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機械動圖:人類真是太聰明了(附原理解釋)

@ 2016-01-07

這一次酷炫動圖將把目光轉向人造機械的工作原理,人類真是太聰明了!

↑↑纏繞機構↑↑

↑↑電阻焊↑↑

電阻焊是將被焊工件壓緊於兩電極之間,並施以電流,利用電流流經工件接觸面及鄰近區域產生的電阻熱效應將其加熱到熔化或塑性狀態,使之形成金屬結合的一種方法。

↑↑渦扇發動機↑↑

渦扇發動機全稱為渦輪風扇發動機是飛機發動機的一種,由渦輪噴氣發動機發展而成。 與渦輪噴氣比較,主要特點是首級壓縮機的面積大,同時被用作為空氣螺旋槳(扇),將部分吸入的空氣通過噴射引擎的外圍向後推。發動機核心部分空氣經過的部分稱為內涵道,僅有風扇空氣經過的核心機外側部分稱為外涵道。渦扇引擎最適合飛行速度400至1,000公里時使用,因此現在多數的飛機引擎都採用渦扇作為動力來源。

↑↑離心式渦輪噴射發動機↑↑

離心式渦輪噴射發動機是一種渦輪發動機,完全依賴燃氣流產生動力。通常用在高速飛機的動力系統,燃油比渦扇發動機效率高。

↑↑離合器的原理圖↑↑

離合器位於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的飛輪殼內,用螺釘將離合器總成固定在飛輪的後平面上,離合器的輸出軸就是變速箱的輸入軸。在汽車行駛過程中,駕駛員可根據需要踩下或鬆開離合器踏板,使發動機與變速箱暫時分離和逐漸接合,以切斷或傳遞發動機向變速器輸入的動力。

↑↑工業機器人↑↑

原理:這個氣球的後方連接著氣泵,在接觸並包裹要抓起的物體之後,氣泵啟動產生負壓抽走空氣,使圓手前端的形狀「固定」下來,就可以抓起物體了。(它的握持部件其實就是一個填充了研磨咖啡粉的氣球。)

原理:機械防抖雲台,中文音譯叫斯坦尼康系統,它最早作為攝像機的穩定器被設計出來,只不過在上圖中人們又找到了它的新功能——放啤酒。

系統通過陀螺儀、加速度計等傳感器來檢測物體在上下、左右、前後三個軸向上的角度和運動變化,處理器得到反饋後進行運動分解計算,為了保證物體的空間坐標不發生變化,三個關節部位的伺服電機會向著物體移動的反方向進行運轉,從而進行精確的運動糾正。

花絮:說到防抖系統,人們大概還會聯想到雞頭:

在鳥類中,類似的現象實際上很普遍,當身體移動時,它們通過頭頸部的補償運動來保持視覺的穩定。雞、鴿子等鳥類走路時「點頭」的現象其實也是為

作為機械工程師,您見識的巧妙結構、機構越多,設計思路也就越開闊。齒輪、梁板、凸輪、滑軌……看似簡單的零部件,被天才工程師巧妙地組合到一起,就能精確完成各類複雜的工作。

▲100多年前,古老自鳴鐘的自動報時小鳥機構

▲別小瞧一直原子筆,機械結構絕對不簡單

▲看到這個齒輪機構,心都碎了

▲仔細看和琢磨才發現這個看似簡單機構的奧妙

▲凸輪還是齒輪?你分得清嗎

▲全自動小型衝鋒鎗的上彈、擊發、退殼機構,看三分鐘,才有完整連續的印象

▲特殊的減速傳動機構,有沒有參考性?

▲中學生用樂高積木營造的自動化世界

▲周期性滑軌撥叉機構,巧妙而常用的機械結構

▲細密的小型金屬鎖鏈就是這樣高速形成的

▲最清晰、完整的自動槍械(機槍)上彈、擊發、退殼機構

▲扭簧擺動機構,工程師既熟悉又陌生的機構

▲連續擺、滑機構

▲這一定是中國保定出品的機械手,保定府才玩鐵球嘛

▲魯班自製飛鳥,騎乘游九州,不是傳說哦

▲除了炫技,這個齒輪機構實在沒有卵用

▲機械工程師給妻子的戒指,每次吵架狂怒可以轉動幾下靜一靜,敗敗火,結果……更抓狂了

▲無管虹吸原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