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最新T-14坦克方案曝光 外形科幻
2015年5日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中,俄羅斯T-14坦克高調亮相,賺足人們的眼球。
2009年,烏拉爾廠根據軍方的要求,著手準備開始新的主戰坦克研製。其首選是進行了多年的T-95坦克項目。不過T-95在2010年的國家靶場測試中並沒有達到俄軍方的要求。T-95使用的大口徑坦克炮擁有足夠的威力,但會帶來機動性差、攜彈量不足、使用維護成本過大等一系列問題。並且T-95堆砌了過多新技術,成本高昂,在這次國家靶場測試後就終止了。
T-95下馬後,就剩下兩種選擇:研製一種全新的坦克或者繼續改進T-90A。
T-90A的坦克改進主要集中在防護性和電子設備兩個方面,但仍然無法有效應對西方先進坦克的威脅。並且其採購單價從2004年的3600萬盧布一直飆升到1.18億盧布,於是便有了2011年3月俄羅斯陸軍總司令波斯特尼科夫上將痛斥T-90A「質次價高」的一幕。在這之後,俄羅斯陸軍停止了T-90的裝備採購計劃。
T-95和T-90先後被否,於是2011年之後,烏拉爾廠集中精力研製全新坦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新坦克的研製中嚴格控制成本。
通過與T-90A的外形對比,可以發現T-14的車長比T-90A增加了50厘米左右,底盤高度增加了20厘米左右。再加上加掛的附加裝甲、主動防禦系統的話,戰鬥全重肯定將超過T-90AM的48噸。採用無人炮塔能節省大約7噸裝甲,底盤幾何尺寸的增加而導致的增重則在3噸左右。新增加的輔助動力系統及其他控制系統的質量在1噸左右。那麼3噸多的質量裕度可以用於增強底盤的防護。
據俄媒報道,「阿瑪塔」坦克底盤抵抗穿甲彈的能力等效於600毫米左右的均質軋制裝甲,這個指標算不上很好。即便加上附加的「化石」反應裝甲,T-14底盤的抗穿能力也未必會好到哪去。這裡需要釐清重型爆炸反應裝甲的抗穿能力。重型爆反的抗穿機理是反應裝甲與來襲穿甲彈發生碰撞後爆炸,用爆炸的衝擊波影響穿甲彈彈芯的著靶姿態。穿甲彈射擊加掛反應裝甲時所穿透的裝甲厚度,減去射擊未掛反應裝甲時所穿透的裝甲厚度,即爆炸反應裝甲抗穿甲彈能力。
底盤乘員艙雖然減小了坦克正面所需的裝甲防護面積,但是對側面的防護要求卻大幅度提高了。一旦側面裝甲被擊穿,很可能出現前排兩人被穿「糖葫蘆」的情況。乘員艙的側面防護需要能夠防小口徑脫殼穿甲彈近距離攻擊和串聯戰鬥部反坦克火箭彈的攻擊。保守估計,側面防穿指標在2000米120毫米以上
T-14的火控系統基本與T-90AM相同,一樣採用了豪華的雙熱像儀配置,只是將炮長鏡挪到了炮塔左側正面。為了進一步提高射擊精度,T-14坦克還在蘇/俄坦克史上頭一次配備了橫風傳感器。
T-14坦克出現後,不少人將其稱之為四代坦克。回顧四代坦克概念提出的歷史和近二十多年的發展,僅憑無人炮塔和底盤乘員艙的布局,恐怕不能輕易下達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