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寶寶夜啼大多是憋尿、大小便刺激、飢餓或是過度疲倦等所引起的。
排除了這幾種原因後寶寶依舊啼哭不止,父母就要考慮以下幾種情況了。
缺鈣
因缺鈣引起的夜啼也是常見的,多伴有多汗、枕禿、顱骨軟化等症狀,易識別。
父母要及時為寶寶補充維生素D,缺鈣比較嚴重的寶寶可選擇補鈣。
腸道痙攣
這種情況多半是寶寶的腸道里有空氣聚集,引起腸道痙攣,寶寶會感覺到腹痛而啼哭。
發作時寶寶會下肢捲曲,表情痛苦,啼哭聲較為尖利。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讓寶寶側臥,在寶寶腹部墊個枕頭,排出腸道里的空氣,方可止哭。
寄生蟲
人們常用「肚子裡的蛔蟲」來形容對一個人的了解,而蛔蟲進入體內絕不是一件好事。
蛔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會引起寶寶腹痛或肛門刺癢,這種夜啼多發生在半夜,同時父母可在寶寶的肛門周圍發現蟲卵,有時也可在大便中發現活蟲。
父母如果確定是寄生蟲引起的,要立即帶寶寶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為寶寶服藥驅蟲。
母乳過寒或過熱
有些媽媽在哺乳期間不忌口,以為解放了就可以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母乳會因此變得過寒或過熱,引起寶寶夜啼。
母乳過寒寶寶容易被寒氣侵襲肚腹,引起腹痛,寶寶的食慾一般較差,同時伴有臉色青白、四肢發涼、哭聲低微等症狀。
而過熱的母乳寶寶吃後易長濕疹,也會出現便秘等。
因此,為了寶寶,媽媽在哺乳期間一定要注意飲食,少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寶寶夜啼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