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以為胸痛、心絞痛才是心肌梗塞?近日,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急診科接診一名患者,以腹痛、胃痛就診,誰料一細查竟是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留觀時出現室顫、心臟驟停。專家提醒說,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群,須分外警惕急性心梗的非典型症狀。
腹痛急診發現急性心梗
32歲的李先生,近日因腹痛就醫,診治後卻發現竟是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急。接診的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於永紅獲悉,李先生前一天夜 里,開始突發左上腹疼痛,隨後左側胸脅部也開始疼痛,誤以為是胃痛的他就醫後要求醫生開治療胃痛的藥。於永紅沒有按患者的要求開藥,而是分析並建議李先生 進行了心電圖、心肌酶學檢查。檢查結果嚇了李先生一跳:竟是急性下壁、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更緊急的事情隨後發生,李先生在急診室留觀過程中出現了室顫、心臟驟停!該院心臟中心主任李松馬上為其緊急進行冠脈造影+支架植入手術,經過積極救治,該患者現已脫離生命危險。
降溫誘發心梗多
專家介紹,急性心梗多是由冠狀動脈「不穩定斑塊」破潰,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形成。「心梗的致病原因,除過勞、激動、吸煙、飲酒外,寒冷刺激和便秘也是重要的誘發因素。尤其是近日氣溫下降,更要注意。」於永紅說。
他解釋,冬季氣溫變化對血壓影響較大,即使有的高血壓患者規律服用了降壓藥,天氣變冷也可能造成血壓上升,而血壓升高或波動大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定甚至破裂,從而形成血栓引起動脈血管閉塞。
多數心絞痛不表現為胸痛
很多人以為,胸痛、心絞痛才是心肌梗塞急性發作的症狀,這是錯誤的。
於永紅指出,部分患者心梗的部位是在心臟下壁,與上腹部很接近,一旦這個部位梗死,就會因缺血缺氧造成胃腸道不適,因此患者常將其與胃痛症狀混淆。
「雖然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狀是心肌短暫缺血,但實際上多數 心絞痛 並不表現為胸痛,大約有1/3體現在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於永紅說,16.67%~33.33%急性心梗患者症狀表現不典型,多見於老年、女性、合併糖尿病等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患者。
於永紅特別提醒,50歲以上的人群尤其要警惕急性心梗的非典型症狀,如突發胃痛、胸悶、噁心、嘔吐等。
七成心梗發生於「魔鬼時段」
專家介紹,每天的凌晨至中午12時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時段,也被稱為「魔鬼時段」,約70%以上的急性心血管病發生在該時段。
而救治上,「如果不及時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很高,但實際上目前的醫療水平可以保證心肌梗死的治療成功率高達95%,前提是抓住心梗治療的 黃金 3小時 。」於永紅提醒,當身邊出現心肌梗死發作患者時,最初30分鐘搶救很重要,且發病後3~6小時內一定要送醫院救治。
(責編:簡直)
本文來源:大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