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剛剛公布的數據,在2015年,「韓國製造」在武器領域採購日益增加,有6家韓國公司進入了全球前100位的行列,去年它們的銷售總增長為10.5%。這對於一個相對狹小的韓國來說絕對是不錯的成績。單就其出口成績來說,成績單也相當的好看,賣了F/A-50將近20多架,還成功的賣給了印度K-9自行火炮,而且正在和美國企業聯手試圖競標高級教練機T-X項目。
這一切看起來都非常的好,幾乎可以說這是在實踐著韓國自身再創「第二個漢江奇蹟」重要時刻。不過韓國國際貿易研究院的研究委員李鳳傑介紹稱「中國製造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我們已經在中國身上吃了太多的虧了!」。就在前不久韓國的鐵路企業緊急開展了一次請求政府支持的記者座談會,控訴中國的軍工企業竟然加入鐵路行業中,而中國的軍工企業在大型裝備的製造領域有非常高的建樹。在國際競標中,韓國每次都會輸給平均報價低出20%的中國企業。
並且中國還搶走了韓國「造船強國」的頭銜。以訂單餘量為準,中國在2010年之後一直高居第一,期間中國還正逐漸蠶食韓國憑藉高技術壁壘占據的海洋成套設備領域。韓國憑藉世界最強競爭力而引以為傲的石油化學及鋼鐵等行業也正遭遇中國的競爭。「這不過就是幾個方面而已,這些基礎領域由於一直有中國政府在其中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支持,所以必然會有如此好的成績」,延世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成太胤說。
「雖然我們的K-9成功的外銷土耳其和印度,不過這些都是我們用經濟代價換來,而我們自己的K-9也並非是完全的韓國製造, 因為韓國自己不具備生產大口徑火炮鋼的能力,發動機採用的德國MTU公司的MT881Ka500V8水冷柴油機,傳動裝置為美國的阿里遜公司的X1100-5A3式全自動傳動裝置。這些都不是我們自己能夠生產的」成太胤接著對媒體表示稱,「在我們高端教練機F/A-50的製造問題上也一樣,7成的設備依賴進口,但是中國的產品完全不同,他們自己都可以造。我們能夠出口,完全仰仗於美國的光環。」
不只是在這些傳統重裝備領域,韓國正在失去市場。在相當於韓國經濟「最後堡壘」的半導體產業,中國的增長勢頭也頗為不同尋常。中國是占據全球存儲晶片市場一半以上的最大消費國,但自給自足率卻只有20%,因此中國政府去年籌集1200億元人民幣(約合21萬億韓元)規模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開始對半導體事業進行全面支持。再加上各種中國企業和基金的投資支持,中國正在大規模收購各國的半導體生產和設計企業。「我們的三星正在失去全球市場,如果不抓緊發展,以後我們用的手機,電腦,甚至我們戰車的核心設備,都將會是中國造的!」現代經濟研究院研究院韓載鎮研究員不無憂心的說。
這只是韓國媒體梳理匯總的幾個方面,還有很多領域小編可以提韓國人數數,我們現在有神舟飛船,韓國的羅老號現在還不算成功,更不要說火箭本體還是多國支援下造出來的,中國的無人機已經占領了全球小型無人機市場的70%,在這個領域韓國還是默默無聞。當然,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人才的競爭,韓國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中國還在大肆引進全球的各種人才。這些都是韓國需要面對,也是"韓國製造"無法逾越的山峰。就小編個人看法,韓國人應該放棄跟著美國走的一邊倒策略,加入中國製造大船,未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