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內戰也由此開始,從此戰事愈演愈烈,從最初局部小規模衝突,到了今天僅以內戰稱之已不準確,也許稱為敘利亞戰爭更為合適。
敘利亞戰爭中各派使用武器裝備非常雜亂,特別是輕武器,幾乎就是「萬國貨」,其中就包括各種型號的大口徑狙擊步槍。
所謂的大口徑的狙擊槍,也稱為反械材步槍,屬於冷戰之後興起的一種武器。其實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二戰早期的反坦克步槍。反坦克步槍曾經盛興一時,後來隨著坦克技術的進步,它失去了價值,二戰中後期即被淘汰,戰後也沒有再發展。直到冷戰之後,隨著防彈衣等防護裝備發展與普及,一般的狙擊步槍威力不足地問題顯現出來,反坦克步槍的變種--大口徑狙擊步槍應運而生!
目前世界上的大口徑狙擊步槍主要以12.7毫米口徑為主,最大口徑的狙擊步槍可達20毫米。比如:美國巴雷特公司1999年推出的M99型,別名BIG SHOT,取英文「威力巨大,一槍斃命」之意。
原本大口徑狙擊步槍只能算是技術探索型的研發,數年間推出的型號不少,但僅少數型號能獲得軍方採購,且採購量都不大,帶有明顯地試驗性,然而在近年的敘利亞戰爭之中,大口徑狙擊步槍成了大受歡迎的裝備,如今幾乎可以在戰場上發現各種型號的大口徑狙擊步槍,其中最讓人意外的,竟然有中國的M99式!
中國的M99式,別看名子與巴雷特公司的產品相同,實則沒有任何關係;它從外形上似類於英國的AS50,但二者依然沒有親戚關係,只是採用了相同的氣吹式原理。
按著廠方的介紹,它為一款性能先進、用途廣泛、精度高、射程遠、重量輕、結構新穎、性能可靠、易維護的半自動狙擊步槍。它的大威力源於其使用的12.7毫米系統槍彈,包括多種型號,其中穿甲燃燒彈,500米的距離90度著角可擊穿厚度為15mm的均質鋼板。使用穿甲爆炸燃燒彈,可在800米處,以30度著角,擊穿10mm均質鋼板。
這種大口徑狙擊步槍最早在1999年公開露面,後來又幾經改進,先後發展出M06,QUB09,不過直到近年才列裝。比如:2012年烏魯木齊特警隊在展示裝備時,公開展示了M99,只是它被稱為:反器材步槍。
M99的編號實際也表示它為可供出口的型號,只是讓人沒有想到的,國內才剛剛列裝的東西,竟然已經實現了出口,2013年時,即有照片證明它已經在敘利亞戰爭之中被使用。顯然目前無從知道它是如何進入敘利亞的,畢竟中國並沒有向敘利亞出售它的記錄,也許是通過某個中間人。
從目前的情況看,敘利亞交戰各派都非常喜歡大威力的裝備,已達痴迷的程度,對於M99之類的大口徑狙擊步槍更加偏受。
敘利亞戰爭特點就是混戰,武裝派系多如牛毛,關係錯綜複雜,以爭奪城填為主要目的,這自然讓步兵成為主角,狙擊手更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如果僅僅以殺傷人員為目標,以前的舊狙擊步槍也許夠用,但是對付非人體目標,那就成了問題。尤其是配有輕裝甲目標,根本無能為力,可是這類目標往往是高價值的,比如:停機坪上的飛機、輕型裝甲車輛、各種設施及設備。
這時大口徑狙擊步槍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它原本就是趕這個的,它的另一個名稱叫:反器材步槍,以摧毀1到2公里內的輕型裝甲防護的目標。它擁有非常大的射程,為此往往配備8倍以上的瞄準鏡,幾乎被狙擊手發現的目標既處於攻擊範圍內。它的威力更大,有效射程內,即便目標穿上防彈衣,也可以保證一擊必殺;距離近一點,對裝甲防衛的車輛也依然有限;巷戰之中,建築物也變得只能阻檔視線,而不是能提供有效的掩護。
當然了,大口徑狙擊步槍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笨重,往往重達十幾公斤以上;射速低,往往只有能手動或半自動射擊等等,也因此決定了,它只能算是輔助性的裝備,而成不是主戰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