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物鐘,而這個生物鐘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隨著日常的作息後天養成。幫寶寶形成正常的生物鐘更加利於成長健康,同時也能讓麻麻們更加輕鬆哦!
專家暖心提醒:
1 新生兒階段
新生兒階段孩子的睡眠順其自然,孩子想睡就睡、想吃就吃。
2 2~3個月
2~3個月每天睡覺15~18小時,夜間每次睡眠的時間較短,白天小睡3~4次。
要注意培養孩子晝夜分明的作息規律,逐漸建立入睡前的固定行為模式,養成晚上定時入睡、白天按時小睡且自行入睡的睡眠模式。
此時期,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很容易疲勞,而孩子一旦疲勞,就會加速分泌腎上腺素來對抗疲勞,孩子就會表現出煩躁和哭鬧增多,到2個月哭鬧發展達到高峰。這時家長往往容易產生挫敗感和內疚感,錯誤地認為孩子是餓了,需要吃奶和安撫,因而頻繁喂奶和摟抱搖動入睡,就會使孩子逐漸養成需要依靠含奶和抱著睡覺的習得性行為。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不是飢餓或者需要安撫,而是因為疲倦急於睡覺造成的哭鬧。有時也是因為部分家長過度溺愛,容不得孩子有半點哭鬧現象。這樣做的結果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自行入睡的機會。
建議家長不要過度干預孩子的睡眠,而是應該培養孩子獨立入睡,而非建立家長抱著、通過含奶。頭安撫入睡的睡眠模式。
此時,最佳的哺喂方式是夜間喂奶2~3次,白天小睡3~4次。這個時期一旦養成不良的睡眠模式將會延續到整個嬰兒時期,甚至到幼兒時期,再想糾正會很困難。總之,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睡眠模式的關鍵時期。
3 3~6個月
每天睡眠的時間14~16小時,其中白天小睡2~3次。睡眠時間逐漸集中到晚上,同時每次睡眠時間與白天清醒的時間逐漸延長,白天睡眠規律化。
如果已度過孩子臨睡前的哭鬧時期,逐漸養成良好的睡眠模式,這個階段就需要繼續鞏固這種睡眠模式。
進入3~6個月的孩子開始對周圍事物(光、聲響、色彩等)產生興趣,尤其對新事物更加好奇,這些往往使他抵抗睡意,進而興奮、煩躁和哭鬧,這樣孩子會更加疲憊而難以入睡。一旦孩子過度疲勞,家長所做的撫慰行為,例如抱起來吃奶、搖動孩子,都可能對孩子自然入睡過程造成刺激和干擾。因此,當孩子出現要睡眠的跡象時,一定要創造睡眠的環境,減少外界對他的吸引,讓孩子躺在自己的小床里逐漸安靜下來。
儘量安排嬰兒晚上9點之前入睡。一般來說,越是睡得早的孩子醒來的時間也會越晚,而且夜間睡眠很熟。白天孩子覺醒的時候,家長就可以盡情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快樂時光。
在與孩子玩耍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孩子的專注力越來越好。但是,白天與孩子玩兒的時候不要過度給孩子刺激(即開展過多的早教活動),讓孩子的大腦應接不暇,這樣容易引起他大腦的疲勞,從而影響孩子入睡以及睡眠的質量。
此時,夜間喂奶2次(在夜間9點喂奶1次,第二次喂奶時間在凌晨3~4點)。白天每次清醒的時間2~3小時,白天小睡2~3次。
4 6~12個月
每天睡眠時間14~15小時,其中小睡2次,一般上下午各1次,中間間隔清醒時間3~4小時。一多半的孩子晚上可以連續睡6小時以上。
孩子添加輔食後,可以開始準備逐漸斷掉夜奶,6~7個月逐漸減少到1次,到9個月完全斷夜奶。如果哺育得當,10個月以後晚上基本可以連睡一覺到天亮。隨著孩子夜間睡眠時間的延長,有的孩子夜間可以連續睡眠6小時,到10~12個月可以睡整夜覺了。
斷夜奶前,作為家長必須要明了斷夜奶的好處——是為了孩子更好地發育,大腦獲得更好的休息和休整。斷夜奶需要家長的決心和恆心,當孩子夜間醒來時應該繼續保持屋內的黑暗與安靜,以便孩子及時再次進入睡眠狀態,而非家長過度干預。這個階段的孩子白天上下午各一次小睡。
5 1~2歲
1歲以後每天睡眠的時間12~14小時,白天1~2次小睡;隨著發育,多數孩子逐漸縮短上午小睡的時間(家長也有意識地這樣培養),直到1歲半左右停止上午小睡,只有下午一次小睡了(多數孩子要睡2小時左右),晚上可以連睡10個小時,3~4歲下午小睡變得越來越少。
晚上提前讓孩子入睡,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夜間可以連續睡眠,而且是高質量的睡眠。
6 3~4歲
3歲以後可以試著將晚上入睡的時間逐漸推遲半小時,最好晚上8~9點入睡,早晨6~8點醒來,這樣更有利於保證午睡很快入睡,同時午睡時間能夠保證1個半到2個小時。如此,無論早晨或者午覺醒後孩子都會感到精力充沛,有更好的專注力去玩耍和接受早教。
觀點來源:嬰幼兒發展王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