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買少見少,2015年更好像特別多陪伴不少人成長卻終於離我們而去的事物,以下10個今年被消失的集體回憶,又有多少個仍令你依依不捨?
1. 港鐵電話亭
近日港鐵已正式宣布明年初全數拆除站內的電話亭,而其實街上的電話亭同樣愈來愈少,在不經意間極速消失,以後大家或許只有在陳年電影才能看到它們的蹤影。
2. 郵筒皇家徽號
郵政署以「政府認為不合適」為由,計劃撤換或遮蓋所有舊殖民地郵筒上的英國皇家徽號,不少人批評此舉純為「去殖化」,並無實際需要,更摧毀了香港僅餘具歷史價值的東西。
3. 香港公園長滑梯
在手機或平板遊戲氾濫的世代,孩子們已對公園內的遊樂設施愈來愈沒興趣,所以康文署於三月拆除香港公園斜坡長滑梯的決定,意味著的或許不僅是一個地標的消失,也是一種舊遊樂文化的終結。
4. 美利樓
位於赤柱的美利樓既是旅遊熱點,亦是不少本地情侶拍拖或影結婚相的好去處。如今雖然這歷史建築物猶在,卻因大型連鎖時裝店H&M的進駐,而變得面目全非,踏上旺角家樂坊的同一命運。
5. 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雖被捧為香港回歸吉祥物,卻似乎未獲特別厚待。疑因大嶼山東北多項基建造成污染,令有關水域由昔日旅客的觀豚熱點,變成只剩一條海豚,很多時甚至連一條也看不到。
6. 米奇金獎音樂劇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香港迪士尼樂園的《米奇金獎音樂劇》已連續演了十年,也是時候功成身退,只是有時還是會忍不住懷念Bebe那唔鹹唔淡的廣東話和動聽歌聲!
7. 星光大道手印
對不少港人而言,尖沙咀星光大道的臨時關閉或許只關外地遊客的事,但其實當中不少演藝界紅星的手印已因被太多人用手按在上面拍照而變得模糊甚至漸漸消失,尤其是一些已故藝人的手印更再無法重新製作。
8. 大埔冬菇亭
俗稱「冬菇亭」的舊式大牌檔同樣愈來愈少,其中已於大埔富善邨經營30年的合華咖啡亦正式在兩周前「被結業」,店主解釋管理公司領展禁止他們讓食客坐在室外,但改裝費用卻要數百萬元,所以只好退休。其實要「坐在室內」的大排檔,還有沒有大排檔的風味?
9. 新寶輪
有畫油畫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佐敦道的老牌油畫用具店新寶輪,其手製木畫架更是遠近馳名,可惜在貴租和內地廉價畫具的夾擊下,這以質素見稱的老店亦終於捱不下去,已於今年八月黯然結業。
10. 亞視
2015年,常被笑言「無人睇」的亞洲電視終於難敵不獲續牌的命運,但其實亞視也曾出過不少家傳戶曉、絕對能稱得上「經典」的節目,更曾憑著大膽創新的製作成功有過一段「翻生期」,所以看著它在「欠薪風波」之中告別,尤其教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