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苗寨將娶媳婦、嫁姑娘形象地稱為「喝喜酒」,此乃生動說明,婚禮離不開酒。苗
嶺山區的婚禮酒,分外熱烈有趣,讓人應接不暇。
苗族姑娘
提親酒
通過多年「遊方」,雙方情投意合,分別稟報父母,延請媒人登門提親。媒人必須是夫妻雙全、生兒育女、能說會道且與女方相識的中年婦女;如果路途遙遠,則請具備同樣條件的男子充當。一般選擇十二生肖中的馬、牛、羊、鼠成行,於傍晚時分進入女家,笑稱是來「找酒喝」的。女家心中明白,如是同意,以酒肉款待來者,並留媒人住上一夜。次日送別,蓄意留話「得空的話,下次再來」;如不同意,父母迴避,或父親迴避,母親作陪,便飯招待,婉言謝絕。即使同意這門婚事,也不會立即應允,總得經過多次往返才告成功,以示其女身價不菲。
訂婚酒
訂婚當天,男方母親邀請兩三位親屬同媒人一道前往女方家。女家邀請三五位族中男女作陪,舉行「殺雞看眼」儀式。如果煮熟的雞頭兩隻眼睛閉合一致,視為吉利,可以訂婚,否則以為不吉利,婚姻即行作罷。不過,煮熟的雞,兩眼一般都是緊閉著的,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吉利。有的人家,賓主合計選出五個人,舉行飲酒訂婚儀式:頭輪各自喝乾,二輪交換喝乾,三輪由來客中的一位能人連干五碗,以嘔吐為是。如未嘔吐,再灌幾碗,到嘔吐為止。嘔吐後,賓主連呼:「唷!唷!唷!」意為「發達多育」。
滿寨酒
次日應邀作陪的女方族人,逐家逐戶設宴招待來者,喝酒唱歌,稱「喝滿寨酒」,意在通報全寨,姑娘已經「名花有主」。第三天,男方來客回家,女方殺頭小豬相送。回到寨中,即以帶回來的「禮牲」為佳肴,族人開懷暢飲,共祝喜事有成。
迎親酒
農閒時節,選擇十二生肖計時中的兔、牛、鼠、馬等「吉日」舉辦婚禮。新郎家於婚禮前一天,選派族中夫妻雙全、生兒育女、家道興旺的中青年人,先到新娘家。婚禮當天,迎親隊伍到達後,即由新娘父輩中最大的兩房分別設宴招待,而後回到新娘家。三家招待極為隆重,開懷暢飲,通宵達旦。有的儀式稍為簡單點,但「迎親酒」同樣熱烈:當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門前,每人必須喝一牛角酒,方可進家,而後賓主共飲,才能接新娘出門。
送親酒
新娘動身前,族中老少前來相送,並由其兄弟向新娘敬酒。在有的農戶,新娘家將魚、蝦和糯米飯,放在竹篾編成的「飯箱」蓋子裡,送給一位夫妻健在、生兒育女的高壽老婦享用。用畢,將「飯箱」蓋順著送親隊伍行進的方向滾動,口中念念有詞,祝願新娘婚後與她一樣幸福、長壽。送親隊伍備有大量糯米飯或糍粑,沿途贈與路人,共祝新婚吉祥。
苗族的生活
進門酒
新娘來到新郎家門口,先邁左腳進門,並將事先點燃的火把踩踏熄滅,或將左腳踩在竹篩子上,以為如此,可以辟邪。新娘進門後,由點火者或放置篩子者向其敬酒。隨即,新娘在小姑子的陪同下,向祖先靈位敬酒。寨中男青年競相向送親的姑娘們敬酒。新娘及送親人、接親人,都得喝「進門酒」,而且還是牛角酒。掌管牛角酒者,必是父母健在、夫妻雙全、先生兒子、後生女兒的「全福人」。
「姊妹飯」里的密碼你造麼
婚宴酒
當天下午,新郎家設宴款待送親主客及各路「賀客」,眾人圍著長條木桌就餐。婚宴上,只有先來後到之分,沒有尊卑貴賤之別。席間,新娘逐一向來客敬酒。新郎家並給每位來客贈送一團糯米飯和一大串肉,讓其帶回家,分給家人吃,共享「新婚之喜」。
鬧寨酒
婚宴後的第二天、第三天,新郎寨中族人分別或聯合設宴款待來客,喝酒唱歌,通宵達旦,村寨歡騰,稱為「鬧寨」。
洗腳酒
第四天,新郎家設宴為送親客送行,邀請族中青年男女作陪,稱「喝洗腳酒」。酒肴多為主家自備,亦有自帶酒水作陪者。用餐畢,客人歸。行前,新郎家贈與送親者少許「草鞋錢」,以示酬勞。
新人酒
新郎家為酬謝各路「賀客」及村中族人,在送走送親客後,設宴款待之。眾族人攜帶酒菜共飲,稱之為「吃新人飯」「喝新人酒」。新娘再次向「賀客」及族人敬酒。接受敬酒的男客,除回敬新娘小半碗米酒之外,並送少許禮金(女客送棉布之類禮品)。男客禮金不要很多,但講究「十二」這個數:一塊二、十二塊或者「十二」的倍數二十四塊、三十六塊。苗族把「十二」視為吉祥數、極限數,可能與十二生肖有關。其實,古代漢人也以「十二」為極限數。宋代詩人陸遊有詩稱:「一身去國三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謝媒酒
婚事圓滿結束後,新郎家以一定數量的禮物饋贈媒人,一般是豬頭一個,雞或鴨子一隻,糯米飯一包,米酒一壇,稱「謝媒酒」。
回門酒
從前,在舉辦結婚儀式當天,新娘即回娘家。有的則要等到十二天後才回門。當天回門者,新郎家邀請全部「賀客」陪同新娘返回娘家,帶上各種禮品,浩浩蕩蕩前往新娘家喝「回門酒」。
攔門酒
隨同新娘回門的隊伍進家之前,照例得喝三道「攔門酒」。第一道喝一陶碗,第二道喝一酒海,第三道喝一牛角。新娘除了在喝「牛角酒」時必須多少喝一點外,其餘可以免喝。其他客人,特別是男客,如有躲避者,一經發現,加倍罰酒。有些酒量特大的男客,故意逃避,以引誘姑娘、媳婦狂熱給其罰酒。
攔門酒
晚飯酒
喝罷「攔門酒」,旋即吃晚飯,接著喝「晚飯酒」。男女客人分開用餐。主人盡情向客人敬酒。喝到深更半夜,幾乎人人皆醉,方才分發飯菜。女客同樣喝酒,但以吃飯為主。飯是糯米飯,不用筷子,徒手抓吃,保留古代飲食習俗。
對歌酒
在喝「晚飯酒」的漫長過程中,即行對歌、划拳,賓主相互勸酒。女客與主人對歌,分幾個組進行。對唱之前,彼此互敬兩碗酒,接著開始唱歌。以歌當話,一問一答,反覆較量,輸的罰酒。男客除與主人較量「歌才」外,還用划拳手段為難對方。有時候,客與客之間也對歌、划拳、罰酒,熱鬧非凡。
猜謎酒
「晚飯酒」常常喝到深夜,最後猜謎,一決勝負。謎語也用歌唱,多由「歌師」主持。黎明時分,室外兩位女歌手放聲高唱「天亮歌」,酒宴方於膠著狀態中結束。
豬肚酒
天亮以後,大部分客人由女方陪客接至家中小憩。留下的客人,由女家招待喝「豬肚酒」,即每敬獻一塊豬肚子,接著喝一碗米酒。賓主互敬,你來我往,耗時良久。年紀太大的老婦,可以少喝一點酒,以防不測。
早飯酒
進入「龍」時,即上午七至九點,新郎家來的客人,將帶到新娘家的三升糯米、一個豬頭、半斤鹽巴熬成稀飯,招待女家陪客。中午時分,眾客人集中到新娘家「吃早飯」,賓主共飲「早飯酒」。
送禮酒
喝罷「早飯酒」,接著喝「送禮酒」。新娘家在吊腳樓上堂屋正中擺放一張桌子,桌上放置新郎家親屬贈送的手鐲、錢幣等禮品,以炫耀於在場賓客。眾目睽睽之下,新娘的舅父首先將禮品放在桌上,接著女方族人紛紛送禮。通常是禮重者先送,禮輕者後送。禮品多為銀飾之類,也有送錢及其他實物的。男方來人逐一向送禮者敬酒。其間,敬新娘舅父最為熱烈,以突顯舅家的特殊地位。
苗族的村寨
串寨酒
午後,新娘寨中族人,將男女賓客分別邀至家中,逐戶熱鬧一番,稱「喝串寨酒」。其時多已喝醉,但依然每家必至,每至必喝,醉上加醉。
送客酒
傍晚時分,眾客人陸續返回新娘家,接收女方「回禮」後,便聽到寨子外有人放聲催促歸。酒意矓的客人,搖搖晃晃,蹣跚走下吊腳樓,朝回家的路上走去。走著走著,發現村口聚集一幫村婦,手持酒海、酒碗,擋住歸路。於是,又喝「送客酒」:一首歌,一碗酒,以歌下酒,邊走邊喝。再走,又有姑娘擋住去路,向男性來客索取「繡花錢」,敬獻「送客酒」。依依不捨之情,全在酒碗之中。
豬頭酒
回到寨中,又興高采烈地接受新郎家的「進門酒」。第二天,新郎家再度設宴酬謝送親人,並以先前留下的豬頭招待,稱「喝豬頭酒」。應邀喝酒的寨中族人,各帶一兩碗酒參加。此舉除減輕新郎家的負擔外,還含有「舉族同喜」之意。
洗桌酒
新娘家送走新郎家的客人後第二天,將所剩酒菜及一個豬頭,招待新娘回門時擔任陪客的族中男子,最後酒肉一番,稱「喝洗桌酒」。在興「坐家」即「不落夫家」的年代,喝罷「洗桌酒」,新娘就在娘家住下了,要等到一定時候新郎來接,才到婆家,與新郎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