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總是罵年輕人草莓族吃不了苦,鄉民一句話成功逆轉他們想法啊!

@ 2016-01-03

這個原po真的太猛了,

相信很多人一定也有這個問題啊!

比如說跟家裡的人政治立場不同,

或者是需要尋求家人認可的時候,

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但能像原PO這樣理性溝通並且成功說服家人的成功案例真的不多啊!

要是跟家人彼此之間有什麼困難,

不妨也試試看這種方式吧!

畢竟家人只是沒有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而已,

試圖引導他們以我們的角度去看事情,

讓她們了解我們為何憤怒,

她們就會自然理解我們為何會走上街頭,

或者是為了什麼事情而這麼做,

自然就會認同了啊!

------------------------------------------------------------------------

不要想著反擊,

而是技巧性引導他們到我們立場思考

以我幾年前的做法為例

我父親貧窮家庭出身至事業有成,

可想見他性格必定意氣風發難聽進孩子意見

當時他一邊吃飯一邊看著垃圾媒體

嘴裡慣例說著

「我這一輩年輕多拼多苦都沒抱怨,

一路白手起家拼上來還不是事業有成

你們年輕人都草莓族,沒抗壓性

怎麼台灣教育失敗出了你們這些廢物..(下略)」

我等他數落告一段落

這樣說

"爸,你記得我小時候你帶我參加無殼蝸牛抗議活動的事嗎?」

「記得阿,幹嘛?」

「那活動的宗旨是什麼?」

「抗議買不起房子阿」(不耐煩)

「那時不是我們有房子嗎?去幹嘛?」

「那時房子是租的啊,我跟你媽出身都窮,

你們現在日子過這麼好都是我們拼出來的,

你們這代都不爭氣......(下略)"(訓斥模式)

「那時為什麼買不起阿?爸你那時薪水多少?」

「那時還是小職員還沒開始升遷,兩萬多..吧?」

"那時我們那間房買的話要多少阿?"

「忘了,可能兩三百萬吧,問這幹嘛?」

「沒事,就問問..爸你辛苦了,

奮鬥一輩子買現在這房子

我們家也過得不錯了,

對了,我們現在的家值多少?」

「大概七八千萬吧?沒注意」

------舖梗完畢,以下本魯口氣平穩的進擊--------

「老爸年輕時薪水兩萬,房子兩三百萬就要無殼蝸牛運動,抗議房價」

「現在年輕人一堆一樣薪水兩萬多,房子幾千萬,壓力有沒有當時十倍?物價都還沒算」

「而現在年輕人有沒有搞無殼蝸牛運動?」

"或許年輕人很沒用吧,但說到沒抗壓性,草莓族,嗯...公平嗎?」

平日感受到頂嘴就會暴怒的傳統老爸沉默了

之後一整天若有所思

從那天起草莓族一詞從我父親口中絕跡

也開始或參與或資助弱勢或社運遊行

資助他認為優秀的年青人創業

甚至偶爾對朋友說出

「房價跌一跌也好,年輕人太苦了」這種話

(嚇得我以為父親被什麼東西附身了..)

長輩不是沒腦子思考

而是他們經濟有餘裕

生活無虞遠離感受經濟壓力的位子

讓他們無法感受年輕一輩面臨的困境

以他們自身經驗帶入當然覺得年輕人不夠努力淨在無病呻吟

如果真的能引導他們到正視現今年輕人的困境

他們會開始憤怒

如同許多在黨國神話中成長

一朝驚醒的外省朋友對國民黨

比一般人更有攻擊性一樣

如小段,姚立明老師,

和我在社運中偶遇過的外省老爺爺

用濃重鄉音大喊

"國民黨只會騙人

我最清楚

他奶奶的我被騙了一輩子!"一般

長輩會驚覺他們孩子如今面臨的困境

而後憤怒

不過要成功引導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就是了

---------服務原味控,原文與補充內容分隔線----------

補充一: 關於父母

人類智力為常態分布,除了少數天才跟少數智能障礙外

每個人之間個體差異不大

在思維邏輯及判斷上有歧異的原因多在於訓練,經驗,情報,情感

而非智力

有了這觀念我們可以先確認長輩們多半沒有智力問題

跟我們想法的不同主要會在經驗,情報跟情感方面

成年人之間的溝通要先對雙方有誠實的判斷了解

在了解他人前先誠實面對自己

東亞文化長輩孩子有強烈上下尊卑關係

導致我們對父母有反抗心

我們很容易先行否定父母

再談之前就先否定對方要怎麼談下去?

這是個誤區

所以要跟父母溝通前..

"先把父母當作能夠溝通的對象"

"先把父母當作能夠溝通的對象"

"先把父母當作能夠溝通的對象"

很重要所以要先說三遍

父母一點都不比我們愚蠢

差別只是雙方資訊層面有落差

所以別想著說服父母(原因後敘)

請抱持分享資訊,分享經驗的心態^^

補充二 : 關於溝通

以下非學術,僅為個人工作心得

不要想著去說服,去改變父母

"溝通不是單方面想著說服或改變"

這很重要

成年人思考都有定勢了

單方面想要說服或改變 往往結果將會導致爭吵

(不僅親子,情侶,朋友間等等也多是如此)

所謂溝通並不是用道理震攝對方

工作中道理對外用在談判,用在合約,用在正式會議

對內用在罵人,用在檢討報告

"溝通主要不靠講理,而是個找共識的過程"

"溝通主要不靠講理,而是個找共識的過程"

"溝通主要不靠講理,而是個找共識的過程"

溝通是營造一個情境

引導對方進入後

對方自然而然推導出與你相同的共識

所以要先清楚對方的想法

要先能站對方立場思考

再去營造對方如何能站你立場思考的環境

及如何引導對方前往你要他去的情境

讓他自然能使用或抓到你思考的方向

(或你想要他思考的方向)

就先講到這裡,想看更多請付費(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