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說:中國人正在干一件錯事,給自己培養一個競爭對手

@ 2016-01-03

據外媒報道,巴基斯坦繼和緬甸簽訂JF-17的首份出口合同之後,正努力與斯里蘭卡達成交易。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計劃在2016年1月的第一個星期訪問斯里蘭卡,爭取達成原則上銷售JF-17雷電戰鬥機的協議。去年11月中旬,斯里蘭卡空軍司令訪問了巴基斯坦空軍,仔細觀察了JF-17戰鬥機。之後,斯里蘭卡空軍受邀派出一組派技術人員和飛行員前往伊斯蘭瑪巴德附近的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卡姆拉工廠評估JF-17。

這真是一個好消息,JF-17為中巴聯合研製,巴基斯坦在國際市場上的任何收穫,也是中國的收穫,有助於提升「中國製造」的形象。

經過不懈努力之後,JF-17的外售工作有了終於有了成果,起碼按巴方的說法緬甸已簽約,另有數個國家正在談判,雖說成果有限,不過已經不錯了!要知道,巴基斯坦自身既需要250架以上,既便想出口,也沒有多餘的產能,出口並非很急切的工作。實際更迫切的問題,一是提升產能,否則以目前的產量,十年之內,沒有多餘的產品;二是,進一步的改進升級,讓它的性能更具吸引力。

目前JF-17的進展情況良好,巴基坦斯已經建立起了JF-17的生產線,已經完成了第一批次50架的生產任務,目前正在進行第二批次50架的生產工作,同時正在進行第三批次的研發工作。據說,第二批次的性能已相當不錯,不僅航電升級,可使用的武器也是花樣翻新,還增加了空中加油能力。第三批次性能則有點誇張了,不過沒完成,尚不好說。

以西方人看來,中國人正在辦一件錯事,怎麼能向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輸出技術那?

巴基斯坦不過是由英國殖民地轉變而來的國家,即非富國,又非強國,只能算二三流國家,也談不上擁有什麼航空工業,早年連修個飛機都成問題。

這樣的國家也根本不配擁有航空工業,西方國家僅向此類客戶供應成品,不考慮轉讓技術,甚至大修等工作也要猶豫再三。

中國人出現之後,完全破壞了舊規則。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第一批飛機之後,即著手幫助其建立發動機大修線,接著再建飛機大修廠,後來又痛快答應為其設計新型飛機,早期有美國人參與時叫超七,美國人退出之後,改叫FC-1,最終弄成了JF-17,最為可氣的是,這個項目可真是聯合研發,巴基斯坦沒花幾個錢就獲得了參與研發的機會,即便沒發揮什麼,那也是當了一回學徙,等於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免費的戰鬥機設計教程,這是嚴重的技術輸出行為。

不僅提供設計教學,還提供製造技術培訓,竟然把總裝生產線轉讓給了巴基斯坦,讓其在國內建立生產工廠。也不看一看,二戰之後,西方轉讓戰機生產線有幾條?又是轉讓給誰的?巴基斯坦何德何能獲取機會?

既便只是簡單地組裝工作,也足以讓巴基斯坦掌握許多有關飛機製造的經驗,更不要說,允許其實施國產化,再加上許可其參與飛機的改進工作。

這等於中國人僅收了極低的學費,即讓巴基斯坦加入了航空工業俱樂部,還是擁有戰機出口資格的中級會員--幾乎就是天下掉餡餅的好事了!

如果放到西方國家,這種事情想都不要想,那等於給自己培養一個競爭對手,給多少好處也根本不可能答應的事。

事實上,中國人確實趕著技術輸出的事,也確實讓巴基斯坦收穫巨大,然而中國人絕對不會後悔,因為對朋友必須「以誠相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