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格局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一個國家的戰爭實力仍然要看軍事戰略投送能力的強弱。軍事評論員高峰解釋稱,戰略投送力量是形成戰略投送能力的主體,建設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投送力量是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共同目標。而綜合來看大型交通工具未來仍然是主要的戰略投送手段。那麼中國是如何評估自身的戰略投送能力呢?
中國國防大學近期發布的《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4》,就中國戰略投送能力建設的軍民融合建設現狀、存在問題等進行了專門介紹。報告認為我國目前建成的立體交通網為推動軍地一體的戰略投送力量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民用運力助推軍隊戰略投送能力提升。同時,目前我國我軍戰略投送工具研發與生產在數量和質量上嚴重滯後於發展需求,大型海空投送工具數量少。
報告指出,我國立體交通網絡建設快速發展,交通運輸逐步由單一形式的地面交通發展到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綜合方式的立體交通。截至2013年年底,鐵路運營里程突破10萬公里,高鐵突破1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0.4萬公里,居世界第一;水路方面,民用運輸船舶擁有量近20萬艘,萬噸級深水泊位數位居世界前列;民航擁有1000多架先進主力飛機,形成了發達的世界性航空運輸網。國家立體交通網絡建設快速發展,為推動軍地一體的戰略投送力量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軍事評論員高峰稱,二戰以後的多場區域戰爭,都證明了戰略投送能力和擁有暢通戰略投送通道的重要性,這一點俄美兩國分別在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都吃過虧。中國軍事戰略學者會從中吸取很多經驗。國際觀察家認為,中國正在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軍事戰略投送能力的建設。像運20大型運輸機的研發證明中國對該戰略的高度重視。
那麼國外又如何評估中國的軍事投送能力呢?首先是本土調動投送。日本《每日新聞》指出,中國高鐵的速度世界領先。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軍方正在圍繞高速鐵路開發新的戰略戰術,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目前中國共有七大軍區,但能用於戰略機動的兵力並不多,高鐵建成可以讓用兵有更多彈性空間。未來中國高鐵系統將形成所謂的「四橫四縱」,龐大的鐵路網,也很難讓對手一時間徹底破壞。16節的高鐵車廂,將能乘載1100人左右,搭配輕型武器。十萬大軍的千里調動,不會超過半天。
其二是遠程投送和遠海登陸戰的需要。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一支世界最大規模的動員船隊,這支船隊的總噸位和數量上都居於世界首位。中國的動員船隊在戰時具有極高的作戰價值,大量的貨櫃船、滾裝船、多用途船、散貨船和雜貨船在戰時可作為直升機航母、醫療船、運輸船和訓練艦使用,以中國1500艘大型貨櫃船、滾裝運輸船為基礎,可在短時間內全部改造為直升機航母。而最特別的是,國防動員船對現代登陸作戰的巨大支持作用,據推算,目前,中國動員船隊可具備1周內200萬人登島能力。
中國大規模的軍地聯合投送嘗試是在2009年8月的解放軍「跨越-2009」 演習中,由於參演部隊包含4大軍區的4個建制師近5萬人,另有6萬台車輛和大型裝備參演,為此解放軍首次大規模動員民用運輸力量,部隊除乘坐空軍運輸機外,還徵用民航客機和貨機,人員運輸全部使用客車車廂,大型武器裝備使用平板車車廂,包括使用動車組輸送輕裝兵力。
結語:未來提升中國軍事投送能力的著眼點是挖掘民用運輸力量潛力,加大民用運輸工具貫徹國防要求力度,有計劃地改裝一批適合軍事運輸的大型民用飛機、船舶和平板拖車,建立戰略投送後備機隊、船隊、車隊,並納入國家戰略後備力量體系。2012年8月在山東煙台港首航的客滾船「渤海翠珠」號,這艘中國規模最大、遠航能力最強的3.6萬噸的民用客滾船,在設計建造中貫徹了國防要求,可成建制投送部隊人員和重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