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在外面遇到這種小蟲千萬別硬拔!家裡有狗狗的更要小心!嚴重者可致死

@ 2016-01-02

天氣漸漸回暖,開始迎接炙熱的夏天,許多人假日都會去郊外踏青。但此時,4~6月正是蜱蟲的活躍期。它們只有2毫米大小,但吸食人血後,會驟增10倍以上。很多野生蜱蟲都攜帶多種病毒,不可輕忽,也曾多次致人死亡!

提醒:去草地避免長時間坐臥易使埤蟲上身,被蜱蟲叮咬,更千萬彆強行拔除,及時就醫。雨後,別隨便進草地,那正是埤蟲的活躍期。

蜱蟲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蜱蟲在吸血時,會分泌神經毒,有時使宿主麻痹或死亡,並會傳播森林腦炎、出血熱等疾病,造成死亡或形成後遺症。

蜱蟲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飽後,蟲體可脹大100倍。蜱蟲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

被叮咬的人發病前會有1至2周的潛伏期,之後可能會出現高熱、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時會因血小板數值下降,全身出血而亡。

因此醫生提醒,到野外活動後,如果出現高熱和斑疹等病情,要想想是否被蜱蟲叮咬過。

蜱在叮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由於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蜱還會帶來傳染病,如萊姆病、Q熱、科羅拉多蜱熱、犬黃疸病等。

埤蟲幼蟲到成蟲的型態

也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蜱蟲常會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

埤蟲簡介

正確拔除埤蟲步驟

第一步:準備工具——細頭鑷子、彎頭止血鉗。

第二步:用彎頭止血鉗或細頭鑷子輕輕夾住蜱蟲頭部,儘量讓鉗子頭部貼近皮膚。

注意:在拔出蜱蟲的過程中,儘量避免擠壓和旋轉蜱蟲身體。

第三步:捏穩蜱蟲的頭部後,均勻用力將蜱蟲頭部向上拔。

第四步:當皮膚凸起達到最高且蜱蟲的頭部還未斷時,停止向上拔並保持當前狀態3-4分鐘,待蜱蟲放鬆叮咬,再向上拔出。

整個過程避免將蜱蟲頭部拔斷,因為蜱蟲頭部會帶入部分毒素。

「寵蟲」危機

家裡有寵物的飼主更要注意,埤蟲常在郊外伺機而動,一不小心就會被埤蟲寄生。臨 床上常發現飼主在發現壁虱時常將抓起直接壓死在地上,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因為飼主本身若沒有戴手套,有些時候可能會被壁虱叮咬或體液污染而傳染疾 病;另外可會將母蜱體內的卵擠壓出來並殘留在地上,這時壁虱幼蟲若又有適當的環境及宿主時,如:老鼠或寵物本身,便可能順利成長,在來年的時候產下更多蟲 蟲大軍。

如何控制和預防

家裡的寵物貓狗應該每天檢查皮膚,特別是春天和夏天, 通常成年壁虱很喜歡黏在狗貓身體的前方,特別是耳朵、臉、頸部或是指縫。幼蟲和蛹也常被發現在背部。 有一些產品,如:蚤不到、 蚤安、寵愛等寵物除蚤產品,都可以安全使用在動物身上。但目前為止我們臨床上發現沒有任何一種產品可以百分百的杜絕這種寄生蟲上身,因此最好的明哲保身方 式是避免去有草叢的地方,特別是及身長的草堆。出門時可在腳處噴上一些含除蟲菊成分(不可用於貓)的驅蟲產品,家中也要留意牆縫及地板處,需要定期做消 毒,如此一來,才能全面保護家中的狗狗貓貓,讓他們遠離蟲蟲危機。

獸醫曾遇到過的實際案例,有一隻很可愛的邊境牧羊犬被飼養在頂樓,平日並沒有常出 門,一般來說不太可能直接感染到壁虱,但飼主有一天突然發現他癱軟在地上無法動彈,緊急將他送來治療,被我們發現他身上滿滿都是大大小小的壁虱,並且產生 非常嚴重的貧血,我們緊急為他輸血,並將身上的壁虱一一移除,整整清理了三天,幸好經過實驗室的診斷,他並未感染到可怕的血液傳染病,之後也順利出院回 家。事後我們推測很有可能是在之前有感染壁虱,但飼主直接將壁虱壓死,加上頂樓可能有小老鼠出沒,因此造成大量繁殖,甚至造成狗狗貧血,壁虱的可怕與繁殖 力可見一般。 移除虱子最好的方法是用」鉗子」抓緊虱子的口器,那是它穿入寄主皮膚的部位,然後穩定的向外拉。

不要只是把虱子的身體捻碎。快速搖晃或是刺激可能會使虱子的頭留在皮膚內,造成移除虱子身體之後還能繼續傳播疾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