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一名13歲的阮小妹近3年來,因嚴重氣喘及咳嗽四處求診,睡覺時,一躺下就發作,不斷加重治氣喘、抗發炎的類固醇藥物劑量,也無法改善,後來才發現是胃食道逆流加重氣喘症狀,經下食道手術後,才獲得解決。
彰基醫院醫師蔡易晉(右)利用「吐氣一氧化氮監測儀」,為阮小妹(左)監測氣道發炎的情況。(記者吳為恭攝)
醫師表示,民眾若氣喘或久咳不癒就要注意了,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在「搞怪」。
阮媽媽說,女兒從幼稚園開始氣喘,近3年更嚴重,甚至多次住院治療,症狀卻沒有明顯改善,也由於長期使用高劑量吸入性類固醇,也逐漸出現月亮臉與水牛肩等副作用。尤其是女兒躺下要睡覺時,咳嗽與氣喘特別嚴重,卻一直無法有效改善症狀,她連把家中可能引發過敏的任何物品全都換新也沒用。
阮小妹說,每次她一咳嗽,就覺得快要窒息,不但上課無法專心,也沒辦法和同學出去玩,已有6、7年沒辦法外宿。
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過敏科主任蔡易晉表示,他利用新引進的氣道發炎指標儀器「吐氣一氧化氮監測儀」發現,女童吐氣的一氧化氮濃度接近正常值(20ppb),代表阮小妹氣喘造成呼吸發炎的現象已在控制中,卻仍出現陣發性喘鳴發作,他懷疑為「胃食道逆流」誘發氣喘,會診腸胃科醫師後,獲得確認。
蔡易晉說,氣喘是氣道發炎引發,阮小妹本來就有氣喘,之所以無法以氣喘抗發炎劑抑制,主要是因為胃食道逆流刺激,導致支氣管收縮,並增加支氣管敏感反應,反覆刺激,一再造成支氣管發炎,而使氣喘病情加重。
蔡易晉表示,他用內視鏡手術改善阮小妹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阻斷胃酸逆流,也讓氣喘症狀逐漸改善。
根據美國研究統計,氣喘患者中,50%至80%可能也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先改善此類患者的胃食道逆流症狀後,發現確實可改善氣喘發作的次數與臨床症狀。
因此,氣喘病合併慢性咳嗽,或有嚴重型氣喘卻無法有效控制者,有可能氣喘是因為胃食道逆流所引起,建議應到專科門診向醫師尋求諮詢,也許就能大幅改善困擾已久的乾咳或氣喘問題。
37的陳先生從事房仲業,生活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加上飲食不定時,晚餐在晚上10點後才吃更是稀鬆平常,且經常需要應酬喝酒、抽菸,長期下來身體不堪負荷,胃食道逆流也找上門,不僅影響夜間睡眠,白天精神也跟著變差,工作表現大不如前。
9成患者有夜間症狀 依賴咖啡恐惡性循環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林肇堂理事長指出,現代人壓力大、飲食習慣改變,加上作息不正常,容易導致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弛,造成胃酸或氣體回流至食道裡,形成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好發於30歲以上成人,據統計,近20年來的已成長超過5倍之多,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五年前已突破25%,平均每4人就有1人深受困擾,胃食道逆流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文明病,甚至有近9成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夜間出現症狀造成生活及睡眠品質低落,工作效能大打折扣,白天若又依賴咖啡提神,恐造成症狀加劇,恐陷入一天24小時都不適的惡性循環。
減少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胃食道逆流患者於夜間出現症狀的比例高達89%,¬生活和睡眠品質深受影響,而因睡眠不足或失眠,造成隔天工作效能下降,如果患者又藉由咖啡、茶或進食來提神,恐將會加重胃酸分泌及逆流症狀,長期下來,患者的身心壓力很大,造成惡性循環,使得疾病控制更不易。因此,如何提升胃食道逆流的治療現況與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實為首要目標。
台大醫院內科部吳明賢醫師表示,除減少刺激性食物,如油膩、甜食、辛辣食物等,每餐維持7~8分飽,並且放慢吃飯速度,才能徹底預防胃食道逆流,他同時強調,若生活、飲食習慣不改善,約有5成患者會再復發,千萬不可大意。
改善生活習慣 才是治療之本
台大醫院內科部曾屏輝醫師指出,尤其接下來進入尾牙季,上班族交際應酬頻繁,年末長時期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可能會會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或加劇原有疾病,提醒民眾,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診斷並治療,除了選擇正確的藥物外,更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1.別找刺激:忌菸、酒、咖啡、甜食、巧克力等容易影響括約肌張力的食物。
2.戒掉宵夜:睡前2到3小時不要進食。
3.細嚼慢嚥:能讓胃能完全吸收食物。
4.慢點躺平:吃完東西不要馬上躺平,最好1個小時後再躺下;若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好休息3個小時候再入睡,並避免過飽,減少胃部壓力。
5.促進腸胃蠕動:研究發現,嚼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分泌,以中和胃酸,促進腸胃道蠕動;另外,梅子、薑、苦茶油及新鮮蔬菜、水果都有利於促進胃排空速度,幫助消化,胃食道逆流患者可適量攝取,做為日常保健之用。
不過,醫師提醒,胃食道逆流症與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和生活型態息息相關,難以根治,復發率高達8成以上。但積極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適,防止嚴重併發症。因此,除了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外,目前胃食道逆流治療以藥物為主,以中和胃酸的制酸劑(如胃乳片等胃藥),以及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如乙型阻斷劑和質子幫浦抑制劑)治療因胃酸逆流引起的食道炎最有效。
如何預防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典型的症狀以心口灼熱或胃酸逆流,導致嘔酸水、上腹脹、打嗝為最主要症狀。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包括生理構造、藥物、或食物所引起,如何改善呢?
最養胃的五種家常蔬菜
1、南瓜——排毒護胃: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2、胡蘿蔔——增強抵抗力:胡蘿蔔性味甘平,中國醫學認為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3、高麗菜——天然胃菜:高麗菜性平味甘,無毒,入胃、腎二經。高麗菜是世界衛生組織曾推薦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譽為天然「胃菜」。其所含的維生素K1及維生素U,不僅能抗胃部潰瘍、保護並修復胃黏膜組織,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活躍旺盛,降低病變的幾率。
4、菠菜——補血利便:菠菜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秘。《食療本草》載:「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慾,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不過,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氽,除去草酸。
5、地瓜——養胃去積:地瓜性平,味甘,補脾益氣。很多人認為吃完地瓜放屁多,其實是胃腸蠕動所致。不過,地瓜內澱粉含量很高,吃完後會轉為葡萄糖,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