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證實自己正在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艦。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2015年12月31日報道,來自中國國防部的消息證實了分析人士幾個月來的猜測,此前從公布的衛星圖像和照片來看,中國正在建造新的航母。
報道稱,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12月31日說,新航母的排水量約為5萬噸級,搭載殲-15艦載機。他說這艘航母在設計上受到中國現有航母「遼寧艦」的影響。和1998年從烏克蘭買來並翻新的「遼寧艦」相同的是,新航母的艦載機採用滑躍起飛方式。
據日本《東京新聞》1月1日報道,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在2015年12月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證實,中國正在自主開展設計和建造第二艘航空母艦,這也是中國政府首次公開承認中國正在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擁有多艘航母意味著軍事戰略涵蓋範圍的擴展。
據 楊宇軍介紹,首艘國產航母的設計和建造吸收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有益經驗,在許多方面將有新的改進和提高。新航母排水量在5萬噸級,採用常規動力 裝置,搭載國產主力戰機殲-15。比排水量6.7萬噸的「遼寧艦」略小。報道稱,雖然第三艘航母已經在上海開工建設,但發言人僅表示將根據長期的建造計劃 開展綜合研究。
目前在大連建造的第一艘國產航母
報道稱,海外研究機構早就說,中國正在大連和上海建造新的航母。中國選擇此時證實航母建造的消息很有可能因為在大連建造的航母即將完工。
報道稱,據軍方消息人士透露,一旦擁有三艘航母,便可實現一艘遠洋航行、一艘沿岸訓練、一艘維護保養。預計國產航母將部署在中國南部的海南島。
中國某地建設的陸上航母電磁彈射軌道導軌
報道稱,有觀點認為,為了對抗擁有彈射起飛裝置的美軍核動力航母,中國也將建造同類型的航母,但在技術層面似乎仍面臨困難。
據日本《讀賣新聞》1月1日報道,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在2015年12月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宣布,中國正在遼寧省大連市建造首艘國產航母。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公開承認這一消息。
根據發言人介紹,建造中的這艘航母排水量在5萬噸級,採用常規動力裝置。楊宇軍說,「這艘航母完全由我國自主開展設計」,著力強調了「國產」這一特性。他還表示:「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神聖職責。」
報道稱,楊宇軍說,第二艘航母的設計和建造吸收了「遼寧艦」科研試驗和訓練的有益經驗。據消息人士透露,繼大連之後,第三艘新型航母已經開始在上海建造,而且不只停留於對「遼寧艦」的模仿。
中國完成電磁彈射研製:攻破所有技術障礙
「世界第一」是中國人民一如既往的追求,凡是各領域取得技術突破,國人總愛和國外最先進的技術做參照,以至於有人說,「地球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叫中國,一個叫外國。」
如果用科研人員和科研經費、自然指數、五大知識產權署的專利做數據對比的話就會發現,雖然中國和外國依舊有一定差距,但冷冰冰的數據中展現出的是中國科技呈現井噴之勢,甚至不乏在一些領域超越國外最先進技術的範例——潘建偉院士研究組實現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使中國在量子隱形傳態研究上一舉超越了美國,而趙忠賢院士、陳仙輝教授等科學家在超導領域的貢獻也使中國超導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白血病和瘧疾都曾經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前者如果無法找到適配的骨髓終將難逃一死,而後者更是曾經屠村滅鄉的瘟疫。張亭棟教授和屠呦呦女士通過對傳統中醫的研究,分別從砒霜和黃花蒿中提出亞砷酸注射液和青蒿素,拯救了上百萬人的生命。
相對於張亭棟教授和屠呦呦女士的科研成果,施一公教授和黃軍就教授的科研課題就更加「科幻」——施一公教授的科研成果為破解剪接體結果和工作機製做出了卓越貢獻,為攻克老年痴呆症找到「鑰匙」。黃軍就教授則開啟了修改胚胎基因的大門,雖然這項研究還處於初始階段,在倫理上也飽受非議,但卻有望在胚胎階段治癒先天基因疾病。
網上流傳的中國電磁彈射軌道
當在電視上看著美國福特號航母使用電磁彈射器彈射戰機之時,可曾想到中國在電磁彈射器領域也取得了不遜於美國的技術成就,馬偉明院士不僅完成了電磁彈射樣機研製和試驗的全過程,還攻破了電磁彈射技術的所有障礙,軍迷們更是為即將開工的航母是否會採用電磁彈射而爭論不休。
馬偉明院士在電磁發射、綜合電力推進、新能源接入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成果,完成了電磁彈射樣機研製和試驗的全過程,攻克43項關鍵技術,申報國防專利3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2項。馬偉明院士的科研成果對中國航母實現電磁彈射,艦船全電推進和電磁炮研究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馬偉明院士
據公布於網絡的衛星照片顯示,中國在某地一個機場建造了電磁型導軌式高速牽引裝置工程樣機測試設施,中國已成為繼美國之後建成電磁型導軌式高速牽引裝置工程樣機測試設施的國家。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關注當下,在2015年,中國科學家在各個領域收穫頗豐,即使是曾經「高不可攀」的諾貝爾獎也有所斬獲——曾幾何時,國人對從未獲得諾貝爾獎無比糾結,一些大V更是揚言因為「體制問題」、「中國沒有自由的思想」、「中國沒有創新能力」而永遠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就像19世紀末,美國已經是全球最有活力的經濟大國,但科學水平還沒有這麼高,也有很多「良心」人士宣稱美國不可能搞好科學。
中國有沒有實力造核動力航母?外媒如此評論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9月29日發表文章稱,中國沒有實力建造像尼米茲級那樣的核動力航母,它在冶金術和推進技術方面仍然遠遠落後於美俄。
文章援引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9月25日報道稱,據最新曝光的衛星圖像顯示,中國可能正在大連的一個造船廠建造首艘國產航母。據估計,目前船體長約240米,寬約35米,船體完工後長度至少為270米。,如果分析人士是正確的,那麼在建艦船的長度與印度的「超日王」號航空母艦的長度相當。
中國航母遼寧艦
文章認為,中國可能正在建造新航母的消息並不令人意外。事實上,五角大樓2015年發布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說:「中國還在繼續謀求國產航母計劃,可能在今後15年里建造多艘航母。」雖然中國可能正在建造新航母,不過它的國產航母可能要比美國海軍的10萬噸級尼米茲級航母或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小得多。這艘中國艦船可能是一艘規模較小的常規動力航母,由蒸氣或柴油動力推進,可能不會配備電磁彈射系統。
網友製作的中國核動力航母
文章稱,中國似乎清楚自己的弱點。與潛艇相比,航母要大得多。中國不具備設計並建造體積相當於航母或是兩棲攻擊艦的大型軍艦的經驗。它缺乏為此類軍艦設計並建造推進系統的必要技術。而中國在航母核反應堆上的開發上也需要很長時間。同時,中國在冶金術和推進技術方面仍然遠遠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