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稱,長期在南中國海爭端中保持中立的印度尼西亞,近來正大舉加強對納土納群島的軍備建設。分析認為,雅加達此舉是為防患於未然。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015年12月30日報道,中國作為南中國海管轄權依據的「九段線」與海底蘊藏油氣田的納土納群島近海專屬經濟區(EEZ)有部分重疊。
報道稱,負責收集匯總各國媒體信息的BBC Monitoring記者報道稱,印尼總統佐科一年前還高調倡議國際間以「和平努力」解決南中國海問題分歧,而如今卻批准軍方打造納土納海空軍基地,是因為雅加達判斷與中國就納土納群島附近油氣田歸屬發生爭議,也就是所謂的「中國威脅」是「遲早會發生」的。
中國與印尼的高鐵大單剛剛簽完
據悉,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015年11月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納土納群島主權屬於印尼,中方也沒有表示異議」之後,印尼政府內部決定將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立場維持「政策中立」。
印尼軍隊豹IIA4主戰坦克參加閱兵
報道稱,不過,印尼軍方也同時表態稱,政策中立並不代表應該忽視「未來可能的威脅」。印尼國防部長里亞古都說:「不論是防範非法捕魚還是(外國艦船)公然入侵,我們都有必要強化納土納群島的防務能力」。
國人痛心!看中國用血喂出的那些「白眼狼」
我國對外援助始於1950年。改革開放前的28年(1950-1978年),我國對外援助的主要內容是向受援國提供貸款或無償援助。這一時期,我國所提供的貸款一般都是無息貸款;對外援助的方式一般為成套項目援助、技術援助、物資援助及現匯援助等。
根據解密的外交部檔案,1976年以前,我國曾向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過經濟援助,到1985年,中國對外援助實際支出達人民幣411.81億元,占同期國家財政支出的1.73%。其中成套項目和技術援助為158.72億元,占38.54%;物資援助為225.74億元,占54.82%;現匯援助為27.35億元,占6.64%。
這些援助,為我國在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贏得了一定的聲譽,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與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政治、外交關係的發展。但是這一時期的對外援助數額過於龐大,加重了國民經濟的負擔。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外交政策做出了很大調整,對外援助的方式、主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放棄了過去那種片面單一的方式,而朝著互惠互利的方向發展 。
一:喂不飽的越南白眼狼
我國對外援助歷史中給同志加兄弟的越南援助時間最長,數額最大。當然,也是第一個大哥在戰場上刀槍相見的兄弟國家。
1950年中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建交之時,胡志明就親自到北京向中國求援。儘管中國當時百廢待興,但仍對他們的要求均給以滿意的答覆,這是我國最早的對外援助之一。
越南
1950年~1954年越南抗法戰爭期間,中國共向越南提供了價值1.6億元的物資援助。在越南內戰結束後,中國對越南的援助有增無減,除了海量的物資和巨額的無償現匯援助,還送去了香菸、粉條、中成藥、葡萄乾和酒等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的稀罕物資。
1962 年夏,處於困難時期的中國,又決定給向越南無償提供可裝備230個步兵營的武器。1971年中國與越南簽訂的無償援助協議共7筆,援助數額達36.1億元人民幣。1972年中越簽訂中國向越南提供經濟、軍事物資援助的協定,確定中國無償援助越南27.98億元人民幣。1973年中越簽署7筆包括一般物資、軍事裝備、成套項目和現匯在內的無償援助協定,摺合人民幣25.39億元。
截至1978年,中國援越物資的總值超過200億美元,包括足夠裝備陸、海、空軍二百多萬人的輕重武器、彈藥和其它軍用品,成百個生產企業和修配廠,三億多米布,三萬多輛汽車,二百萬噸汽油。
越南的城市街頭
幫越南鋪設三千公里以上的油管。修建了幾百公里鐵路,並供應全部鐵軌、機車和車廂。中國政府還特地給幾億美元外匯供越南機動使用,當時中國外匯儲備都不超過10億美元!
當時我們給越南的所有援助都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絕大部分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
中國給的援助實在太多了,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中國軍隊發現越軍使用的武器彈藥大部分是中國製造,越軍裝糧的麻袋上印的則是中糧!邊境的倉庫了堆著大量當時國內人民想不敢想像的鳳凰自行車之類的中國產品。
二:躺在中國身上過日子的阿爾巴尼亞
時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的耿飈後來在回憶錄中也寫道,從1954年以來,我國給阿爾巴尼亞的經濟、軍事援助將近90億元人民幣。阿爾巴尼亞總人口才200萬,平均每人達4000多元。在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還不到100元。
與此同時,受援國對中國援助的物資卻肆意揮霍。耿飈發現,中國援助的水泥、鋼筋到處用來修建烈士紀念碑,阿爾巴尼亞2.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修建了1萬多個,平均每兩公里就有一個。
更絕的是阿共領導人為了抵禦假想敵的侵略,用中國援助的水泥、鋼筋修了50萬個地堡!按200萬國民計,每4個國民便擁有一座。這些地堡寬5米,高2.5米,壁厚則達到了30厘米,頂部則還要更厚一些。粗略推算,建造這樣一座地堡所需的鋼筋混凝土,足夠建造三到五座小型居民樓。最後,因為最終沒有等到敵人入侵,便讓附近的農民拾到便宜,大部分被改成了馬廄豬圈。
阿爾巴尼亞
1961年至1978年間,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武器援助有:各種槍75.2萬支(挺),各種槍彈15.64億發,坦克裝甲車890輛,火炮1.1萬餘門,炮彈822萬發,飛機180架,艦船46艘,地空飛彈系統兩套,飛彈224枚,魚雷196條,汽車4230輛....中國對受援國還幫助他們熟練掌握使用受援武器。
阿爾巴尼亞使用的中國拖拉機
阿爾巴尼亞士兵1978年中國基本上停止了對阿軍援後,阿爾巴尼亞依然能利用儲備軍援,部隊訓練等沒有受到影響,至今依然仍然有大量全新的56衝鋒鎗,中國對其的援助可見一斑。
三:請中國同志援助的蘇聯走狗蒙古
建國後最早的對外援助是在1950年7月,新中國成立剛半個月,中蒙就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由於當時蒙古國國內勞動力短缺,蒙古國總理喬巴山就向中國駐蒙大使提出需要"中國朋友的勞動力援助"。
1954年11月,副總理烏蘭夫率中共代表團訪問蒙古,陸續派遣勞動力將近30000人,截至1966年,中國政府援助建成了7座橋樑、兩座火力發電廠,以及毛紡織廠、造紙廠、玻璃廠、磚瓦廠、澱粉糖漿廠、酒精廠、馬鈴薯加工廠、木結構房屋預製構件廠、碳酸瓦斯車間、蔬菜農場、養雞場、水利灌溉工程、市內道路、公路、鐵路專用線、體育館、運動場、辦公樓、16.87萬平方米的職工住宅、結核病療養院等多個項目。甚至修復古廟。當時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1956年8月,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無償援助蒙古1.6億盧布。
今日蒙古軍隊,妥妥的美軍范兒
然而史達林去世後中蘇關係決裂,中國與蒙古的關係也趨於冰點,1963年,蒙古共產黨第一書記澤登巴爾發表講話,攻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1963年12月,蒙古共產黨第十四屆五中全會做出與中國決裂的決定。
今日蒙古軍隊,妥妥的美軍范兒
1967年4月,蒙古政府照會中國政府,宣布從1967年1月起蒙古國不再承擔與中國建築公司的有關義務。也就是用外交上的語言表示,全面中止中國對蒙古國的經濟援助項目。不在接受中國人的援助。這就是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傾心奉獻所換來的結果。這是非常可悲的一幕。上圖是蒙古首首都烏拉巴托的一棟購物中心長得和王府井百貨大樓一模一樣 就是60年代中國援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