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的黃金時代提前結束,中國企業強勢崛起令日本驚慌!
2015年12月26日
日本人慌了!中國這些東西,正在占領日本!
曾有新聞報道,看到中國血拚團在日本瘋狂搶購電飯煲和馬桶蓋,才懂得設計精緻、智能化的日本製造產品已經風靡中國了。中國製造真的不如日本製造嗎?中國產品真的被日本打敗了嗎?事實上,日本馬桶蓋和電飯煲超過50%也是中國杭州製造!驚奇嗎?
日本其實是一個資源稀缺,地狹人多的國家。日本主要是依靠國際市場的國家,最怕的是啥,就是市場丟失,被其他國家搶走了。
然而,僅僅十年,中國製造在各行業的崛起已經把日本擠壓得喘不過氣來!
十年前,有人說日立電視多好、松下電視多高清,而中國連個電視機都造不出來,於是現在市面上看不到多少日本電視了,中國電視機行業迅速崛起擠垮了日本電視機市場。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東芝電腦用著逼格多高,中國連個電腦品牌都沒有,現在的市面上的東芝電腦堪稱熊貓,聯想現在已經成為pc端龍頭老大,併購了美國的IBM。日本pc行業衰落!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索尼、夏普比國內的手機就是好,中國只能造個山寨機,再看今天的日本市場,華為力壓日本廠商,2015年7月,日本公開市場占有率第一。
十年前,有人說三洋的洗衣機比國產的好用,國內連造洗衣機的技術都沒,海爾洗衣機不僅銷往全球,還造出了專門洗土豆的洗衣機。日本媒體更是稱海爾是日本家電行業的掘墓人!
五年前,有人說,日本二戰都造出了航母,中國至今都沒有造出航母,現在中國不僅有了遼寧號,更是亞洲唯一一個在造重型航母的國家。
這是要把日本往絕路上逼啊,電器、電腦、手機等等已經慢慢沒日本啥事了,日本說過僅存的就是相機和汽車了,現在我們還依然要說,中國連數位相機和汽車都造不出,那樣才過十年,日本可能啥也剩不下了。
你信不信?中國製造占領日本!
不少從日本買回來的東西,包括此前被中國遊客熱搶的馬桶蓋,仔細一看,上面可能印著中國製造,頓時感覺自己像搬運工,虧大了!其實在日本只有有錢人才買本土製造的產品,普通日本人買的都是咱「中國造」!
據一位資深代購透露,由於日本本國的生產能力有限,本土製造的東西比較少,基本上都是用中國或其他國家製造的產品。比如熱銷的日本保溫杯,也很少是日本製造的,大多數是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生產。
日本人不相信在中國本土購買的東西,只相信出口到日本的東西,因為中國對出口的東西要求相當嚴格,這些商品一般都經過了嚴格的檢驗。所以如果在日本買到中國製造的東西,不用奇怪也不用心塞。
在日本產業界看來,價格低廉的中國製造卻讓他們「愛恨交加」。
目前,在日本市場的中國製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各大超市、賣場裡銷售的並不知名的中國品牌;另一種是,日本當地的品牌,在中國開設工廠,生產加工之後再運回日本進行銷售。歸根到底,這些商品的名字都叫中國製造,而日本人每天都在使用著來自中國製造的商品。
據數據顯示,一位普通日本人生活中的吃穿用度,大部分都來自大洋彼岸,而在全球的製造業大軍中,它們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中國製造。比如,每天叫醒起床的鬧鐘,是大阪街頭的百元店買的,在那裡,大部分商品從中國採購;而洗臉用的毛巾和工作服等紡織品也來自中國。
如今,在日本的超市和大型商場裡,20%~30%的產品來自中國;日用小商店中,80%左右的產品都是『Made in China』,中國產品在日本已經不可或缺。
中國製造不再是廉價的代名詞,華麗麗地走向國際市場
「中國能造各種厲害的高科技,但連一個單眼相機都搞不定」,中國只會做形象工程,還抱著這種觀點的人,那你一定還生活在上個世紀。
日本企業的黃金時代已終結
曾 作為日本製造代表的索尼、東芝、夏普、松下等知名企業近年來先後陷入虧損泥潭。以索尼為例,這家曾風靡全球的企業2008年以來累計虧損了117億美元, 在不斷裁員、賣樓、拆分資產後,依然難以實現盈利。後來索尼力推智慧型手機,但如今的銷量遠不及小米——一家68年的老牌企業竟被一家剛成立才幾年的中國公 司輕鬆打敗。
為啥這樣說?咱們先來看看前幾年的例子!被中國搶走的日本行業有哪些?
十年前,有人說日立電視多好、松下電視多高清,而中國連個電視機都造不出來,於是現在市面上看不到多少日本電視了,中國電視機行業迅速崛起擠垮了日本電視機市場。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東芝電腦用著逼格多高,中國連個電腦品牌都沒有,現在的市面上的東芝電腦堪稱熊貓,聯想現在已經成為pc端龍頭老大,併購了美國的IBM。日本pc行業衰落!
十年前,有人說日本的索尼、夏普比國內的手機就是好,中國只能造個山寨機,再看今天的日本市場,華為力壓日本廠商,2015年7月,日本公開市場占有率第一。
十年前,有人說三洋的洗衣機比國產的好用,國內連造洗衣機的技術都沒,海爾洗衣機不僅銷往全球,還造出了專門洗土豆的洗衣機。日本媒體更是稱海爾是日本家電行業的掘墓人!
五年前,有人說,日本二戰都造出了航母,中國至今都沒有造出航母,現在中國不僅有了遼寧號,更是亞洲唯一一個在造重型航母的國家。
這是要把日本往絕路上逼啊,電器、電腦、手機等等已經慢慢沒日本啥事了,日本說過僅存的就是相機和汽車了,現在我們還依然要說,中國連數位相機和汽車都造不出,那樣才過十年,日本可能啥也剩不下了。
中國為啥不生產數位相機?
現在的單眼相機,裡面的電子構造不僅複雜,而且精細,但這些我們中國都能造。那為啥中國不造呢?
主要是市場已經飽和,新參與者面對極大的市場門檻,短期投入大,風險大。所以大部分企業家都沒興趣做單反。
單反屬於高度商業化的東西,有專利門檻和技術壁壘,我們的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短期內生產出來的相機相比佳能尼康,不占任何技術優勢,無法撼動其行業領先,那這樣投入肯定沒有企業願意干!
中國製造遲早將超越日本,在世界範圍內崛起也只是時間問題
盡 管中國的技術並不落後於人,但是最近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股市不振,有些人對中國製造的未來憂心忡忡,甚至有唱衰者以為中國製造現在腹背受敵(前有美 國、日本、德國,後有印度、越南、泰國等),終將有被替代的危險。這完全是瞎想和猜測。不容置疑的是,中國製造正在崛起。
原因是中國製造擁有億萬人口的廣袤市場、完備的產業配套條件、以及不斷崛起勇於創新的創業者和開拓者。
一 直以來,許多人眼中的中國製造是這樣的:通宵達旦的廉價工程師、流水線上不分晝夜的工人、以及各公路上深夜疾馳的貨櫃車司機等等,這些都是事實。但是今日 不同往日,隨著中國政府對鐵路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以及各項招商政策的完善,以及大量技術性人才的培養,慢慢使得中國製造的產業配套能力逐漸增強並變得無以 倫比。這是印度、越南等發展中國家不可能擁有的能力。
可以肯定,未來十年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複製這種能力,這是中國製造崛起的紮實基礎。只要循序漸進地升級技術和管理,逐步提升研發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中國製造將變得越來越強。
除了這些優勢之外,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潛在的消費實力也是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中國不僅僅是世界工廠,中國還是一個重量級的世界市場,儘管最近有外企撤走中國,但從頻頻出現的"員工荒"來看,說明巨大的消費市場業還存在,部分勞動力已經轉向商業。
在歐美市場需求疲軟,經濟不振的困局面前,中國是有理由驕傲的,中國有廣袤的內需可以促進,中國就是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政府政策的積極導向作用,中國製造將得到較快速的升級和轉型。
最後,一大批崛起的創業者也是中國製造崛起的中堅力量,馬雲、王健林、柳傳志、雷軍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家正在步入國際舞台,將中國製造變成一個響噹噹的名牌。有這樣一支發憤圖強的創業者隊伍,中國製造想不崛起都難。
中國人,我們要自信!
中國國民的心態很有意思,總愛拿自己國家的短處比其他國家的長處,非要所有行業都得最牛才行,只要一個行業做不到第一第二就不能接受,然後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考慮到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然是日本的兩倍,中國製造的種種不自信的確令人反思。
忘掉所謂的智能馬桶和電飯煲吧,別被日本的豐田車迷了眼,我們也有國產的長城車遠銷海外;別被日本的電子亮瞎了眼,我們也有華為、小米和魅族價廉物美;別再崇拜日本的資生堂等化妝品,中國也有百雀羚等國貨品牌。雖然我們的製造業與日本還有差距,但是目前中國許多行業正在不斷崛起,向日貨發起挑戰。
中 國人總是在比較中忘記了自我發展和創新。中國人活的真累,既要和黑人比體育,又要和白人比科技,既要和德國比汽車,又要和美國比軟體比飛機比航母,和韓國 比美女,和北歐比福利,和紐西蘭比牛奶,和阿根廷比牛肉。放下崇洋媚外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在我們擅長的領域,將中國製造推向世界最高峰。
其實,沒有理由對中國製造的未來感到擔心,無與倫比的龐大市場需求一定會倒逼企業不斷創新,中國人造出更適合國人的馬桶圈、吹風機和電飯煲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人請記得這句話,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別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