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施援手,宣布免除4000萬美元欠款,辛巴威絕處逢生。 辛巴威總統穆加貝:明年初人民幣將成為國內流通貨幣。
辛巴威財政部長昨日(21日)表示,中國將免除該國大約4000萬美元今年到期的債務。據當地媒體報道,辛巴威儲備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最終達成協議,從2016年年初開始人民幣將和美元一樣在辛巴威通用。
辛巴威:中國將免除2.6億元債務
北京時間21日晚路透稱,辛巴威財政部長PatrickChinamasa周一(21日)稱,中國將免除該國大約4000萬美元(約2.6億元人民幣)今年到期的債務。
Chinamasa稱,中國和辛巴威正在協商免除債務的最終規模。
「他們(中國)表示將免除我國在今年到期的債務,目前,經初步計算,我們預計免除規模約為4000萬美元,」Chinamasa在一份聲明中稱。
Chinamasa稱,辛巴威計劃擴大人民幣在當地的使用。該國央行去年將人民幣納入國內所用貨幣籃子,其他貨幣還有美元、英鎊和南非蘭特。
他表示,一開始來自中國的遊客可使用人民幣支付服務,辛巴威可使用人民幣支付所欠中國貸款。他並稱,兩國央行已經在就人民幣清算系統進行協商。(編譯劉秀紅)
辛巴威將於明年初使用人民幣作流通貨幣
北京時間12月21日,據當地媒體報道,辛巴威儲備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最終達成協議,從2016年年初開始人民幣將和美元一樣在辛巴威通用。
雖然人民幣是辛巴威多元貨幣體系的正式一員,但由於美元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人民幣並沒有進入流通渠道。
由於中津之間的重大經濟合作和人民幣獲得IMF的特別提款權,促成了人民幣進入辛巴威的流通領域。
當局設想這種特權將緩解國際債務,緩解商業成本和加快與東方國家的資金往來。
長遠的看,在華盛頓的制裁下,人民幣將是辛巴威逃避由美國外資控制辦公室對辛巴威數百萬美元控制的避風港。
一些非洲國家已經用人民幣與中國結算,南非在跟中國的貿易中有超過30%是用人民幣結算的。
財政和經濟發展部部長PatrickChinamasa告訴星期日郵報(TheSundayMail):「辛巴威儲備銀行JohnMangudya博士已與中國人民銀行協商。接下來就看我們能否提高人民幣在辛巴威的使用了。」
」正如我們所說的,去年我們就已宣布人民幣將成為辛巴威一攬子貨幣的法定組成部分,目前我們正在協商細節。」
他補充說:「比如說中國人到辛巴威旅行,他們可以使用人民幣,我們和中國人民銀行要做的是,要建立一個結算體系,這樣我們才能把人民幣用於辛巴威的日常生活。」
「依靠產品的支撐,人民幣在津使用前景光明。」
「津儲備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目前正在考察,爭取在多元貨幣體系裡建立一個人民幣機制用於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該機制可以是債劵或交易,它必須由潛在的貿易和投資意向所支撐。」
「產業是任何貨幣發展的基石。」儲備銀行的首席主管說,納入人民幣是理智的做法,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消費群體。
「中國和很多國家都有雙邊支付協議,像英國、南非和加納等28個國家。」
「唯一的問題是辛巴威沒有自己的貨幣,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貨幣和人民幣兌換。雙邊支付協議不適合我們,我們要解決和多種貨幣體系之間的金融合作問題。」
人民幣在全球結算中已超過日元,中國的外匯儲備為3.8萬億美元。
中國是辛巴威第二大貿易夥伴,每年的雙邊貿易額超過10億美元。兩國之間的合作在習近平主席12月對津的回訪後達到了新的高度。兩國最高領導人見證了涵蓋經濟和技術領域的12項合同的簽訂。
辛巴威現在是非洲六個從中國的外部發展計劃中獲利的國家之一。
中國現在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據環球與發展國際研究院的資料顯示,在過去的15年里中非貿易額增長了20倍,在2014年達到兩千億美元。
=======================
溫故知新:帶你看看辛巴威的前世今生。
一、從津巴歷史看惡性通脹的歷史準備
早期,津巴當地的紹那人形成了紹那王國,留存有著名的大津巴遺址。1890年淪為英國南非公司殖民地,1895年被命名為南羅得西亞。1953年,英國將南羅得西亞(現辛巴威)、北羅得西亞(今尚比亞)和尼亞薩蘭(今馬拉威)合組為「中非聯邦」(辛巴威、尚比亞和馬拉威曾經是英國殖民下的一個國家)。1963年底「聯邦」解體。
20世紀60年代,辛巴威非洲人民聯盟(ZAPU)和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ZANU)先後成立,領導人民進行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武裝鬥爭,其中Nkomo領導著ZAPU,穆加貝領導著ZANU。用更方便國人理解方式講解吧(但會不嚴謹):ZANU就好像當年我們的主席領導的紅一方面軍,ZAPU就好像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吧。兩派後來在英國Lancaster簽署了著名的蘭卡斯特協議(Lancaster House Agreement),實際上就是結束游擊戰爭、兩派的分權妥協協議。之後在1980年,穆加貝領導的ZANU取得了大選的絕對勝利,逐漸清洗了ZAPU派,獨掌大權。
為何我國現在與辛巴威如此鐵?因為ZAPU是受蘇聯支持的,ZANU是堅定的毛澤東思想者,受我國支持。鑒於我國和蘇聯長期論戰,穆加貝的ZANU在我國支持下清洗了ZAPU,所以我國更要珍惜這個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穆加貝奪取政權初期,和英美有過蜜月期,穆加貝94年還被英女皇冊封為騎士(08年又被取消)。ZANU完全掌控國家後,尤其是土改後,受到西方制裁、採取向東看政策更多依賴我國。
以上是歷史簡介,尤其是後半部分兩派鬥爭和穆加貝領導ZANU掌權,是關聯著後面的經濟受封鎖、金融崩潰的。所以需要稍有跑題的介紹一下津巴歷史。
二、經濟金融崩潰的原因試分析
實際在2000年土改之前,津巴是全球知名的居住地,津巴的哈拉雷甚至超過現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地位。哈拉雷緯度宜人,四季氣候如春(緯度類似於我國雲南昆明)。現在市中心的高樓大廈,其實都是上世紀70-80年代修建的,當時絕對是超過北京上海的水平的。
據老一輩的外交系統前輩講,上世紀80年代外交官們外派,最想去歐美,如果擠不上,次選就是津巴的哈拉雷。網上盛傳全球十大不適合居住城市竟然包括哈拉雷,我呵呵……
這麼好的國家,如何一步步經濟崩潰,以惡性通脹聞名全球呢?
1. 2000年左右的土改是衰敗的開始。
土改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白人農場主占據著大量土地,導致財富差距過大;同時穆加貝也要履行對黨內打天下同志的承諾。土改背後的曲直,有不同說法。但真正開始時,土改變成了暴力土改,很多打天下的老兵直接用武力搶占,對土地原所有權人賠償不足或沒有賠償。土改的負面結果很明顯,包括但不限於:
(1) 激化了種族矛盾。暴力土改造成了白人農場主和黑人的長期衝突,也造就了一幫脫離英國多年、但津巴土地被剝奪的白人。他們家族數輩來到津巴,入了津巴國籍,英國沒再有親人,土改後難以返回英國,只能待在津巴受苦。所以你到津巴時,不要驚訝於街頭眾多的白人乞丐。
(2) 農業受損,津巴從麵包籃子變成進口國。農業本是辛巴威的支柱產業,菸草生產又是津巴農業的支柱。黑人老兵、黑人當權者拿到大片土地後,並不會有效耕種。2000年以來,農業持續萎縮。
(3) 國際形象下降、資本外逃。土改後國際譁然,西方社會一篇譴責,津巴與英美關係急劇下降。同時投資資本不安心津巴的所有權制度,大量外逃。當年的資本外逃情況我沒有找到,從2012年津巴政府預算報告可以看出當年的端倪:【20世紀80年代外資投資占GDP比重約18%,90年代約為20%,但21世紀前十年這個比例降到了1.1%。2011年全年辛巴威資本項目僅流入1.25億美元,預算報告用「sad story」描述這個事實。】
2. 政府長時間忙於黨爭,無暇發展自身經濟。
先是1980年代,ZANU和ZAPU之爭:Nkomo領導的ZAPU背後是津巴第二大民族Ndebele人(集中在津巴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約附近,Northern Ndebele people),穆加貝領導的ZANU背後是津巴最大民族紹那族(集中在首都哈拉雷附近,Shona people )。據說ZANU和ZAPU爭權期間,穆加貝動用過武力鎮壓,在Ndebele人密集的地區進行過屠殺。所以前述的兩大革命政黨表面的政治權力之爭,實際上背後還摻雜著國外政治勢力之爭和國內民族糾紛。
2008年左右,又來了一次MDC和ZANU大選爭議。MDC黨於1999年9月成立,得到大部分城鎮居民和一些白人的支持,約有120萬黨員。創始人茨萬吉拉伊原是ZANU黨員,穆加貝支持者,後來自立門戶。在2008年發生了具有爭議的津巴大選爭議(Zimbabwean general election, 2008)。國際社會認為執政黨ZANU在首次選舉失敗後,利用軍隊武力威脅和實物賄選,強行組織了第二次投票,並在第二次投票一舉擊敗反對黨MDC。國際社會多不承認選舉結果。兩黨相互攻擊且引發了社會動盪。經過國際社會斡旋,兩黨後來簽署了分權協議(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8%E2%80%9309_Zimbabwean_political_negotiations)。分權協議的相關內容還可見原創-辛巴威政治局勢分析(三)。簡單來說就是聯合政府,穆加貝任總統,茨萬吉拉伊任總理;ZANU指定一些部長(多為實權部長,如國防部長、警察總長、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部長、農業部長、礦業部長、外交部長),MDC指定一些部長(少數為實權部,如財政部、能源部)。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的臭名昭著的儲備銀行是ZANU控制的,行長Gono號稱穆加貝的私人銀行家。部長分屬不同黨派而互不合作、即便同屬同一政黨的部長之間還有接班人之爭……
長久的黨爭,政府無心經濟社會發展,釀成惡果。
3. 西方多輪制裁令津巴經濟雪上加霜。
2000年至2002年,辛巴威政府實施「快速土改計劃」,徵收白人的土地,安置無地或少地的黑人農民,導致辛巴威社會矛盾空前激化。隨後,美歐相繼宣布對辛巴威實施一系列制裁措施。具體措施包括針對特定個人的財產凍結和旅行禁令;如與國際金融機構(IFIs)有關的制裁政策;如政府與政府間對貸款和發展援助以及武器禁運的限制。西方的經濟制裁使得辛巴威國內經濟每況愈下。
2008年間歐美宣稱穆加貝侵犯人權和大選舞弊後,美國和歐盟又採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2009年,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議的歐盟成員國外長26日決定將針對辛巴威的制裁措施再延長一年,並將更多人員和企業納入制裁範圍。歐盟外長們決定,對27名辛巴威政府人士進行入境限制,從而使這一名單增至203人;同時,將36家企業新列入歐盟黑名單,這些企業不得在歐盟境內開展業務。歐盟外長會文件暫未公布被新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名稱,也未公布新限制入境人士的姓名。
4. 超發貨幣導致經濟崩潰
現在經濟學上一講到惡性通貨膨脹的例子,最著名的便是09年前的辛巴威。1980年獨立之初,津巴幣與英鎊1:1,對美元1:1.5。
【21世紀初辛巴威開始經歷惡性通貨膨脹,通脹率升至2004年初的624%,其後降至三位數字低位,之後攀升至2006年四月1,042.9%的新高。2006年的2月16日,辛巴威儲備銀行行長Dr Gideon Gono宣布政府印了21兆辛巴威元來換取外幣,以支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欠款。2006年五月初,辛巴威政府印製一共60兆辛巴威元的貨幣,用來支付兵警300%和其他公務員200%的薪金加幅。這筆錢不包括在本年財政年度的預算案中,而政府沒有解釋這筆錢的來源。2007年6月,在辛巴威的通貨膨脹率已從早先估計的9,000%上升到11,000%。在2008年5月5日,辛巴威儲備銀行發行的鈔票的價值1億元和2.5億元,10天後,新的無記名支票,價值5億元(當時約等於2.5美元)印發。5天後,一個新系列的筆記形式的「農支票」的發行面值50億元,250億元,500億元和1000億元(7月21日)。辛巴威5月份的通貨膨脹率已上升到2,200,000%。官方數字公布的6月份的通貨膨脹率估計超過11,200,000%。至2008年12月,辛巴威政府發行100兆面額的新鈔,但實質上僅值25美元。】(以上【】內信息來自維基惡性通貨膨脹 )。最終最大面值的100萬億的津巴幣見下文的照片。
央行行長Gono完全沒有貨幣政策獨立性,瘋狂超發貨幣迎合國內政治需要。同時實現匯率雙軌制,管制官方匯率。一方面津元(辛巴威元)急速貶值,持續惡性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官方匯率保持穩定,造成了與市場匯率的巨大差別,因此官方換匯指標造就了巨大財富和巨大的腐敗。
惡性通脹掏空了津巴百姓的財產,拖垮了津巴經濟。辛巴威面對經濟金融崩潰,無奈之下於2009年取消了津元,實行美元、南非蘭特、波札那普拉等一攬子貨幣的方案,匯率問題隨之消失。
但2009年津巴美元化時,政府宣布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在津巴境內帳戶的津元存款只顯示一個數字,實際上所有公司、組織、個人的銀行內財富因政府無法履行兌換義務而事實上被清零。實際上剝奪了所有津巴境內企業法人、居民自然人的儲蓄財產所有權。惡性通脹及後來的美元化措施既侵犯了財產權利,傷害了投資者信心,又為未來多年內境內經濟實體沒有復甦的資本埋下伏筆。
三、經濟崩潰當時的狀況描述
1. GDP增長率慘不忍睹
根據IMF數據,2006至2011年辛巴威GDP實際增長率分別為:-3.5%,-3.6%,-17.6%,5.8%,8.1%,9.3%。數據來源:IMF, Sub-saharan Economic Outlook 2012.2006-2008是大負數,2009年美元化後開始變正,但也不要理解為經濟大發展,只是多年壓抑的釋放而已。
2. 惡性通貨膨脹(一百萬億一張,當時黑市價值不到10美元吧?)
3. 價格雙軌制+惡性通脹的結果是,啥也買不到。
在通脹初期,其實商店、農場、加油站還是有存貨的。但是在價格雙軌制下,政府為了維持社會和諧,禁止商店加油站隨著通貨膨脹漲價。標著通脹前的低價,賣得多賠得多,商場加油站自然就不把商品擺出來。據說當時連最基本的麵包都沒有,很多津巴人走在街上都是餓的發晃的。這也反映了津巴人溫和的性格,基本的麵包都沒了,也沒有起義。
4. 中國人當時在津巴做項目的情況
雖然環境險惡,但07-09年還是有很多堅守崗位的國人,向他們致敬。寫幾個聽到的、當時親歷者講的故事。
某國企美女,開車深入鄉下做項目,先要託人用外匯買到基本食品和汽油。出去後住宿鄉間,停水停電。汽車一旦路上拋錨,求助都沒有辦法(津巴的電信商多已無法工作)。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在可以通手機的地方,(雖然信號極差)國際電話是用非通脹的官方定價,換成美元基本可以認為是24小時免費國際長途;去五星級酒店吃飯(小飯店裡已經沒有吃的賣了,五星級酒店大餐也就是奶粉、麵包、黃油),先在黑市用美元換當地幣,坐下點菜吃飯,吃完發現價格漲了,換的當地幣不夠……一氣之下用美元結帳!高興死飯店工作人員。那段時間在津巴打高爾夫換成美元基本可以算免費,更誇張的是在俱樂部寄售高爾夫球桿的地方,有些白人寄售的好杆子是幾個月前委託的價格,一段時間後,這個價格變得可能不到一美元(一整套名牌球桿)……
當時一些中國企業在當地受到追捧和愛戴,因為他們發工資不像俞敏洪用麻袋發錢,而是實實在在給員工發些麵包、玉米粉。僱主界良心。
5. 大量津巴人非法移民南非。
這事沒法怪津巴人非法滯留南非,生存權都保不住了,都沒有惡性犯罪、沒有暴力革命,還怎樣苛求津巴人民呢?但也要理解南非人民的抱怨,南非也是失業率很高,突然大量津巴人湧入搶就業機會、分南非財政的救濟,地主家糧也不多啊。
大量的津巴非法移民,難免有在國外混不下去的,形成乞討、盜竊、搶劫的組織。所以津巴人在南部非洲的口碑直超奈及利亞人在非洲的口碑。我在南非常駐時,出了治安事件,南非人多恨恨的說,又是津巴人……其實津巴人真的不錯。
四、目前情況
1. 兩黨分權下的不作為變為ZANU一黨統治,開始關注發展經濟
權力使人墮落,不是掌權人水平差,是群眾裡面有壞人(智慧財產權歸《私人訂製》)。MDC和茨萬吉拉伊自從在政府分權後,一改往日對百姓承諾的廉潔執政的忽悠,和ZANU一起,甚至貪腐的更凶。津巴人民終於看清了MDC的面目,在剛剛結束的大選中,MDC慘敗,穆加貝領導的ZANU大勝。
所以我想說兩點,別聽BBC和VOA對穆加貝的妖魔化,津巴人民還是很愛戴他的;關於MDC,我想借宋美齡的一句話,上台以前的承諾和作秀,「那是他們還沒嘗過權力的滋味」。
自從ZANU大勝後,該黨單獨組閣,少了MDC部長的掣肘,普遍認為津巴的經濟會有個上升。
2. 恢復美元並進行金融改革
辛巴威實行美元化後,在GDP增長率和通脹率方面成績還是不錯的。GDP增長率前面有講,通貨膨脹率低於周邊非洲國家。2010年底年通脹率為3%左右,而其它國家為南非(3.5%)、波札那(7.4%)、莫三比克(16.6%)、坦尚尼亞(5.6%)、尚比亞(7.9%)、馬拉威(6.3%)。
津巴在經歷了令全球愕然的惡性通脹後,央行行長Gono失去權力,財經金融大權集中於津巴財政部。津巴也在痛定思痛,在艱難中緩慢的進行著金融改革,具體見原創-辛巴威金融業近期改革情況。
3. 外債暫時不可持續
津巴政府外債以中長期外債為主,負債率和債務率均遠遠超出國際標準警戒線。根據津政府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公共外債中欠世界銀行10億美元,非洲發展銀行6.1億美元,歐洲發展銀行2.8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2億美元,且絕大多數為到期債務。在雙邊債務中,欠德國、英國、美國等"巴黎俱樂部"成員國債務達33億美元且七成逾期。
順便提一句,津巴在財政收入赤字和外匯儲備可憐的情況下,還是勒緊褲腰帶還了中國不少借款的。
4. 百姓仍然安居樂業
津巴普通百姓目前生活水平已經恢復。津巴民族性格溫和,講究和諧,艱苦的時期都和平度過,現在基本可以用安居樂業形容。言語不如真相,上照片。(我不是津巴政府的五毛黨)
上圖:中國駐津巴使館內舉行活動。
上圖:津巴主要創匯產品菸草。
上圖:主要商業區Sam Levy,號稱小倫敦,商業區的逐漸繁華明顯反映經濟的復甦。
上圖:周末看賽馬,普通百姓免費入場,可買1美元的賭注,樂呵一上午。
上圖:普通農場,機械是舊了,但是能用……
上圖:農村普通的養豬場。
上圖:和當地人吃撒雜(玉米粉做的主食,鍋里是配主食的肉湯)。
在辛巴威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簡單說說我的體會。通脹之後辛巴威本國貨幣廢止流通了,目前主要流通的貨幣是美金,混用一部分南非蘭特和鄰國尚比亞,博茲瓦納,馬拉威的貨幣。前段時間聽說辛巴威政府把人民幣列為第六種正式流通的貨幣,不過至今沒有在… 顯示全部
在辛巴威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簡單說說我的體會。
通脹之後辛巴威本國貨幣廢止流通了,目前主要流通的貨幣是美金,混用一部分南非蘭特和鄰國尚比亞,博茲瓦納,馬拉威的貨幣。前段時間聽說辛巴威政府把人民幣列為第六種正式流通的貨幣,不過至今沒有在任何地方看到。
高通脹一般被認為是社會混亂的導火索,但是辛巴威至今沒有發生任何動亂,社會治安也很好,辛巴威是非洲為數不多的可以在深更半夜放心大膽的在街上走的國家(你說南非經濟發展好?在南非半夜上街,你是在賭命。。。)這除了歸功於英殖民時期建立的相對完善的司法執法體系外,更重要的也是辛巴威人民天性善良和睦。
在政治上講,辛巴威至今是個獨裁國家,總統穆加貝擁有絕對權力,很多人,尤其是城市居民也未必真心擁護他,但是面對他的軍隊,不敢反抗。去年辛巴威大選,我問了很多當地人為什麼投票給穆加貝,他們大多告訴我說因為穆加貝有軍隊,如果他落選,可能會發生戰爭。這並不是無端猜測,上一次大選時穆加貝製作了很多假選票,被反對黨發現了,穆加貝索性出動軍隊,要剿滅反對黨,反對黨領袖嚇得跑到了尚比亞,後來南非總統祖瑪帶著南部非洲六國元首一起出面調停,最終同意讓反對黨領袖做總理。不過這個總理做的也是夠憋屈的,據說國防部長某次有一份文件要總理簽字,總理拒簽,國防部長直接用槍頂著總理的腦袋逼他簽。
值得一提的是,辛巴威的政治並不像樓上有些人說的那麼黑暗,至少人們確實有投票的機會,而且也的確有很多人告訴我他會投票給反對黨,以年輕人居多,他們期待反對黨會給這個國家帶來一些改變。目前城市裡的年輕人大多支持反對黨,但是對於一個城市化程度極低的國家來說,決定選舉結果的,是廣大農村,而農村地區的人大多還對穆加貝帶領他們打敗英國人心心念念。
在這裡講一則趣事吧,去年總統選舉之前,穆加貝發表電視講話,大意是:你也可以選總統,他也可以選總統,我為什麼不能指定我老婆當總統呢?老頭兒看來年紀大了,腦子也不清楚了。
和非洲絕大多數國家一樣,辛巴威的社會構成比較複雜,既有現代性的政府和司法體系,也存留有原始社會性質的社會組織,至今在辛巴威農村地區,酋長依然擁有糧食分配,懲罰犯罪等等權力,而且酋長的位置是世襲制的。酋長往往在一個地區擁有極大的影響力,今年上半年,我們所在地區的酋長去世,他沒有兒子,所以他的弟弟繼位,當地政要,主要企業領導都出席了葬禮。而總統穆加貝也樂於通過酋長來控制農村地區,上一次大選期間,穆加貝就曾經給各個酋長贈送汽車以換取選票。
經濟上來說,自從趕走白人之後,經濟一直在倒退,這一方面是因為西方的經濟制裁,另一方面也是當地人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資金上,都無法經營大規模農場。辛巴威以前號稱非洲的菜籃子,是非洲糧食主要出口國,現在糧食卻不能自給,農業生產極度凋敝。由於農業水利設施的年久失修,農村的大部分地區現在都只能在每年九月份的時候下種,趁著雨季種植一季玉米。失去了農業的支撐,工業生產也逐步萎縮,我在這裡的兩年多時間裡,已經有包括國家礦業在內的好幾家大公司倒閉。目前木塔雷地區的鑽石開採,主要由中國人進行。某次我們去當地一家公司考察,該公司的人全程拍照錄像,並且直言:在辛巴威開公司,要是不跟中國人打交道,一般這公司也不怎麼樣。饒是這樣,辛巴威政府還在計劃進行大規模的國有化和本土化,目前已經規定所有新註冊的公司,必須由辛巴威當地人控股,持股至少51%,外資占股不超過49%。對已經成立的外資公司,無償徵收51%的股份,由辛巴威政府持股,只是這一規定目前還沒有大規模實行。
從基礎設施上來說,以前英國人留下來那點家底,現在也基本掏空了,以首都哈拉雷的自來水供應為例,以前英國人建有四個取水泵,目前已經只剩下一個可用了,這導致首都地區的自來水供應基本癱瘓,家家戶戶基本只能靠井水。英國留下的高速公路目前狀況尚可,首都哈拉雷到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約(白人統治時期首都)的高速公路近期由一家南非公司投資進行改造,收取養路費。目前辛巴威交通部還在計劃新建五條高速公路,全部為BOT模式,但是因為各方對辛巴威經濟前景不看好,投資意願不強,這一計劃能不能實現還未可知。
辛巴威的基礎教育做的還算可以,公立學校雖然條件和教學質量都比較差,但是基本能夠滿足識字率,到中學階段,學費就逐漸成為一筆比較重的負擔,所以普通當地人能夠上一到兩年中學再退學的就算是上學比較多的了,更多的上了幾年學連英語都說不順溜。也有高檔的私立學校,校車都是美國標準的,當然那是少數有錢人家的孩子去的。
醫療條件相對比較差,我們所在的小鎮有一家公立醫院和一家私立診所,但是都沒有常駐醫生,醫生都是巡迴出診的。某次我們一個同事高血壓,我帶他去醫院,護士找血壓計找了半個小時,後來告訴我們,整個醫院只有兩個血壓計。X光機早就不能用了,其他很多設備也已經損壞了。私立診所倒是條件挺好,醫療器械也比較新,只是規模較小,但是收費極高,拍一張胸透要收120美金,絕非普通當地人能夠承受。除此之外,80多公里之外的煤礦上,有一家礦業醫院,據稱條件不錯,我沒有去過,具體情況不清楚。再然後就得到三百多公里之外才會有醫院了。
總體來說,目前普通辛巴威民眾的生活處於基本能夠維持生活的水平,餓是餓不死,但是指望有什麼享受型消費就不可能了。一旦家裡有人生病或是發生其他變故,基本不可能有錢應對。不過相對於大多數非洲國家來說,辛巴威還算好,至少文明開化程度比較高,社會穩定,沒有動亂,也鮮少發生惡性犯罪。很多辛巴威人至今還認為在非洲,南非經濟第一,辛巴威第二,實際上現在莫三比克,尚比亞,博茲瓦納,衣索比亞等國發展都比辛巴威要好。
我對辛巴威的印象還是相當不錯的,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相對於其他非洲國家的人來說,人民也較為勤勞,有一次跟一個歐洲人聊起這個國家,他就直言,辛巴威什麼都好,就是總統的腦子不太好。可惜總統個人權威過高,除非他死了,否則很難有什麼改變,好在他也的確年紀大了,估計也命不久矣,而兒子年紀還小,要接班估計也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