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女兒從小吃飯都很乖,但最近有個小毛病,只要一到吃飯時間,她就開始嘻鬧不停,需要大人跟著玩「躲貓貓」或者不停的連哄帶騙方式,才肯把一餐飯結束,這讓我們很疲倦。
晚上到吃飯時間,女兒又開始玩遊戲,這兩天工作很忙碌,於是我讓孩子爸協助一把,孩子爸卻說:放那,不吃就餓著,這以後養成習慣那可不行。話雖這樣說,但看著孩子一副「吃飯不是她一個人的事」的眼神,怕孩子餓著的心還是沒忍住,於是又是一餐「遊戲」大餐。
周末在家,我仔細想了想女兒的成長過程。
從小,我們就把女兒的一切安排好了,似乎沒有太在意女兒的動手能力,幫她穿衣服、擠牙膏、穿鞋子、喂飯、一起做作業,孩子對我的依賴性也非常強,幼兒園裡帶回來的繪畫,也是我們一起討論著完成的,她似乎早已習慣這樣的方式,父母會把一切都安排好,而她只要照做就好。
我決定做一回「懶」媽媽。
早晨起床刷牙時,我把牙膏遞給女兒「寶貝,媽媽昨天夢見你會幫媽媽擠牙膏了哦。」她不假思索:「我不會。」我握住她的手,很快就在我的牙刷上了擠好了牙膏,又鼓勵她在自己的牙刷上擠好牙膏,顯然,她做得不太好,一下擠出了很多,甚至還掉到了地上,但至少她開始動手了。
吃飯時,她又開始要玩「遊戲」了。我問她:
「幼兒園裡阿姨會喂你嗎?」
「不會呀」
「那你自己會吃飯嗎?」
「會呀。」
「那為什麼在家裡不自己吃飯呢?」
「因為媽媽會喂我吃飯,阿姨卻不會,還有在學校地板上掉了飯粒,阿姨不會說,但是在家裡 ,媽媽會說。」
天哪!原來是我的錯。我這才想起,的確是這樣,在引導孩子獨自吃飯的時候,我總是不停的告訴孩子:要正確的對準嘴巴,不要掉得一地都是,也要喝湯呀,不能總吃飯呀。
孩子是覺得媽媽太勤快,她就不要與媽媽爭搶了,反正媽媽安排好了一切。這天我讓女兒自己完成吃飯,她吃得滿地都是,身上也掉得到處都是,但接下來,我讓她自己找來要換的衣服,然後協助媽媽清理了「飯粒現場」,讓人驚訝的是,孩子完成得很好。
無意中的一回「懶媽媽」讓我認識到,原來孩子的很多不良習慣,都是家長養成的。意識到這點後,我與孩子爸約好了馬上採取補救措施,增加孩子鍛鍊的機會。
1適度做「懶爸懶媽」
我們改掉下意識的把孩子的事情都做好的習慣 ,適度的做「懶爸懶媽」,來培養成孩子的獨立性。比如在視線範圍內,讓孩子獨自完成洗碗、疊衣服、拖地板、整理書包等等,不斷的鼓勵孩子,讓孩子相信她自己可行。
2設置提示板
在家中設置一塊提示板,記錄孩子要完成的事項,讓孩子學會計劃要做的事,我們會在此過程中,提醒與輔導她記住需要完成的事項。
3偶爾讓孩子「吃苦」
讓孩子偶爾「吃苦」,比如不吃飯時,不強迫孩子,讓他體驗「餓」;在孩子想要摸很燙的碗時,讓他用手輕輕觸摸體驗「燙」。讓孩子偶爾「吃苦」,更能讓孩子學會承擔後果。
4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
接受孩子在慢慢的長大,孩子三歲時你幫他處理好一切,六歲時你還在幫他做同樣的事情嗎?給孩子「長大」的機會,讓孩子樂於承擔,允許並給予鼓勵與支持。
5做個好榜樣
總有忙不完的工作,但孩子只有一個童年以及一次成長過程,協調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關係,因為其實孩子也是我們永遠的工作之一,做個好榜樣,井井有條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成長過程中,我們的孩子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小毛病,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挫折,但家長應意識到,孩子的某些問題是由於家長的不合理引導以及「包辦」導致的。家長要懂得意識錯誤,改正從現在開始,給孩子公平的成長機會,給孩子為父母分擔的機會,你的孩子已經在慢慢長大了,尊重並鼓勵他的成長曆程,是所有父母都應該耐心與認真完成的。
————————
親子派,專注0-8歲孩子成長!有其他問題,請關注親子派微信公眾號:qinzipaid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