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挖石油每桶僅 1 美元,美頁岩油恐被逼入絕境
一年多前,當專欄作家卡列茲基(Anatole Kaletsky)大膽預測油價會跌至 2 字頭時,市場幾乎無人相信,花旗甚至還認為 2015 年油價會回升至 63 美元。不過事實證明,油價不僅持續走跌,高盛目前也已被說服,同意油價最低可能下探每桶 20 美元。
卡列茲基本周再次警告,別低估伊朗重返國際石油市場帶來的殺傷力,據他表示,伊朗或許有能力將產油成本降至每桶 1 美元,這不僅將對油價形成新賣壓,且足以將北海與美國等所有高成本產油業者趕盡殺絕。(BusinessInsider)
眾所皆知,中東擁有豐富的石油蘊藏量,而沙烏地、伊朗等國更是得天獨厚,石油蘊藏量分居中東國家前兩名,且無須藉助於任何高科技,幾乎只要往地上一挖就有。卡列茲基認為只要國際經濟制裁解除,伊朗超便宜石油將可迅速對外釋出。
卡列茲基並非無所本,國有伊朗石油公司親口證實,產油成本降至 1-1.5 美元已有一段時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8 年亦曾指出伊朗石油成本每桶僅 5 美元,對照當時候的油價達 115 美元。
伊朗作為世界前十大原油生產國和世界第四大原油探明儲量國,一舉一動都會對全球原油市場產生影響。當前國際原油市場的兩大主力是OPEC和美國,儘管近一 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低迷,OPEC始終堅持原油不減產政策,而美國頁岩油產業也仍舊頑強地保持產量穩定。現在,隨著伊朗的原油制裁解禁,巨量的伊朗原油將 重新湧向市場,這勢必會對國際原油市場造成巨大衝擊。
實際上,伊朗重返原油市場的衝擊已初步反映在了油價上。7月14日,國際油價盤中下跌逾2%,而美國西得州原油價格7月以來已下跌11%,原本 每桶60美元左右的油價如今下跌為51.86美元。下圖為國際原油指數在5月至7月的日K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自7月初開始,原油期貨價格出現大幅下 跌,而這反映了市場對於伊核談判成功的預期。
2012年6月,美國和歐盟對伊朗實施新的原油和金融貿易制裁之前,伊朗曾是亞洲和歐洲的主要原油出口國,2011年,其每天的原油出口量為 260萬桶。時至今日,伊朗對亞洲和歐洲的原油出口已經分別下降至每天60萬桶。雖然7月14日伊朗和六國集團就伊朗控核與制裁解禁問題達成共識,但和談 內容和具體的執行方案正在等待美國國會及伊朗議會的批准,禁令的完全解除預計會在2016年年初實現。因此,伊核協議達成對國際油價的影響不會立刻顯現。
伊朗方面預估其能在全面解禁後的1個月內將原油產量由每天50萬桶提升至60萬桶,庫存油目前已有3500萬桶,可以在其生產恢復之前用於出口。綜 合來看,伊方預期原油出口總量將在全面解禁後的3個月內翻一番,達到每天250萬桶。若估計準確,這勢必會對明後年的國際原油價格造成下行壓力。
事實上,在制裁生效期間,伊朗並沒有放棄新油田的開發。早在2009年,伊朗和中石油簽署了價值47億美元的南帕斯(South Pars)天然氣田第11期項目的上游開發合同。此後,在中方協助下,伊朗對南帕斯儲量豐富的天然氣田和凝析油田進行了開發,凝析油產量達每天12萬桶, 這一數字在2016年仍會增加。
凝析油生產目前已經成為伊朗原油生產的主力。據估計,凝析油生產會使伊朗的原油生產在2016年增加10萬—20萬桶/天。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油 井重啟以及新鑽井開採,伊朗的原油生產能力會在2016年下半年得到進一步提升,甚至有可能在2017年回升至制裁前水平(比目前生產水平多出75萬桶/ 天)。
由於有充足的庫存油,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將遠遠超過其目前的生產能力。在過去幾年間,伊朗在離岸油輪和陸上儲油罐中儲存了大量的原油。儘管這3500萬桶庫存油不會一次性立即湧入市場,但伊朗已準備在明年生產能力開始恢復時,以庫存油來持續供應原油出口。
在全球原油需求疲軟,而OPEC堅持不減產政策以及美國頁岩油科技創新發展迅速的背景下,伊朗重返原油市場勢必會對國際原油的供求結構造成強力衝擊,預計在2016年,伊朗原油可能會惡化全球原油持續過剩的環境並且進一步壓低油價。
短期影響有限
截至今年6月,伊朗原油日均產量已經逐步恢復至283萬桶。但考慮到伊核協議仍需經聯合國[微博]安 理會和美國國會正式通過,新協議可能不會馬上消除對伊朗原油出口制裁,全面落實需要數月時間,而伊朗原油生產的基礎設施仍在復建之中,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到 明年才能初見潛力。也就是說,伊朗增加的第一批出口原油將於2016年年初進入到國際市場。因此,預計要到2016年或2017年,伊朗原油出口才會開始 大量湧入國際市場,從而加劇原油市場供應過剩的局面,導致油價持續承壓,反彈受限。但短時期內,伊朗制裁解禁並不會立即增加市場的原油供給。
此外,自去年9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當前的價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反映了市場對於伊朗制裁取消引發供應增加的預期,因此伊核協議對 原油的價格衝擊在短時間內相對有限。在未來幾個月內,我們仍可能會看到油價跌破50美元/桶,甚至進一步下跌。然而,油價的這種短期波動直接來源於市場恐 慌情緒,而並非基本面因素。
綜上,伊朗制裁的取消在短期內對國際原油市場的影響有限。原因有兩點:一是伊朗想要恢複製裁之前的產量水平還需幾個月時間,而且伊朗並不會選擇 立即向國際市場傾銷大量的原油;二是伊朗核談判自4月以來持續了幾個月,原油市場也已經逐步消化了有關伊核談判的信息,關於伊朗恢復原油產量的預期早已反 映在持續走低的國際油價中了。
實際上,儘管伊方報告稱已有200萬桶/天的原油準備在未來6個月內出口海外,但伊朗實際的生產能力卻遠低於這一水平。據悉,在2015年下半年,伊朗 的原油生產將可能保持在20萬桶/天的水平上。此外,沙特正在加緊提升煉油能力,這意味著短期內,沙特將保留較多的原油作為冶煉的原材料,其原油出口量將 會下降。這樣看來,針對目前9300萬桶/天的原油需求,伊朗原油的湧入正好補充了由於沙特出口減少導致的供應下降。因此,短期內,伊朗原油對國際油價的 衝擊較小。
總之,可以預計,伊核談判將給全球原油市場帶來不利影響。而另一方面,這種不利影響並非絕對。伊朗原油對國際油價的打擊可能會刺激新興經濟體的 消費水平,而經濟活動的增加會再次拉動原油需求。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即使低油價能夠刺激消費,原油市場重新回歸供求平衡的局面仍是不易的,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