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當前的敘利亞亂局中,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陣營中都有大批僱傭軍在活動。而美國著名僱傭兵公司「黑水」的創始人普林斯表態稱,如果美國政府不願意出動地面部隊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不妨考慮他們的僱傭兵。該言論立刻引發了媒體的軒然大波。那麼,當今世界的僱傭軍主要活動在什麼地方?又有哪些表現?
日內瓦公約給出的僱傭兵定義是這樣的:「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和一切後果,受僱於任何國家或民族並為之作戰的職業士兵。」所謂僱傭軍,簡單說,就是拿錢打仗的武裝人員,區別於接受國家徵召或志願打仗的士兵。
事實上僱傭軍的歷史很長。早在古希臘時代,希臘城邦都習慣於僱傭大批蠻族人參加軍隊。在中世紀後期,僱傭軍之間的砍殺一度成為戰爭主要模式,誰錢多誰就贏。
國家僱傭軍法國外籍軍團很有名
當今世界的僱傭軍,一種是國家出面組織的,相當於正規軍中拿薪水的外籍士兵。比如著名的法國外籍軍團,就可以理解為法國組織的僱傭軍。而美國軍隊徵召居住在本國、尚未獲得綠卡的人參軍,服役後可以獲得綠卡,這也是一種形式的國家僱傭軍。一般來說,國家僱傭軍儘管來源不是本國公民,但通常納入正規軍管理體系。
私人僱傭軍有100多家公司
另一種便是所謂的「私人僱傭軍」。因為僱傭軍在世界上口碑並不好,聯合國甚至通過條約禁止私人僱傭軍。因此,現在的私人僱傭軍大多以「安保公司」的形式存在,向花得起錢的客戶提供服務。這種服務既可以幫助客戶偵察戰亂地區的情報、尋找人員、運輸物資,也可以幫客戶訓練保安,還可以提供戰亂地區的警衛、保鏢,甚至直接提供一支小型隊伍,完成客戶想完成的任務。
對於那些企圖「富貴險中求」的商人而言,僱傭「安保公司」便成為划算的選擇。一般來說,這些公司的僱傭軍也不叫僱傭軍,他們的公開頭銜為「安全顧問」、「軍事承包商」之類。據估計,目前全球有100多家僱傭兵公司,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美國的「黑水」(改名為Xe)、德陽國際,英國的裝甲集團、MPRI 等。
能活下來的都身經百戰
這些僱傭兵公司是企業,不可能擁有國家軍隊的超重型武器,比如戰艦、五代機等,所以僱傭軍的戰鬥力,比起世界幾大強國的正規軍隊,終究還是有很大差距。然而這只是體現在宏觀層面上。
微觀來說,僱傭軍的來源往往都是重金招募的退伍軍人,選拔相當嚴格,甚至超過普通士兵的入伍選拔。而一旦加入這些公司,不但平時照樣有嚴格的訓練,而且經常被派往世界各國,在局部衝突的戰火中執行任務。精兵都是打出來的,僱傭兵們這樣成天出生入死,能活下來的都是身經百戰,其在低烈度戰場上的經驗和技能,其實要勝過大多數國家的現役軍人。另一方面,有些僱傭兵公司還承擔軍工設計項目,比如黑水公司就曾為美軍設計過裝甲車。所以,有些僱傭兵公司的裝備,其實比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正規軍先進。
還是以美國黑水公司為例,它旗下總共擁有兩萬多名僱傭兵,不但裝備有最先進的槍械,還擁有自己的裝甲車、遠程飛艇、武裝直升機。
髒活全包招之即來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彌補正規軍兵力的不足,一向有使用僱傭軍的傳統。畢竟國家正規軍的建設屬於國家大事,需要走政府決策的行政流程,還要接受議會和全民監督。而僱傭軍就簡單多了,只要花些軍費,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另一方面,正規軍代表國家形象,若是鬧出殺傷平民、攻擊和平設施等醜聞,很容易給國家抹黑。雖然美軍這種事兒乾得不少,但畢竟每鬧出一次,都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口誅筆伐。而僱傭軍,反正不是政府的人,出了事,政府受到牽連就要小得多。
戰爭中難免死人。如果正規美軍被打死,那可不得了;可是僱傭兵如果戰死了,政府不必撫恤,不必挨罵:那誰誰的孩子「自己為了掙錢跑去打仗,怨誰啊?」
嫻熟的殺戮技能加上髒活全包,帶來了日進斗金的收入。比如黑水公司每年營業額高達上千億美元。南非EO公司在盧安達1994年的種族屠殺中受僱前往,出場時間不長就賺了數千萬美元。當然,這錢真是用命掙的。美國占領伊拉克10年,美軍都死了幾千人,僱傭軍的傷亡率只能比正規軍更高。
僱傭兵的戰場
敘利亞戰場兩線作戰
據外媒報道,不少組織以每月1000美元的薪水,引誘北非、阿拉伯和歐洲的貧窮男子前往敘利亞當兵,支持反政府勢力。英國《衛報》披露,英國軍情6處、皇家空軍第22特別空勤團特種部隊、美國中央情報局、法國外籍軍團特種分隊乃至土耳其軍事情報局都有成員進入敘利亞,訓練敘利亞武裝人員,或者從事信息、情報工作。
大約兩千名突尼西亞僱傭兵在為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效力,在阿勒頗之戰中便戰死100多人。這些僱傭兵異常兇狠,嗜殺成性,敘利亞政府軍士兵寧可自殺,也不願落入他們之手。另一方面,敘利亞政府軍也有大批僱傭兵。據報道,一支叫「斯拉夫旅」的僱傭軍部隊從2012年開始進入敘利亞作戰,主要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摩爾多瓦的僱傭兵組成,所需資金大多由伊朗承擔。一名退役的前蘇軍特種兵上校擔任著敘利亞政府軍特種部隊的教官。在一次戰鬥中,他從眾多被擊斃的敵軍屍體中,發現了自己當年的軍校同學——一名烏克蘭軍隊的上校的屍體。
伊拉克戰區惡名昭著
曾獲得過普利茲獎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沃里克今年9月底出版《黑旗》一書,對恐怖組織IS進行了詳細描述,他認為IS是美國入侵伊拉克的產物。
美國在伊拉克公開宣布的正規軍最多時達10多萬人,但這些力量還不夠,因此美軍還大量僱傭私人安保公司人員。據估計,在伊拉克的僱傭兵總數在5萬以上。他們有的受僱於美軍,有的則被伊拉克政府各機關僱傭。根據美國占領軍的命令,這些安保公司的所有職員都在伊拉克享有「刑事豁免權」,就是說不管殺人放火,都不受伊拉克法律制約,只能讓美國來處置。
其中,黑水公司風頭最盛。保護美國駐巴格達大使的,不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員,而是黑水公司的「銷售商」。在伊拉克那樣一個亂鬨哄的環境下,正規美軍都常常上演燒殺淫擄的劣跡,更何況這些為錢殺人的僱傭兵?2004年,美軍一處辦公樓聚集了大批抗議群眾。由於發現其中一人有步槍,一名黑水公司雇員下令開火,最終導致數百名伊拉克人喪生。
這些僱傭兵不但欺負平民,甚至有時連美軍都敢惹。2006年,由於一起交通碰撞,黑水公司雇員竟在巴格達街頭用槍口逼著美軍士兵繳械,並命令他們趴在地上。美國法院還發現,黑水等公司的僱傭軍人涉嫌走私美製軍火給恐怖組織,並為此對黑水公司處以巨額罰款。
僱傭軍殺人多,自家損失也不小。2007年,5名美國黑水僱傭兵搭乘的直升機在伊拉克被擊落,全部死亡。而最慘的事件發生在2004年,4名黑水公司雇員在費盧傑市街頭,遭到3名武裝分子狙擊,3人當場被擊斃,一人被俘虜後被活活打死。仇恨美國的伊拉克民眾還將其屍體肢解、焚燒,用棍子不斷抽打,一邊高喊:「誰叫你來這兒干涉我們?」
阿富汗戰區十萬大軍
在阿富汗,美軍對僱傭軍的依靠更高。據估計,在2013年美國在阿富汗的僱傭軍達到10.8萬人。這些人很多都是退伍老兵,年齡偏大,雖然體能不如年輕時,但作戰經驗相當豐富。那些年輕力壯的美軍小伙子對他們也非常尊敬,把他們當「師傅」,聽他們教導戰場經驗。
另一方面,美軍還僱傭和訓練了一批阿富汗當地的武裝分子,一般是當地部族人或軍閥手下。當地僱傭士兵的薪水可比外來僱傭軍便宜多了,一個月幾百美元就能讓他們高興得發狂。但是,他們惹來的麻煩也更多。阿富汗政府官員諷刺地說,誰給錢這些人就給誰賣命,總有一天美軍會嘗到自己種下的苦果。
傳黑水僱傭兵進入烏克蘭是好事者的陰謀?
近日,網際網路上有一組「疑似美國黑水僱傭兵進入烏克蘭」的視頻廣泛流傳,國內各大網站也都進行了報道,看各個標題大有美國人已經秘密進入烏克蘭的樣子。一時之間,已經銷聲匿跡很多年的黑水公司在一剎那間又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
網際網路上流傳的視頻截圖,現在看來這些人的裝備非常不「西方」
但戰略網Q很想問一句,這真的是黑水嗎?戰略網Q認為,從種種已經披露出的現象來看,這些人應該不是所謂的黑水公司僱傭兵,而且現在美國派遣僱傭兵進入烏克蘭的說法應該也沒有相應依據。
本消息轉載自英國每日郵報網站,戰略網Q查閱了3月9日每日郵報的新聞,確實有此一條,本消息其間有一部分非常有意思,就是防務專家艾哈邁德關於此次事件的一些談話,摘錄如下:
這真的很難說。這個可能性當然不能排除的。黑水一直部署在各種各樣的活動場所中。表面上,錄像中那些人的軍服和美國僱傭兵的一致,他們看來不像是俄羅斯僱傭兵。但他們為什麼會在公眾地方跑來跑去呢?當然,另一個可能性是,這一切都只是俄羅斯的宣傳。
一張典型的PMC照片,可以看到西方僱傭兵普遍穿著民用服裝,沒有人會穿著制服
在援引了原文中艾哈邁德先生的表述之後,所有我們看到的中文報道都隱去了在這之後的內容,但戰略網Q認為,單就此次流出的視頻就得出「黑水」之類的結論未免草率了。因為得出疑似黑水的結論僅僅是因為當時在人群中有人用英語喊:「黑水,黑水」。本文將就此次視頻向我們透露的種種消息和之前網上出現的種種猜測對該視頻進行比較客觀、詳細的解讀。
首先是視頻中武裝人員的裝備問題。
艾哈邁德先生說這些人的軍服和美國僱傭兵一致,艾哈邁德在談話中用到的單詞是uniform,指的是制服之類的意思,這裡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真正的僱傭兵是絕對不會穿著任何制服的,除非這些僱傭兵是類似廓爾喀步槍團或者法國外籍軍團這樣的僱傭兵。當今世界所有的僱傭兵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都會身著民用服裝,這主要就是為了降低其軍方色彩。
視頻中的武裝人員大多穿著寬大的連體土黃色作戰服,如果真說這種作戰服像誰的話,戰略網Q倒是認為這些武裝人員穿著的作戰服和俄軍特種部隊喜愛使用的土黃色占察兵作戰服非常相似。
圖為俄羅斯特種部隊的照片,與下圖可以進行一番對比
之前曝出的照片,與上圖進行對比後自會有答案
另外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視頻中所有武裝人員均戴著非常誇張的防暴頭盔,這在世界僱傭兵行業中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世界各國的PMC(私人軍事承包商,即我們所說的僱傭兵)很少穿戴頭盔,這也是他們和正規的國家軍隊之間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總而言之,PMC會儘可能地降低自己的軍方色彩,這對其在熱點地區的生存極為重要。
俄軍特種部隊裝備的防爆頭盔,在世界特戰界只有俄羅斯特種部隊和法國的GIGN喜歡帶這種非常沉重的防爆頭盔
視頻中的武裝人員手持的主要是俄制武器,大致上看能看出有AK74和AK74U。從武器上來說基本無法判斷其到底是何方神聖。而在艾哈邁德先生的表述中我們發現其認為武裝人員的裝備也與美國僱傭兵一致,但非常有意思的是,視頻中的武裝人員穿著裝備是在是太正規了,在這種幾乎沒有烈度的衝突中穿上了重型防彈背心,而實際上在僱傭兵行業中幾乎沒有人會穿著這樣的重型裝備執行任務。因為重型防彈衣會嚴重影響PMC的機動性,在幾乎沒有後援的情況下失去機動性就等於失去生命,久經沙場的PMC們不會犯如此低級的失誤。
西方PMC的主要特點就是其裝備比正規部隊要簡單的多,良好的機動能力是其在戰場上生存的重要保證
其次是黑水公司和僱傭兵行業的問題。很長時間以來國內網友對於僱傭兵公司的性質和經營方式都不甚了解,以至於經常會對一些非常正常的事件進行誤讀。在此次事件中,我們發現僱傭兵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扮演了防暴警察的角色,對於民眾和人群進行了驅趕。不得不說,這完全不符合邏輯,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僱傭兵的任務一般都要秘密進行,而能暴露在大眾視野下的一般都是安保類任務,這也是PMC最為主要的任務之一,像此次眾多PMC大搖大擺地執行這種驅散任務實在是不可想像的。
二、僱傭兵的薪水很高,用僱傭兵執行防暴警察的任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最後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不能是僅僅從「僱傭兵」的行為來推測某國的政策和軍事動向,能給予僱傭兵命令的只有金錢,在當前動盪的烏克蘭局勢面前,即使有大批僱傭兵進入烏克蘭境內也不會讓人意外,當然,烏克蘭政府有可能效法當年的車臣政府僱傭大批PMC協助其與俄軍作戰,但同樣也有可能是烏克蘭當地企業尤其是能源企業僱傭PMC進行安保任務。這是各國通行的慣例,我國也不例外,我國在中東和非洲眾多的企業尤其是能源企業都僱傭了世界知名的軍事承包公司擔任當地的安保工作。
圖為在非洲執行安保任務的PMC,世界各國的公司都會僱傭PMC來保護海外的工地和設施,相比較申請國家保護,PMC更加便宜,也更加實用
黑水公司現在已經更名為Academi,其主要從事的業務在中東和非洲,而在此次事件中民眾喊黑水是因為PMC這個群體是由於黑水公司才逐漸走到公眾面前,在黑水公司之前,很少有人知道PMC這個已經相當發達的產業。所以僅僅從以上的信息就推定這些武裝人員是執行帶有某種政治目的的任務實在是不妥。
黑水公司的創始人埃里克普林斯,此人頗受爭議,但由於黑水公司在安保界的口碑很高,所以還是受到各國大型公司的青睞,這其中也包括中國公司
當前的烏克蘭局勢緊張而又敏感,在這樣的狀態下一絲火光都有可能成為點燃戰火的導火索,戰略網Q並不是有意為黑水公司和PMC辯護,但任何推定都應該建立在比較可靠地依據之上,尤其是在這種敏感的地區。這點同樣對我國當前所處的國際局勢有相當的借鑑意義,國家之間的博弈不應該夾雜群眾的情感或者感性的猜測,這種感性的猜測帶來的群眾行為往往會成為好事者的藉口,在我國的歷史上,列強以這種藉口入侵我國已經不是一回兩回了。戰略網Q相信,這些血腥的歷史教訓我們都不會忘記,愛國當然是每一個公民應持有的態度,但是過於狂熱的言論和行為都有可能成為對手行動的藉口和理由,而在大國博弈中容不得一絲匆忙,如果在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給對手以藉口,最終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一如此次「黑水」事件,我們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究竟是誰想製造事端,誰想開戰,誰又會想就此次事件更加激化烏克蘭局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因為從現在的形勢來看,是否也會有人在我國實施同樣的伎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