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說來看,一國政治受其地理位置所支配。如果一個國家的鄰國越多,那麼產生利益糾紛也就越多。如此來說,在世界上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地緣領土如此之差的國家——她有著如此之多的鄰國,而國家擁有核武器的鄰國數更是高達4個(巴基斯坦、印度、朝鮮、俄羅斯)。
那麼今天就來講講我們祖國的地緣政治。
1.東南方:核心的台灣問題
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台灣一直以來遲遲沒有回歸大陸的懷抱。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大陸同周邊國家/地區有著領土爭端,眾所周知的原因,台灣問題並不算領土爭端,而是內政問題。但恰恰是這個內政問題,卻在中國地緣政治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台灣一直以來遲遲沒有回歸大陸的懷抱
台灣是中國的東大門,如果台灣回歸大陸,中國東面就能得到徹底解放。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對台灣志在必得,絕對不會允許她獨立或者分離。
台灣當前處在不統不獨的狀態,就如新加坡一樣,游離於中國、日本、美國、或中國周邊的其它國家來謀求生存,也無怪乎新加坡與台灣的關係一直密切了。
新中國成立伊始,美帝為我國打造的第一島鏈,北起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台灣直抵菲律賓、澳大利亞。中國想要在第一島鏈謀求突破,最可能的選點就是台灣。
第一島鏈
中國要統一台灣有一萬個理由,台灣更是美國眼中封鎖中國第一島鏈的支柱,但是這條島鏈最大缺陷就在於鏈條太長,打斷一環就會徹底崩潰。
如果中國成功解決台灣問題,那將會成為打斷這一鏈條的關鍵。
更為核心的,中國一旦掌握台灣可以拱衛沿海最發達的地區。由於我國經濟發達區域集中在東部沿海,一旦戰爭爆發,這些地區受打擊後我國經濟將倒退數十年。
而掌握台灣肯定會成為拱衛東南沿海的第一道防線,而台灣分離,則東南門戶洞開,外來勢力可以以台灣作為跳板打擊中國最發達的地區。台灣戰略地位異常重要,這也是樓主將他擺在第一位的原因。
2.西方:暗流涌動的中亞問題
中亞問題本不存在,但是蘇聯解體那一刻,中亞多出了5個國家,這5個國家很快被美國勢力所影響。
而衰落的俄羅斯無力對外擴張,現在只是一味保證自己的勢力範圍不受到侵害。而中國則打著「反恐」的名義成立上合組織。
拉攏俄羅斯通過這一類軍事性質的聯盟來捆綁利益,抵制美國的勢力滲透。但是就近來幾年的發展,中亞五國同大多數效果一樣,也是折衝各大國之間來謀求自己利益最大化。
俄羅斯總統普京
美國勢力仍然在中亞繼續根植,尤其是在阿富汗戰爭之後愈發猛烈。
而中國在軍事上的裹挾策略失敗,當前可見的是中國成立亞投行、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下一步正是要通過這類經濟合作來維繫這片地區的穩定。
3.北方:強鄰在側和離心的蒙古
近代以來割讓我國領土最多的鄰國當屬我們北方的鄰居。為了台灣問題,我國在對北方強鄰俄羅斯可謂做出了最大的妥協。
蒙古國總統子啊鐵木真銅像前發表演講
又是眾所周知的因素,沙俄在近代掠奪了中國上萬平方公里土地,還造成了外蒙獨立,但是當前中國仍然對清朝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表示認同。
換句話說,只要俄國不同意還回領土,中國除了靠戰爭奪回外毫無其它選擇。北亞的蒙古和俄羅斯。關於俄羅斯地緣已經在樓主大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中國在過去200年里共丟了300平方公里土地,其中一半是劃給了俄國,另一半被俄羅斯支配獨立成了蒙古。
蒙古獨立也在樓主上一篇文章中詳細講過。蒙古這個國家從獨立到蘇聯解體一直受到蘇聯的扶植,鑒於北方俄羅斯的存在,以及對那段獨立歷史對中國有著極高的警惕性。
國內權貴時刻擔心著被中國收回,所以國內的中國威脅論很受歡迎,還由此誕生出了極端納粹組織。美國對這一地區很難滲透——畢竟蒙古包裹在中俄兩大強國之間,交通上美國無論如何也無法光明正大進入蒙古。
4.東方:不平靜的日朝韓
東亞地區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熱點地區,一個是日本,一個是朝鮮半島。日本與中國的衝突領土是釣魚島,日本軍國主義雖然有復活的跡象,但在美國的控制下和周邊國家警惕下還是可控。
中國在釣魚島表面的軟弱或退讓,更多的還是為了台灣問題,而日本與俄羅斯的北方四島之爭,這也讓日本無法放開手與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過分動作。
朝鮮半島問題同樣影響著中國的地緣政治。實際上,雖然從道義上來講朝鮮半島的統一是天經地義,但是維持朝鮮半島分裂更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至少在解決完台灣問題之前,朝鮮半島最好維持現狀。
韓國總統朴槿惠
關於中國幫助越南實現統一後的慘痛教訓已經足夠深刻。而朝鮮半島問題要比越南更加深刻和複雜。首先,中國東北就已經有大量的朝鮮人(我們習慣上叫做朝鮮族),樓主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中朝邊境爭端問題,朝鮮從建國那一刻就不斷對中國領土有要求。
更不用說在南北統一之後有更過分的想法了。朝鮮半島有著非常強烈的民族意識,這一點從韓國人自大的表現上就體現的入骨三分,一旦時機成熟,朝鮮半島這個國家肯定又像那些小國一樣,唯強國是瞻,更偏向於接觸遠離自己領土的巨強——美國來制衡中國了。
阿基諾奉行親美反華政策
5.東南亞:各路居心叵測的小鬼
這片充滿小國的地區近幾年來一直是引爆我們眼球的地段,出鏡率甚至要遠高於我們的宿敵日本。但是實際上這裡只是我們在領土紛爭上最為次要的地段,畢竟身為陸上大國,與我們陸上領土有紛爭的只有越南一國。
中國當年援助北越統一實際上是無奈之舉:當時處在美蘇共同保衛的環境下,中國南面如果南越擊敗北越統一,那麼又會在南面領土上出現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但是這種援助的代價我們有目共睹:統一不到三年,越南就出兵柬埔寨,79年就爆發中越戰爭,之後斷斷續續打了10年。很多中國人眼中,中越與中蘇的關係總是充滿幻想,實際上最後回歸現實,卻還是印證那句話: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包括今天我們看來如膠似漆的巴鐵亦不能通過人情來考量。
南中國海與中國領土爭端最為積極的是菲律賓和越南。雖然中國國力要遠超兩國之和十萬八千里,但是中國本土距離爭端海域上千公里,而兩國卻在家門口。中國這幾年來在南海造島也是為了抵消遠離本土的劣勢。
東南亞小國中與中國關係不錯的是緬甸,但是也並非出於真心。中緬關係詳細介紹也在樓主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專門閱讀。
印度總理莫迪
6.南亞:要與中國一較高下的阿三
最後要提到的是我們的阿三印度。與中國接壤的南亞有N個國家(錫金、巴鐵怕引起撕逼,在此用N代替吧)。印度是中國在南亞的唯一敵手。印度身為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身邊僅有巴鐵一國稍微有點實力,周邊除了中國和中國支持的巴鐵沒有額外的領土紛爭,南面更是擷取印度洋的利益。
去年中印邊境衝突,印度短時間內集結遠超我軍的兵力進行對峙,也是抓住了我國運輸投送能力偏弱的軟肋。62年的中印邊境衝突,給我們帶來了40年的和平,但是長久以來中國與印度領土爭端疲軟,與之前的東南亞小國爭端頗為類似:
印度總理莫迪
遠離本土、缺乏有效補給手段一直是對這些偏遠地區控制力不足的主因。我國籌備幾十年修建青藏鐵路可以說是一個創舉,固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
但是就印度方面而言,它只要用自己的平原上的高速公路就可以了。從去年末的解放軍印軍對峙事件中就很容易看出端倪。
說一千道一萬,其實樓主相信以上所說的中國地緣政治,很多網友早已經看透、並且對這些有著更加深刻的見解,而樓主也只是在這班門弄斧,把這些知識加以總結整理,再加上自己的評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