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空戰中,都以隱形飛機為主圖,比如,隱形偵察機,隱形戰鬥機等等。為什麼稱它們為隱形飛機呢?是因為我們肉眼看不見嗎?不!是因為雷達檢測不到它們,不會暴露它們的行蹤。
我們一般所說的隱形飛機,是飛機背上塗迷彩的草綠色,飛機腹部塗天藍色,與天空混淆,飛機上也有干擾信號和探測系統,還可以吸收雷達波和反射波,此外,發動機還採用了楔形二元噴管,外殼、機匣採用的是蜂窩狀結構,使噪聲大為減小,無法實現攔截和攻擊,因而在戰場上,大顯身手。
但是,雖然隱形飛機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隱身,但只是針對一般的探測設備而言,還是有許多方法可以發現隱身飛機,如用先進的米波雷達,用先進的戰術來擊落隱身飛機等等。而且,隱形飛機機動性不高,載彈量也有限,因機身材料奇特所以造價高,維護費用也高。
針對這些情況,我國開始研製等離子隱身技術。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蘇兩國就開始了等離子的研究。什麼是等離子隱身技術?等離子隱身技術就是在飛行器的某些部位放置一些等離子發生器,飛行過程中釋放等離子流,把飛行器「屏蔽」起來,使雷達無法發現。它利用電磁學特性,可以將發射出的信號或者削弱,或者反射,即使接收到了,雷達得到的也是飛機的虛像位置而不是實際位置,對其產生干擾,大大提高了飛機的生存性。這樣,它就具有了吸波頻帶寬、吸收率高、隱身效果好,使用簡便、使用時間長的優點,由於沒有吸波材料和塗層,維護費用也大大降低。使用等離子技術的飛機還減少了30%以上的飛行阻力。
據報道,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掌握了該技術,並應用在了「三叉戟」潛射彈道飛彈的再入艙段和B2轟炸機上。近年來,俄羅斯也在等離子隱身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先後開發出第一代和第二代等離子體發生器,並在飛機上實驗獲得了成功,現在積極研製第三代產品。另外英法等國也在積極研製。我國也不甘示弱,提出了將高氣壓強電離氣體放電方式產生的非平衡冷等離子體用於隱身的命題並進行了實驗。在之前曝光的2011號殲-20機上,我們發現它進氣道外側有兩個神秘六邊形裝置,外界紛紛猜測,這就是安裝了等離子隱身裝置。
採用等離子體隱形技術,最重大的意義不在於它改變了作戰方式,而在於它可能極大地改變一些力量對比。雖然現在等離子隱身技術還未進入大規模實用階段,但它廣闊的應用前景是不容忽視的,將來它不僅會安裝在飛機上,還有可能安裝在如飛彈、艦艇、裝甲車輛等武器上。(江訊網原創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