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笑中國殲-15參戰7天就得躲起來:結果這艘船讓他直接傻眼了

@ 2017-07-12

隨著中國遼寧艦形成戰鬥力的畫面在媒體上曝光後,不僅讓無數國人為振奮。而其6架殲-15在甲板上錯落有致的擺放,遠近起飛點的滿掛起飛畫面讓所有軍迷都為止沸騰。不過這些畫面對於周邊對中國帶著有色眼鏡國家的人眼裡,並沒有如此讓人振奮,甚至要挑錯挑問題。

美國海軍航空作戰的專家,約翰霍普金斯的客座教授,一位前美國海軍管制官就在接受英國簡氏的郵件採訪時表示,根據他在尼米茲號服役的經驗。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油料裝載量總量在10000噸左右,航空彈藥有3000噸左右,艦載機聯隊可以控制2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每天最多可以出動200架次執行作戰任務,並且不依託補給就能單獨執行半個月的作戰任務。這一能力是美國以前的航母2-3倍。而根據他從媒體獲得遼寧艦的畫面判斷,遼寧艦目前甲板最多能夠在一次作戰任務中投入6架殲-15戰鬥機,按照美軍作戰強度,遼寧艦進入戰區7天就得主動退出戰區。因為到時候無油料可以補給,如果執行打擊任務,甚至彈藥都不夠用了。

這個計算其實並非空穴來風,我們可以在相對理想狀態下,計算下:遼寧艦1架殲-15出動按照8噸燃油算起,6架飛機的出動一次,48噸燃油沒有了。如果按照美軍執行最高任務量一半來計算,100架次,800噸航空燃油就沒有了,而遼寧艦的燃料庫和輔助滑油庫的量大約只夠支撐如此高強度作戰的7天最多,因為還要考慮到彈藥消耗等問題,甚至5天就可能導致遼寧艦無力支撐如此高強度的作戰工作。雖然不能完全如此計算,但是因為日常航母飛行中執行任務不同,強度不同,還要預備艦載直升機的燃油消耗量。所以7天其實已經是滿打滿算了,而7天後的遼寧艦就會處於無油可用的地步了。這也並非危言聳聽。

所以補給問題,其實跟整個編隊其他武器的配備是一樣的,甚至會比這些更重要。而中國的補給艦現在所要面臨的問題更加嚴重,甚至可以說捉襟見肘。

中國最早感受到補給艦真正不夠用的時候是在2008年開始的遠赴亞丁灣執行的護航任務。由於這片海域距離中國的直接距離有2100多海里-大約有4000多公里的距離,而且在周邊海域當時並沒有安排可以提供中國海軍停靠的補給港口和大型基地,而且第一批護航編隊的護航時間是4個月!這期間編隊所需要的油料,彈藥,日常物資都是由伴隨的綜合補給艦完成。這個時候中國海軍切實認識到了自己補給艦艇的不足,所以當時是887「微山湖」補給艦全程跟隨,所以這種編隊形式也就固定下來,新型驅護艦加一艘補給艦,可以看得出來,對於長期執行海外任務的編隊來說,補給艦實在太重要了!

隨著近些年我們大量的大型驅護艦還有兩棲登陸艦的陸續服役,這些大型艦隻都有很強的遠洋作戰能力,自身燃油攜帶量也比中國海軍以前的艦艇有了飛躍,所以中國海軍的補給艦的噸位也越來越大,第一代福清級的燃油不計量是10000噸,而引進的青海湖號是14000噸。這10000多噸裡面可不只是普通油料,包括艦艇用的柴油、中有,艦載直升機,無人機使用的航空煤油以及各種傳動機械所需的潤滑油。

所以當國產新型的901型補給艦出來後,才能徹底扭轉這一局面,因為這一型補給艦航速快,最高25節完全可以跟得上航母執行反潛作戰,航空支援作戰等高航速需求任務。裝的多,最高滿載6萬噸,燃油一次補給2萬噸不是問題,這樣完全可以支持遼寧艦在中等強度作戰中,支持超過半個月。有2艘這樣的901型補給艦就足以維持遼寧艦的持續作戰。並且我們未來預見的任務基本都是低強度低烈度的任務,在我們逐漸熟悉自己航母使用的過程中,遼寧艦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入門學前班的作用,真正值得期待的才是我們的核動力航母,那個時候我們才真正和世界一流強國比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