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印度總理莫迪開始了對俄羅斯的外事訪問,傳聞莫迪帶了一張價值70億美金的「採購清單」前往印度,而且印度的目的很明確,他們想要俄方的S-400飛彈防禦系統。且不說前幾日俄方的態度如何,但是俄方的報價可能會印度重新考慮下這個採購方案。
據悉印度政府批准的採購價格是3900億盧比,約合60億美金。而此前我國採購6套同樣系統的價格是30億美元。同樣的東西,為何印度就得多花一倍有多的錢呢?
武器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在武器市場,從來都沒有「明碼標價」這麼一說。以全球對外軍售數量第一的美國為例,阿利伯克級宙斯盾巡洋艦的美國軍方採購價為11億美元,外售日本的價格高達28.5億美元。較低一檔的LCS濱海戰鬥艦的軍方採購價為6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的採購價竟然高達17億美元。不得不說真是暴利。
其實,印度被俄羅斯「坑」早就不是第一次。2004年,俄羅斯與印度簽訂了「無償轉讓,收費改裝」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協議。印度本以為撿了個大便宜,誰知在長達九年的「改裝期」內,俄羅斯的「改裝費」一漲再漲,從最初的15億美元暴漲到了23.3億美元,還附加50億美元的艦載機合同,著實讓印度吃了個啞巴虧。
俄羅斯之所以敢「坐地漲價」,就是吃准了印度沒有自行生產的能力,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具有自主研發能力,是中國能以低一半的價格採購S-400的最主要原因。我國自主研發的紅旗-9遠程防空飛彈已經有了相當於俄羅斯S-300防空飛彈系統的性能,以我國武器裝備研製的速度,要是俄羅斯再不賣,說不定我們就不買了呢!
難道印度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嗎?其實印度也一直在堅持著自主研發,只不過成果確實不敢恭維。無奈之下,印度只能從外界購買武器,但這實際上是個飲鴆止渴的死循環。對外採購武器使得研發資金減少,研發資金不足使得國產武器發展緩慢,又不得不走向新一輪採購。長此以往,本國的軍事工業只能走下坡路,對外依賴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