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喉舌報紙《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不同凡響、震驚世界的訪問記,《士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其中意味不言而喻,《人民日報》上第一次以這種口氣說話,是1962年,對象是印度,就在當年爆發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軍被殲八千,全線潰退。
而這一次,實際上是對全世界宣布了中國的最後抉擇。中國向越南正式宣戰,史稱「對越自衛反擊、保衛邊疆作戰」,由此拉開序幕,與此同時解放軍進行了一場名為赤龍之吼的軍事行動。
然而,就在《人民日報》發出聲明後還不到兩個月,即1979年4月15日,中國一架殲-6戰機在群山中墜落,駕駛員也隨之挫骨揚灰。不要誤會,這不是越南打下了我國的戰機,他們還沒那麼厲害。
事實上,這是我方一名解放軍飛行員駕駛殲六戰機叛逃越南,因被我軍及時發現,慌亂之下開著殲六戰機闖進了群山之中,結果機毀人亡。按說當時中國要比越南條件要好得多,良禽擇木而棲本是應該,如果叛逃已開發國家,還勉強在情理上說得過去,但是叛逃到一個還不如自己祖國的國家,難不成真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諸君莫急,聽張溥傑慢慢講來。
叛逃飛行員名叫閻穩昌,陝西籍貫。準確來說,此人還是一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在最近執行的空中巡邏任務中,表現良好,榮立三等功,還獲得了一枚參戰紀念章。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老早他就聽說本大隊將提升一名副政委,待價而沽的他,覺得自己這次穩操勝券。
悲劇的是,公布出來的結果,令他大失所望。如果當選的那人真是比自己強還說得過去,但是一個在閻穩昌看來技術不如自己,資歷不如自己,才華不如自己的人卻被提拔任用,他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
自感懷才不遇的人時間久了就會成為「陰謀論」者,自己得不到重用,錯在自己的領導有眼不識金鑲玉。為了自己的前途,得干一番事業來。加上他受之前聽敵台說到越南可以娶幾個老婆的影響,就在1979年4月15日中午大約1點左右匆忙駕30398號殲6戰機出逃越南。
中午, 12時48分,廣西前線某機場警衛排長孫洪文檢查,來到這個崗哨,猛然聽到飛機場的方向傳來發動機聲。但是,就他掌握的消息而言,這個時間段並沒有飛機要起飛,而且那架正在啟動的飛機的座艙蓋已經蓋上,不像是檢修。
察覺情況有異常的孫洪文在勸降以及用手槍恐嚇無果後,馬上打電話報告:一架飛機跑了!那架飛機的駕駛員,正是航空兵某師飛行員閻穩昌。有著豐富飛行經驗的閻穩昌,為了避免我軍戰機的追蹤,在海康上空把副油箱投下;同時為避免我軍雷達的跟蹤,起飛幾分鐘後當即超低空帖著北部灣的海面飛行,但在起飛10分鐘左右,還是被我軍雷達發現了。
廣西前線吳圩機場馬上起飛4架殲7進行攔截閻穩昌的殲6,閻發覺身後有殲7追來,更加貼近海面飛行,當時,越南的天氣能見度非常差。屋漏偏逢連陰雨,與此同時飛機上油箱油盡的信號燈依次閃爍。再有10多分鐘,飛機的燃油就會完全消耗。
於是,閻穩昌只好衝到雲底下找機場,實在找不到就迫降。然而,駕駛著殲六戰機的閻穩昌最終在群山中機毀人亡。所有的懷才不遇之感與憧憬,全都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