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9月20日,中國發射了長征6號小型運載火箭,並且一次性發射成功。這是我國新一代固體運載火箭的首次亮相,而且一次首秀就完成了一箭二十星的發射,這不僅僅引得全國軍事愛好者的關注,甚至還引起了海外媒體的關注。他們對於中國太空武器的研製狀況高度感興趣,甚至有人認為,這就是中國多彈頭分導技術的應用。
不過長征6號發射的20顆小衛星分了4次釋放,使用了 「靈巧末級」設計,火箭末級可以高精度的調整姿態和軌道控制,這在國內運載火箭中屬於首次。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長征六號火箭末級使用了分導式多彈頭的技術,但從官方報道看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官方用詞是「天女散花」,也有網友形容,就是扔了一袋土豆到太空中,實際上主要是這20個衛星基本都是在大致相同的軌道上。而分飛彈頭技術主要特徵就是彈頭母艙機動將多枚彈頭分別送入不同的彈道,讓彈頭打擊不同的地面目標,目標之間甚至可以相隔數百公里。
但是這並不是說明中國不具備多彈頭能力,而是中國早已經擁有多彈頭技術能力,並已經成功應用到了太空領域。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承接摩托羅拉公司的銥星發射合同,航天科技集團就為長征二號丙火箭研製了「智能分配器「。「智能分配器」改進的版本SMA上面級,曾在2009年將環境一號A/B兩顆小衛星準確送入不同的軌道:它先釋放A星,隨後調姿減速進入另一條軌道,再調整好姿態後釋放B星。而這一技術被美國人指責為是摩托羅拉公司向中國轉讓了多彈頭技術。雖然聽起來有點本末倒置,但是也說明這項技術已經具備了分飛彈頭技術研發的基礎-要不然美國人不會出來叫的。
美國五角大樓對於中國的航天動向非常關注,尤其是中國的東風-41為首的遠程戰略打擊武器的發展,他們曾稱自從2012年開始,中國就多次試驗了東風-41的技術,而中方表示只不過我們進行的是普通的」長征「系列火箭的發射。
而這並沒有阻止外媒對中國航天武器技術的猜測,有外媒聯繫到了在9月29日一個新聞,根據科技日報消息稱,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進行一次戰略飛彈發射測試。測試證明這一系統可以戰勝美國的C4ISR系統-該新系統可以實現,控制,聯繫,保障,偵察與反偵察,同時能保障高精度武器的使用。而這一次發射,向美國展示了中國具備同時發射多種太空飛行器的能力,而且這些太空飛行器具有可以直接威脅美方C4ISR系統技術特徵。
而外媒和美方如此關注中國的航天領域的發展,說白了還是擔心中國利用航天技術領域的突破來反補給東風-41這類遠程彈道彈道的威力。或許未來美國人要適應一個新的常態-「東風-41恐懼症」。也好我們在你的核大棒下過了這麼久,你也來體會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