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突破中亞的戰略因中國崛起而慘遭失敗

@ 2015-12-20

911事件爆發後,美國大舉進軍阿富汗,長達13年之久的阿富汗戰爭就此開啟。

在一般人看來,美國進軍阿富汗,無非是要剷除本拉登的基地組織,以及庇護它們的塔利班。這種看法倒也沒錯,但絕不是美軍此行的全部原因。

在上一節《地緣政治57: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真實目的》一文中,雲石君曾專門撰文分析過:要是單單只為了消滅基地,美國是沒必要出動十多萬大軍,在八竿子打不著的亞歐大陸腹地一呆就是十多年之久的——性價比實在太低。美國之所以願意殺雞用牛刀,歸根到底是想以此為契,一舉改變亞歐大陸腹地的地緣政治格局。

阿富汗地處中、俄、伊三大地緣勢力交匯,這種特殊地緣區位,決定了它的歸屬,會對亞歐大陸內部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顛覆性影響。如果美國能在這塊四塞之地站穩腳跟,就等於在三大勢力的後院撕開了一道口子,中俄以及伊朗的國家安全形勢將會受到巨大挑戰。

阿富汗地緣區位極為特殊,它既是中、俄、伊斯蘭三大世界級勢力的交匯之處,又跟三者的本部核心區相隔萬里。這種格局,導致了任何一股周邊勢力,都不可能對它實現穩定掌控。在之前的《地緣政治56:阿富汗為何會被稱作「帝國墳場」?》一文中,雲石君曾經以蘇聯侵略阿富汗失敗為例,證明了在這塊特殊的地緣板塊,任何一方勢力想實現對其掌控,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即便是蘇聯這樣與阿富汗接壤的超級大國,在經營這個國家時,其耗費也非常巨大,而且獲得的統治基礎非常薄弱。一旦其它勢力稍做幫助,土著勢力立刻就能將它會將它拖入泥潭。

蘇聯已經是前車之鑑,美國的國力雖然遠在當年蘇聯之上,但在與阿富汗的地緣關係上,本土遠在西半球的美國,較之蘇聯又大為遜色。所以總體而言,美國經營阿富汗的難度係數,還真不比當年的蘇聯低多少。所以,即便美國有能力壓制塔利班和基地,但只要有周邊勢力添亂,美國也有極大機率重蹈蘇聯覆轍——當年就是美中等國暗中支援阿富汗反蘇勢力,最終把蘇聯坑了個稀里嘩啦。

鑒於阿富汗的地緣區位,無論是中國、俄羅斯還是伊朗,都不可能樂見美國在此立足。如果這三方出手拆台,美國步蘇聯後塵幾乎是板上釘釘。

不過,美國卻阻止了這種局面形成。而美國之所以能做到,絕不是因為其人品爆發,而是跟她強大的國力息息相關。

發動阿富汗戰爭時,美國國力正值如日中天。經過柯林頓時期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美國國力已經達到了頂峰。

而反觀其它能介入阿富汗的主要勢力:俄羅斯在冷戰落敗後元氣大傷,整個90年代又深陷泥潭不能自拔,連區區一個車臣,都打的自己傷筋動骨,而俄羅斯應對科索沃戰爭時的窘迫,更加證明它已徹底沒有了當年超級大國的風光。

至於中國,雖然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國力大有增長,但畢竟起點著實太低,較之於美國這個世界霸主,仍有千萬里的差距。

當然,還有一個伊郎——可是,連中國和俄羅斯都不足以跟美國叫板,伊朗還敢怎麼樣?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悍然划下反恐紅線,勒令各國政府必須不得與阿富汗反美武裝——好吧,就是恐怖是有任何勾搭,否則就是美國之敵。

這種攤牌在國際關係中是十分罕見的。因為只有實力超絕,才敢做出這種非敵即友威脅——否則必遭各國圍剿。在中國歷史上,戰國中後期的秦國曾經這麼干過,而2000多年後,美國也獲得了類似於當年秦國的地位。

當然,美國人之所以敢冒這個天下之大不韙,是因為他對自己的實力有充分的自信。而它的自信也確實沒有錯,發動阿富汗戰爭時的美國,確實已經強大到讓世界各大勢力都噤若寒蟬的程度。美國此令一出,反恐立馬成為世界各國的「政治正確」,沒有任何國家膽敢補充。美國由此獲得了在不受其他勢力牽制的情況下,專心剿除阿富汗反恐武裝的機會。

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此時的美國,在戰場上步步緊逼,不斷鞏固對阿富汗的統治基礎。並且還以阿富汗為基地,開始向中亞滲透,並在烏茲別克、土庫曼等國掀起了一陣顏色革命的浪潮,並且對伊朗形成弧形包夾。

而這也正是美國在阿富汗興師動眾的真實目的。阿富汗本身只是塊貧瘠封閉的死地,與美國更是八竿子打不著。美國不惜重金強力經營,其真實目的絕不是反恐報仇這麼簡單——殺雞焉用牛刀?美國這麼做,根子上是想藉此機會,在中俄伊的後院中央開花,進而四面突破,徹底顛覆亞歐大陸內部的舊有地緣政治格局。

可是,美國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中亞顏色革命只是曇花一現,一度風光無限的親美勢力沒多久就黯然下台;至於伊朗,雖則極端危險,但最終也沒有變天。

為什麼是這種結果?

首要原因是俄羅斯的全力抵抗。中亞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伊朗也是俄羅斯的南線重要緩衝,中東戰略的重要助力,俄羅斯豈能眼睜睜的看著它們被美國人奪走?

但俄羅斯畢竟已是昨日黃花,雖然大國底子還在,但想憑一己之力挫敗美國,依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美國之所以敢孤軍深入阿富汗,甚至打中亞的主意,就是看透了俄羅斯已沒有將自己拒之門外的能力。

可中國的異軍突起,卻大大超出美國所料。就在美國經營阿富汗的這些年間,中國經濟以火箭般的速度高速增長,國力跳躍式上升。

在家底攢到一定規模後,中國開始以經濟為牛刀,拓展對中亞的地緣影響力。

雖然在中亞問題上,俄中兩國也有著一系列的結構性衝突,但在擋住美國人這一點上,兩國的利益完全一致。

中俄的合作,使美國的中亞戰略陷入困境。俄羅斯與中亞在地緣關係上的緊密程度遠非美國能比,這也就意味著,俄羅斯對中亞有著天然的地緣影響力。雖然,之前這種政治影響力出現些鬆動,但這相當程度上時俄羅斯經濟崩潰所致。而隨著中國的進入,這一缺陷很快被中國所彌補。

政治上,中亞天然受俄羅斯影響,經濟上,中亞與中國的關聯又日趨緊密,在政治經濟與中俄高度關聯的情況下,美國再想打中亞主意,便失去了可乘之機。

而在伊朗方面,中亞的顏色革命以失敗告終,標誌著俄伊之間的天然地緣通道依然存在;而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又給了伊朗輸出石油換取資金機會——這使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影響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政權依然能夠維持下去

當然,美國畢竟是首屈一指世界霸主,它划下的阿富汗反恐紅線,中俄不會輕易去逾越。但在反恐的紅線之外,美國對中俄在中亞和伊朗的反擊,則就無可奈何了。

而這種無可奈何,也就宣判了阿富汗戰爭的失敗。就經濟層面而言,阿富汗的地緣環境,決定了美國經營這塊飛地,非但無法得到任何直接經濟回報,反倒要不間斷的耗費巨額資源——美國與阿富汗完全沒有任何地緣聯繫可言,美國在當地的影響力,完全靠重金投入維持。只要美國的真金白銀一中斷,阿富汗用不了多久就會回歸傳統地緣政治軌道——沒有任何地緣通道的美國,對阿富汗的影響會很快煙消雲散。

當然,如果能夠在阿富汗實現中央突破,進而攪亂中俄伊的大後方,撬動中亞地緣政治格局,那美國的銀子花的倒也算值。但如若不能,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阿富汗戰爭無法達到目的,反倒成為消耗美國實力的泥沼。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吸血效應越來越明顯,最終使美國人不堪重負。及至本拉登被擊斃,美國總算逮到個體面收場的理由,歐巴馬趕緊宣布戰爭勝利,並開始從阿收兵。

由於美國與阿富汗毫無地緣關係可言,隨著美軍撤出,美國對阿影響力也就逐漸衰退。可以想像,未來的阿富汗,又將重新成為周邊地緣勢力的舞台。

對中國而言,以現代文明發展水平,中阿間的地緣關係已不再像農耕時代那樣極端疏離,完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使二者的交流更加緊密;而中國今非昔比的國力,使中國拓展對阿影響力時更有底氣。

不過,就雲石君看來,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並未對阿富汗展現出特殊的興趣。雖然中國對阿富汗的經濟投資在持續增長,可是中國並未重新開放連接兩國的瓦罕走廊通道,也沒有修建道路交通設施的激化,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也沒有選擇路過阿富汗。

中國為什麼不願對阿富汗重點經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