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卡申曾透露,因受歐洲制裁,俄羅斯新款21631型輕型護衛艦出人意料,安裝的不是德國反而是中國的柴油發動機。
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卡申對俄中2015年兩國軍事技術合作成果進行了總結。他指出,俄中軍事技術合作在雙邊關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堪稱俄羅斯軍用產品的重要市場。今年中國從俄購買蘇-35戰機,另外還同步的在履行S-400的防空飛彈合同。
中國騙過所有人:看上的並不是蘇35的雷達與發動機
近期,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蘇-35的消息引發了一系列猜測,其中影響範圍最廣的兩個猜測就是:中國引進蘇-35是為了117S發動機,另外還有就是中國看上蘇 -35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為了證明這種猜測是否正確,有的媒體開始大肆宣揚117S發動機和「雪豹」雷達的先進,甚至快要把這兩種設備吹到天上去了,甚至連西方都「難以望其頸背」。
不幸的是,117S發動機和「雪豹-E」雷達不但稱不上世界先進,即使是在俄羅斯國內,都只不過是個二流產品。俄羅斯T-50採用的是推力比這大得多的117 發動機,以及SH121有源相控陣雷達,連印度蘇-30MKI都要改成「甲蟲-AE」有源相控陣雷達。
蘇-35戰機
117S發動機是AL-31F系列進行高級改進後的產品,而「雪豹-E」更不過是已經過時的無源相控陣,與真正的四代機發動機和AESA雷達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由此可見,說什麼中國「羨慕117S發動機和『雪豹』雷達」的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以117S發動機為例,推力不過只有142千牛,用於殲-10戰機的改進倒是可以,大概可以提高推力的10%。
但是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並非只是單純的政治行為。蘇-35戰機對於中國的真正價值,並非外界猜測的雷達和發動機,而在於他的超遠程空中打擊 能力,其核心就是K-100超遠程空空飛彈!
K-100(原名R-172)是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製的俄羅斯重量級空戰武器,但研製過程極其不順利,一直到近年,才有消息稱,其改進型K-100-1將用於配備蘇-35戰機。據稱,該飛彈最大射程至少可達到200公里,增加助推器後甚至可以提高到300-400公里,遙遙領先於現有的中國和西方飛彈。
目前為止,日本和駐亞洲美軍都擁有非常多的預警機、反潛機和電子戰機,對中國的空中體系優勢早已形成。所以儘管中國新一代戰機水準已逐漸接近美日,但打擊美日的預 警機、反潛機的手段仍不夠成熟。目前,中國主力空空飛彈最遠射程仍只在100公里左右的水平上,而引進蘇-35後提高到200公里水平!
K-100超遠程空空飛彈
K-100超遠程空空飛彈,配備的是主動雷達導引頭或反輻射導引頭,另外還可藉助預警機來進行空中數據鏈修正。K-100不僅僅可配備蘇-35戰鬥機,而且在開始研製的時候就考慮到用於蘇-27和蘇-30。
117發動機
儘管K-100的射程可能已超過蘇-27、蘇-30戰機的雷達探測距離,但在中國新一代預警機已問世的背 景下,K-100飛彈的引進將成為中國新一代戰機「戰力倍增器」,甚至可能會用於殲-10或殲-20戰機。
因此,如果K-100飛彈能夠跟隨俄蘇-35戰機進入中國,才真正能夠大幅提升中國空中戰鬥力,戰略意義遠遠大於名不副實的117S發動機以及「雪豹-E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