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體檢
(出生後第42天)
視力:能注視較大的物體,雙眼很容易追隨手電筒光單方向運動。
肢體:其小胳膊、小腿總是喜歡呈屈曲狀態,兩隻小手握著拳。
生殖器:男嬰的睪丸應降入陰囊。
第2次體檢
(寶寶4個月時)
動作發育:能支撐住自己的頭部,俯臥時,能把頭抬起並和肩胛成90度。扶立時兩腿能支撐身體。
視力:雙眼可追隨運動的筆桿,而且頭部亦隨之轉動。
聽力:聽到聲音時,會表現出注意傾聽的表情,人們跟他談話時會試圖轉向談話者。
口腔:此時孩子的唾液腺正在發育,經常有口水流出嘴外。
第3次體檢
(寶寶6個月時)
動作發育:會翻身,已經會坐,但還坐不太穩。會伸手拿自己想要的東西,並塞入自己口中。
視力:身體能隨頭和眼轉動,對鮮艷的目標和玩具,可注視約半分鐘。
聽力:注意並環視尋找新的聲音來源,能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牙齒:6個月的孩子有些可能長了2顆牙,有些還沒長牙,可以給孩子一些稍硬的固體食物
血液:6個月之後,由母體得來的造血物質基本用盡,若補充不及時,就易發生貧血。
骨骼:6個月以後的孩子,鈣的需要量越來越大,缺鈣會形成夜間睡眠不穩,多汗,枕禿。
第4次體檢
(寶寶9個月時)
動作發育:能夠坐得很穩,能由臥位坐起而後再躺下,能夠靈活地前後爬,扶著欄杆能站立。雙手會靈活地敲積木。拇指和食指能協調地拿起小東西。
視力:能注視畫面上單一的線條。視力約0.1。
牙齒:小兒乳牙的萌出時間,大部分在6~8個月,小兒乳牙的計算公式:月齡減去4~6。此時要注意保護牙齒。
骨骼:每天讓孩子外出堅持戶外活動,接受紫外線照射,促使皮膚製造維生素D,同時還應繼續服用維生素AD滴丸。
微量元素:可以檢查一下體內的微量元素,此時孩子易缺鈣、缺鋅。容易造成食慾不好,免疫力低下,易生病。
第5次體檢
(寶寶1周歲時)
動作發育:這時候的孩子能自己站起來,大部分能扶著東西行走,能手足並用爬台階;能用蠟筆在紙上戳出點或道道。
視力:可拿著父母的手指指鼻、頭髮或眼睛,大多會撫弄玩具或注視近物。
聽力:喊他時能轉身或抬頭。
牙齒:應出6~8顆牙齒。如果乳牙還沒有萌出就要尋找原因,可通過檢查看寶寶是否存在缺鈣問題,或者是輔食添加的問題。
第6次體檢
(寶寶18個月時)
大小便:能夠控制自己的大便,在白天也能控制小便,如果尿濕了褲子也會主動示意。
動作發育:能夠獨立行走,會倒退走,會跑,但有時還會摔倒;能扶著欄杆一級一級上台階,下台階時,他就往後爬或用臀部著地坐著下。
視力:此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視力,儘量不讓孩子看電視,避免斜視。
聽力:會聽懂簡單的話,並按你的要求做。
血液:孩子須檢查血紅蛋白,這時候的孩子有一些特殊的問題會引起醫生的關注,醫生可能就會在這次體檢的時候提醒你。
蛔蟲症:1歲半的孩子,自己能夠吃東西、喝水,但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很容易感染蛔蟲症。應查一下大便,看是否有蟲卵。
肘部脫位:1歲半的孩子活潑而好動,但其肘關節囊及肘部韌帶鬆弛薄弱,在突然用力牽拉時易造成撓骨頭半脫位。
第7次體檢
(寶寶2周歲時)
動作發育:能走得很穩,還能跑,能夠自己單獨上下樓梯。能把珠子串起來,會用蠟筆在紙上畫圓圈和直線。
大小便:完全能夠控制。
牙齒:乳牙20顆基本已出齊,此時要注意保護牙齒。
聽力:大約掌握了300個左右的詞彙,會說簡單的句子。如果孩子到2歲仍不能流利的說話,建議諮詢下醫生。
第8次體檢
(寶寶3周歲時)
動作發育:能隨意控制身體的平衡,完成蹦跳,踢球、越障礙、走S線等動作,能用剪刀、筷子、勺子,會摺紙、捏彩泥。
視力:孩子到3歲時,視力達到0.5。此時寶寶應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我國大約3%的兒童發生弱視。在3歲時如能發現,4歲以前治療效果最好,5~6歲仍能治療,12歲以上就不可能治療。
牙齒:醫生會檢查是否有齲齒,牙齦是否有炎症。
如今城市已經廣泛建立了兒童保健卡,在零~三歲間進行八次體檢。要是在養育寶寶的進程中你有些甚麼納悶或憂慮時,你可以撥打社區兒童體檢科的電話,請兒童保健大夫做專業的剖析和果斷,如許不但能對孩子的養分保健有個實時的指點,還能儘早發現病症,予以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