遠低於F-35,考慮到該機採用雙發布局,因此機內電子設備艙、彈艙和燃油艙的體積會更小

美國專家魯賓*約翰森就指出,由於中國國防工業的隱秘性,外界唯一能夠獲得中國先進戰機的機會就是中國一年一度的珠海航展,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殲-31在未來改造升級後的不可預測性

而中國專家推測,隨著中國海軍和空軍的協調發展,也就是說中國未來航母戰力的形成,單一的一種艦載機是無法滿足中國的需要,並且殲-15還不具備影身能力,而未來殲-31很有可能承擔相關的任務。這一點上超過美國F-22 圖示:網友繪製未來殲-31艦載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