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皂前有很多準備工作,但是只要按照配方比例和具體流程操作就絕對不會失敗的。但是還有很多朋友會問我為什麼會做失敗,所以我發現大部分失敗的原因還是發生在Trace這個環節。而TRACE具體程度這個也是書上教不了的,只能通過實踐和經驗來掌握。
手工皂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油和鹼在低溫環境下進行皂化反應,而生成了冷制皂。反應原理是:
水解的化學式:油脂+水→脂肪酸+甘油(丙三醇)。而皂化的化學式是:脂肪酸+鹼→皂
好了知道了冷制皂的製作原理後,我在這里要強調一個概念「TRACE」
什麼是冷制皂的「TRACE」
trace 英文直譯過來是:痕跡(名詞),它代表了手工皂DIY過程中皂液的一個標志性的狀態。 簡單的說:當皂液經過反復攪拌、開始變稠(類似於可以流動的酸奶),用攪拌工具挑起來再滴下去、皂液表面出現清晰的「痕跡」的時候,就叫trace了,這 個狀態說明皂液已攪拌好,可以停止攪拌、進行超脂、入模等後續操作。trace是個臨界點狀態,皂液不會長時間保持trace狀態,所以針對trace、 有以下幾種情況!
trace不夠,油水分離——用攪拌工具把皂液挑起來再滴下去、皂液表面沒有出現清晰的「痕跡」 一般而言,不能trace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1 配方稱量有誤,這個是人為不小心或者稱量用具有問題造成,這個出不能trace的問題比較少,因為即使是有一些誤差還是會trace,只是以後的品質無法 保證。
2 配方INS值太低,配方中使用了高比例的軟油,清爽油脂多的配方trace就比較慢,因為現在氣溫很高,只要是配方沒有錯,即使慢trace的配方一般幾 十分鐘也應該出現。這個初學者一般不會遇到,即使是70、80也一樣會trace,只是時間問題,
3 溫度,現在這個夏季天氣的溫度很高,應該不會是這里的問題。攪拌時環境溫度太低、導致皂液溫度過低。
補救措施: trace不夠相對來說還是很好補救的,就是繼續攪拌,直到真正trace為止。
trace過頭——皂液象黏黏糊糊的膏霜了,用攪拌工具把皂液挑起來,皂液流動不暢,很難滴下去 容易出現trace過了的狀況有:配方中使用了高比例的未精製油脂,配方中使用了高比例的硬油,使用電動攪拌工具來攪拌皂液 trace過了的後果就是: 皂體因為過於粘稠、入模以後無法排出氣泡,使得成品皂質地粗糙。
補救措施: trace過了很難補救的很好,只能快速入模、or乾脆手工造型(搓圓球等等)。
所以:「TRACE」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少也不能多,而在冬天北方地區做手工皂的朋友更要關心室溫和保溫問題,因為溫度過低會影響冷制皂的造化反應導致失敗。當這些基本問題掌握後,只要配比沒問題,你就能做出一款稱心滿意的冷制皂了,記得從脫模到使用要等夠一個月或以上才能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