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美元儲備比率只剩33%!全球去美元化戰爭的背後:見證人民幣的異軍突起!
從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一舉確立美元絕對霸權至今,美元主宰全球經濟已近70年。憑藉「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的三角關係,美國牢牢地將全球供需和分工體系維繫在美元體繫上,位於經濟金字塔的頂端。
如 今,形勢開始發生變化。美元在全球各國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從十年前的55%下降至33%,俄羅斯、法國、中國、伊朗和其他亞洲國家都開始加速「去美元化」, 美元的支配性地位頻頻受到挑戰。與此同時,中國近年來也在積極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從流通貨幣,到計價貨幣,到結算貨幣,再到儲備貨幣,人民幣正越 來越多地受到全球範圍內的認可。
風水輪流轉,風雲變幻的世界沒有永恆的強者。歷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美國的貨幣都曾主宰過全球經濟數十年。下一個,會是中國嗎?
繼 幾年前的伊朗推行去美元化之後,俄羅斯、法國和亞洲國家紛紛開始對美元的霸權地位發出挑戰。烏克蘭危機以來,面對西方的制裁,俄羅斯一直急於推進「去美元 化」。今年3月下旬,普京提出,俄羅斯可以效法中日,建立自己的國家支付結算系統,設法減少對西方的經濟依賴。俄羅斯央行副行長烏留卡耶夫也曾表示,俄羅 斯能源企業需要拋棄美元,「這些企業必須更勇敢的與貿易夥伴簽訂盧布結算合約。」上個月普京訪華期間,俄羅斯與中國簽訂了本幣結算協議,在去美元上邁出重 要的一步。彭博稱,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企業Gazprom還可能發行人民幣債券。另有俄媒預計,中俄天然氣交易也可能以盧布和人民幣直接結算。 對美元發難的不只是俄國人。上周,驕傲的法國人也開始挑戰美元的霸權,威脅要棄用美元。因為不滿美國對法國巴黎銀行百億美元的天價罰單,法國企業可能盡可 能多地使用它國貨幣,這符合法國企業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中國和歐洲間的貿易,我們可以用歐元和人民幣,停止使用美元。 去年底,新加坡宣布未來新加坡元可與人民幣直接交易,加上中國與印尼、與澳大利亞及韓國簽署換匯協議,顯示亞洲正在去美元化。美國把美元當作經濟戰武器, 用來打擊不願向美國政府掌權派低頭的國家。美國的強制性政策促使一些國家、特別是產油國尋求替代美元的方式。
報道稱,除了伊朗和俄羅斯之外,中國在與俄羅斯及其他國家做生意時正取消以美元來結算的做法,同時加強人民幣作為可供選擇的儲備貨幣的地位。
去美元化顯然是美國長期奉行的打壓地緣政治對手的政策產生的反作用力。事實上,美國政府對俄羅斯和伊朗的貿易活動加以限制反而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7 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時隔6年公布了新的黃金儲備數據,較2009年公布時的1054噸增加了604噸,增加幅度接近60%。那麼,中國儲備大量黃金是 準備挑戰美元? 中國可能未來三年將人民幣與美元掛鉤,而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必須調整經濟結構,保持經濟穩定,儘管過程痛苦。 有些證據能夠表明中國確有大量不為人知的金庫,但即便見過金庫,面對大量的金條,人們也很難知道其真正的數值。 目前,媒體上充斥著「貨幣戰爭」的論調。亨特認為,中國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在調整戰略計劃,中國感覺到了人民幣(與黃金掛鉤)穩定對於未來大國主宰全球金 融秩序至關重要。不過亨特人民幣還沒有必要成為全球儲備貨幣。中國儲備黃金的行動和俄羅斯,可能還有部分金磚國家一致。 中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目前,我國已與香港、韓國、馬來西亞、歐央行、瑞士、俄羅斯等32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 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超過3.1萬億元人民幣。 並在蘇黎世建立了一個人民幣交易中心。這些舉措提升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地位。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已經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可能有些姍姍來遲。在多極化發展的世界中,人民幣或許無法成為美元那樣的霸權。但至少,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人民幣可以獲得比現在大得多的影響力。
「監聽門」事件離間了美國和德國的關係;忌憚美元霸權的俄羅斯公司逐漸使用其他貨幣結算;而因不滿美國對法國巴黎銀行百億美元的罰單,法國也與美國「反目」。牆倒眾人推,如今,歐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商道達爾的CEO也認為,沒有理由以美元來支付石油款項。
受 之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與作用,近年來一些主要能源生產國加深與中國方面的能源合作,在歐洲與俄羅斯簽署的戰略合作,在大洋洲與澳大利亞實施的深度合作,在 南美與委內瑞拉等國導入的常規項目,在非洲與奈及利亞等國開啟的新型合作。 內有良機,外有需求,這無疑為中國於現階段構建與推進「石油人民幣」體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實施基礎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