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新手看過來! 女孩該如何駕馭檔位摩托車!
檔位摩托車已經不是男士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女生開始喜歡和接觸檔位摩托車,但在駕校里只能學到皮毛,一般人往往不得其門而入。今天就來造福大家,學會檔位摩托車不求人!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而女性也往往不吝於展現自身的肢體美,所以女性穿著在一般情況也較輕便。
但是這樣的特性在騎乘摩托車時是風險很高的。
所以護具是不可少的,就算日後上路,路上也會有許多未知狀況,所以也需要適度的因應情況穿著護具騎乘,當然頭盔是一定要的!
長頭髮切記不要綁成一包再塞入頭盔中,這樣反而造成內襯之間的空隙。
直接影響到頭盔的服貼性,降低了頭盔的保護作用。
因為騎車時會直接撞風,衣著上也要注意衣帶有沒有隨風飄蕩,防止騎乘時勾到或是卷到。
長發的女孩可以綁個馬尾,再把頭髮放到外套中,除了避免頭髮打結外,也較安全。
正常情況下,哪怕有護膝也不推薦穿著短褲騎乘,因為引擎就在你的正下方,可能會有燙傷的危險。
不過,今天的主題是檔位摩托車教學。為了讓大家更快速的吸收內容,我們還是用這樣的裝扮跟各位講解。
【上車】正常上車都是從左側上車,因為安全。
在只有側柱的情況下車輛是傾向左邊的,從左側上車對車輛的重心可以更簡單安全的接管。
從右側上車不僅跨車時,腳需要更高才跨得過去。大多數車輛排氣管也在右側,右側上車被燙傷的機率也大大提高。
【騎姿】雙手的手臂微彎,呈現輕鬆的姿勢騎乘。
如果手要拚命伸直才碰的到把手,建議適度調整把手位置。
很多人可能會不自覺地用手去撐身體,這樣是錯誤的。騎乘上容易勞累,轉向操作也不靈活,煞車時也有可能重心過度前移造成鎖死。大腿就跟平常一樣夾緊就對了。
【手把握法】常見的握法是將四指與握把垂直,100%正握住手把
但這樣是不對的。
你的雙手必須靈活的控制龍頭、操作煞車及離合器,所以四指與握把呈30~45度的夾角是比較恰當的。
【部件操作】
要讓胯下的檔位摩托車乖乖聽話就要靠這些部件來駕馭它!
右手
右手負責油門的控制與前輪煞車,油門就是控制檔位摩托車引擎出力的大小,煞車就是控制減速力的大小,兩者是相衝突的。所以轉油門的時候不要操作煞車,煞車的時候不要操作油門,所以四隻手指不是在煞車拉杆上就是在油門把手上。
初期對操作不熟練時,不要學路上看到的一半在油門一半在煞車拉杆的操作方式,會有很高誤操作的風險。
油門誤操作可能會暴沖,煞車誤操作可能會鎖死失控,這些狀況在真實道路上可能就是追撞或是被追撞的嚴重結果了。
左手
左手你要負責的是離合器,你的整個左手只要負責操作離合器,這也凸顯了離合器的重要性。離合器顧名思義就是在負責操作離與合,是什麼的離與合呢?是引擎動力傳輸的離與合,當離合器拉杆全放時就代表引擎動力接合傳輸到後輪上。
離合器拉杆拉到底就是引擎動力傳輸分離,引擎輸出不會傳到後輪上。
而在兩者之間就是半離合,但是兩者之間無限大,是在哪裡呢?
可以不發動引擎入一檔然後前後搖晃車輛,在入檔的情況下會是推不動的(除非你天生神力),然後拉離合器,拉到你可以推動車輛但仍感到阻力那個位置就是半離合的點,也就是等下起步練習要細細感受的點。每次換檔時需要把引擎動力分離變速箱放鬆才能進行換檔,所以每次換檔都要拉離合器。
右腳
右腳要負責是後輪煞車。需要注意的是用腳控制煞車操作上不像手那麼靈活,力道控制需要更多的練習來適應。
平時沒有操作時,也要讓腳與踏杆保持距離,以免在騎乘中因為顛頗或是路況導致後煞車的誤操作。
左腳
左腳要負責的是檔位,檔位可以說是檔位摩托車的精髓,國際檔的換檔方式是踩一下一檔,然後往上勾二檔再往上勾三以此類推至最高檔位,降檔就是往下踩,所以整體的檔位順序是1-N-2-3-4-5-6,可以來回但是不能循環。
踩踏的段落感來說,N檔(空檔)的感覺像是在一檔與二檔中間,所以施力上較為不同,可能需要多練習抓感覺。跟右腳一樣,平時沒操作檔位杆時,適度地保持距離避免誤操作。
【發動引擎】
萬事俱備後就可以上車開始練習騎檔位摩托車了。轉開電門後先別急著發動引擎,有些車種配有緊急熄火開關,發動前也要開到運轉才能發動喔!
熄火開關解除
接著檢查儀表上的燈號狀況,一般來說警告燈號都會是鮮明的黃色或是紅色,在電門開啟時所有燈號都會亮一次,如果燈號一次性亮完後還會亮的就要注意!
以MT-03為例,發動前唯一會亮的警告燈號是機油壓力燈,一旦發動機油壓力正常就會熄滅了。
發動前確認空檔燈(綠燈)亮起
可以發動引擎了!
發動後再檢查儀表有沒有警告燈還亮著
【起步】
萬事起頭難,檔位摩托車起步難,發動引擎後就是檔位摩托車的第一步!發動引擎後,拉著離合器排入一檔
漸漸放離合器接近半離合的點,感受到車輛有些微動力向前時輕補油門,待車輛動起來後就可以完全鬆開離合器完成起步。常見的狀況是車些微動起來後,離合器放太快導致熄火。
那要怎麼停下來呢?如果沒有切斷動力傳輸,當車輛停止時引擎也會停止,所以不是光踩煞車就好,在車輛快要停止時拉離合器切斷動力輸出,防止引擎熄火。
若不幸起步失敗引擎熄火,一樣拉離合器排回空檔重新發動引擎再次練習。失敗後不要重複嘗試一模一樣的離合器與油門搭配,因為只會不對熄火而已,嘗試改變放離合器的速度,補油門的時機,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百發百中的組合。
若是一直抓不到感覺,這裡提供一個關於油門的小撇步。
相較於一般踏板車的油門反應,檔位摩托車的油門反應是不盡相同的,尤其是在空檔的情況下,轉速與油門的反應可以說是神經質的,但是也可以藉由空檔來練習油門的控制性。練習在空檔時控制轉速在兩千到三千轉左右,儘量的去控制它,最好是可以到轉速表懸停的狀態。
【換檔時機】
征服最困難的起步後,接下來就是行進間換檔了,這也是檔位摩托車最有樂趣的地方。行進間任何時候都可以換檔,但是不同的換檔時機會帶來不同結果。
當你騎腳踏車時,如果在低檔位不變速,是不是像個傻子一樣踩超快但是速度快不起來。檔位摩托車也是一樣的,當你起步後維持在低檔位繼續扭油門叫引擎用力,引擎也只會像個傻子一樣轉速爬的老高。腳踏車爬坡時如果固定在高檔位不變速,就算用盡力氣踩踏板,坡也還是爬不上去。
所以,什麼時候要進檔呢?1->2->3->4->5->6
進檔時機並沒有絕對標準數值。一般建議是超過引擎最大扭力值後換檔是最恰當的時機,以MT-03為例,大約是9000-9500轉。市區騎乘可稍稍將換檔時機提前,山道騎乘則建議將換檔時機延後,以獲得最佳的出彎加速力。
什麼時候要退檔呢?6->5->4->3->2->1
就是感覺車沒加速力的時候。
換檔技巧:退檔補油
退檔為什麼要補油?因為每個檔位的齒比不一樣,舉例來說: 同樣時速60km/h各檔位對應的引擎轉速不同。
比方說你現在騎在路上時速60km/h,這時在四檔,此時轉速可能是這樣。
但是三檔騎60km/h的轉速卻是這樣。
當你退檔時,檔位之間的轉速差異,會在離合器接合的瞬間拉扯後輪,若沒有適當的補油,在離合器接合前的瞬間將不同檔位的轉速差補足,後輪與地面的摩擦力會強制把引擎拉到上述的轉速,此時會產生劇烈的拉扯感。如果發生在轉彎中,瞬間的鎖死甚至會產生高度的危險。
引擎轉速越高,控制的精準度就越難,這也是檔位摩托車新手與老手最大的差異。
當然,這邊的轉速只是舉例,各車輛齒比不同,退檔時補油的多寡也不同。
但是騎乘時不可能背下齒比,退檔時心算轉速X齒比來預測換檔後的轉速落差再補油,所以你只能去感受,從落差小的開始嘗試,了解到那頓挫的力道後,根據力道調整換檔後補油的幅度,這頓挫的力道並不容易量化。
同樣是3000轉的差異,9000轉到6000轉與6000轉到3000轉產生的力道是不一樣的。所以這部分補油的幅度就跟經驗值有關,只能多多熟悉才能理解。
【煞車】
剎車前後並用是最有效率的剎車方式。但是慣性是向前,所以剎車時重心會往前移動,就沒有東西壓住後輪。偏偏腳的力量通常比手難以細膩控制,常常容易不小心踩太多,讓後輪被剎車咬死造成車輛打滑,進而造成車輛失控的例子相當常見,所以要多練習拿捏力道喔!
交通安全宣導
行車前檢查
有人可能會說,行車前檢查不就是要在行車之前檢查嗎?怎會是放在教會起步之後?但是一個連行車都不會的人,會用到行車前檢查嗎?雖然看似繁瑣,但對於觀念建立有莫大幫助的行車前檢查,往往是大家最輕忽的部分。
輪胎
上車前檢查輪胎是必須的,建議使用胎壓計測量,了解輪胎胎壓是否在原廠規範的設定值之內。
若是手邊沒有胎壓計或是其他測量手段,下下策就是用手捏輪胎檢查軟硬。一旦捏得下去就是很嚴重,應該立即打氣不應該上路。
為什麼要檢查輪胎?輪胎沒氣或是胎壓不足影響騎乘靈活性,甚至導致爆胎失控,輪胎氣壓太高造成抓地力下降,胎壓對於騎乘感受是有很大的影響力。
除了胎壓外,氣嘴的蓋子不見了也要補上喔!
副水箱
有水冷的車種記得檢查副水箱水位
為什麼要檢查副水箱水位?水冷車種的散熱就是依靠水,沒有水就沒法散熱,
副水箱與主水箱息息相關,主水箱水有所消耗時會從副水箱抽補,正常來說副水箱的水位遞減是很緩慢的。會大量消耗水箱水的狀況通常是過熱或是水管破裂過熱時,主水箱水因為體積的膨脹會逆流進副水箱,若超過副水箱可容納範圍時會從溢流管排出;冷卻後體積縮小,主水箱會從副水箱抽水回補,這樣一進一出總水量就維持定量了。如果產生快速消耗的狀況,很可能是水管破裂或是水道異常,要趕快檢查! !
鏈條
一般鏈條位於左側,且鏈條會因搖臂的擺動而鬆緊不同,正常應參照各車車主手冊中記載方式檢查。
確實的檢查鏈條鬆緊,過緊可能會有過度拉扯鏈條與齒盤導致壽命快速下降的可能,甚至是斷裂;被斷裂鏈條掃到非死即傷啊!
過松則是會有掉鏈的現象;輕則失去動力傳輸,重則後輪卡死動彈不得,行進中可能直接摔車。鏈條是大多檔位摩托車的動力傳輸到後輪的外露部位,所以鏈條會被拉扯,沙洗、水潑是機件中的苦命角色;由於鏈條是由引擎帶動所以上頭的傳輸的動能非常大,所以清洗鏈條時千萬不要貪一時方便發動入檔。自身騎乘時也應注意有任何異物可能被鏈條絞入的風險,像是背包的帶子、后座的長裙、捆綁貨物的繩索等等。另外大多數檔位摩托車都會有鏈條蓋,來降低異物絞入的風險,所以也不用對鏈條過度恐慌。
前煞車油
因為車輛慣性緣故,前煞車都是負責主要的減速手段,也肩負更大的煞車比例,所以前煞車油的檢查不可以輕忽喔。
後煞車油
很多騎士在按煞車時才發現沒煞車,這是非常危險的,煞車油量過低時,此時按下總磅,推出的就不是油而是空氣,所以當然不會有煞車力了
後煞車燈與後方向燈
對,這些燈不是用來照路的,沒有這些燈號車也可以騎;但是他們是你跟路上車輛溝通最有效率的手段。
尤其摩托車在事故中往往是較容易受傷的一方,讓路上其他駕駛人了解你要做什麼事是很重要的。
前方向燈
當你想要變換車道或是轉彎時,永遠先確定完你要去的方向狀況後才打方向燈,不是打方向燈就可以想怎麼轉就怎麼轉。
後照鏡調整
每次行車出發前確實檢查後照鏡,調整到左後照鏡內與右後照鏡內極遠處有所銜接!
後照鏡是騎士判斷左右後方狀況的重要參考依據,雖然我們常提醒後照鏡的死角會影響判斷。
相較於轉頭查看而言,在剝奪最少駕駛對於前方的注意力前提下,是最有效率的手段。
結語
痛苦會過去,美好會留下。
換檔時機與離合器的操作,是檔位摩托車最富樂趣的所在,也是檔位摩托車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