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沙特終於出手,包藏幾多禍心。

@ 2015-12-18

沙特在打擊ISIS一事上絕非真心,甚至可以說,這個最大的遜尼派王國根本便是ISIS之所以壯大、敘利亞戰局之所以久亂不平的原因。

(2015-12-18)

12月15日,沙烏地阿拉伯單方面宣布,將組建涵蓋34個國家的反恐聯盟,打擊在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埃及、阿富汗等國的恐怖組織。然而諷刺的是,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印尼等一些被列在名單內的國家在接下來兩天內隨即表態,自己對所謂聯盟成立之事毫不知情。

近期以來,在ISIS看似已成瓮中之鱉後,各國都先後涉入敘利亞境內的戰局,參與這場頂著所謂「打擊ISIS」之名義的戰爭。然而在各國暗自算計為自己謀利時,又有誰是真心打擊ISIS的呢?

可以肯定的是,分析目前各國所作所為,沙特在打擊ISIS一事上絕非真心,甚至可以說,這個最大的遜尼派王國根本便是ISIS之所以壯大、敘利亞戰局之所以久亂不平的原因。

今年3月起,沙特為打擊異己勢力而對葉門實施軍事干預。圖為穆罕默德王子

缺失的一環,幕後黑手沙烏地阿拉伯

沙特這類地區性大國在中東的各種挑唆行為一直未被國際社會注意。自2015年6月,沙烏地阿拉伯國防部長穆罕默德王子出人意料地前往聖彼得堡和普京會面之後,沙特王室便精心製造了一派與舊日死敵俄羅斯修好的勢頭,商量從俄羅斯進口100億美元軍火以及建築核電廠的可能。今年下半年中東各國領導先後前往俄羅斯與普京會晤,一時之間似乎中東與俄羅斯即將促成聯盟,以掎角之勢抵抗恐怖組織等不穩定因素的威脅。可接下來幾個月內沙烏地阿拉伯的所作所為卻將這「示好」背後的虛偽體現地淋漓盡致。

介於宗教和地緣政治原因,沙烏地阿拉伯一直都是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什葉派政權國家境內遜尼派反對軍的最大資助者之一。敘利亞的內戰持續幾年都未能終止,中東什葉派政權治下多有遜尼極端宗教主義恐怖組織滋生,也和沙烏地阿拉伯脫不了干係。

1950年代初期,穆斯林兄弟會因行刺納賽爾未果而被埃及政府封殺。CIA開羅基地主管Miles Copeland的安排下,其成員被轉移到沙烏地阿拉伯。1954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室幫助重建了穆斯林兄弟會,自那時起,極端恐怖主義便和沙烏地阿拉伯原有的原教旨主義之間有了不少參染,後來如本拉登等人也是這個「聯姻」之下的產物。

自1970年代晚期薩勒曼尚身為利雅得市長之時起,便曾被任命掌管包括TWRA(Third World Relief Agency)在內的多個伊斯蘭保守慈善組織,而這些組織時候也被發現是基地組織最主要的金主。在2003年美國軍事干預伊拉剋期間,基地組織也乘勢進入伊拉克,隨後演變為IS(伊斯蘭國)。IS在敘利亞內戰期間趁虛而入,占領了大片石油礦產豐富的地區,並更名為ISIS。

沙特國王薩勒曼

石油財富促使沙特屢施惡行

掌握著宗教的詮釋權利也即意味著話語權和影響力。對於傳統意義上的遜尼派第一大國沙特而言,什葉派政權的坐大是不可容忍的。考慮到遜尼和什葉一千多年的世仇,沙特資助這些以「聖戰」為名的組織除了鞏固自己在中東地區的領導地位以外,還是在於石油這「黑色黃金」所帶來的巨大財富。

展開地圖便可一目了然,受沙特資助的ISIS以及武裝反對派組織所占領的地區都是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石油主產區。沙烏地阿拉伯在幕後資助ISIS和反對軍等勢力的同時,也在一個一個地控制著這片地區的石油資源。另一方面,此前OPEC各國在沙特的帶領下降低油價擠壓北美頁岩油、沙油市場的舉措,便也和沙特的政策連上了關係:沙特王室想要得到的是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掌控權。在考慮到沙特王室最想要達到的目標之後,其舉措也就可以理解了。

俄羅斯正在進一步擴展阿薩德政權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在ISIS即將被驅逐出敘利亞之時,歐美為了分羹也在這個關口派兵參與。15日,美國國務卿克里發表言論,稱接受俄羅斯立場,不再將阿薩德下台作為根本原則。但是鑒於美國內部對此事尚有分歧,眼下部分言論認為西方將與俄羅斯達成緊密合作聯盟的看法恐怕仍然稍顯樂觀。儘管如此,ISIS在敘利亞境內被驅逐卻是指日可待。

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沙特雖然偶爾為歐美提供打擊ISIS的情報(針對不危害到自身石油利益的地區),但一方面是沙特與歐美的聯盟僅處於戰略層面,在如進軍敘利亞等具體事項上未必能和歐美站在一體,另一方面則是沙特與歐美的另一鐵桿盟友土耳其之間有著意識形體和利益分割上的巨大分歧。土耳其和沙特同為遜尼派大國,但雙方都絕不會甘心屈尊對方麾下,稱呼對方為哈里發;利益方面,土耳其妄圖中東霸主的地位,一邊緊跟歐美博取支持、另一邊由貿然南進,這顯然和沙特所謀劃的中東布局有不少偏差。這也是沙特絕不會和土耳其之間有實際合作可能的原因。

對沙特而言,通過ISIS從而間接的掌控敘利亞境內石油資源固然是現有手段之一,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會義無反顧地挺ISIS到底,尤其是考慮到近一兩周西方輿論和政界開始對沙特有了轉壞的局勢。鑒於這種理由,沙特組建伊斯蘭反恐組織聯盟的本質便可以分析清楚了:阻礙俄羅斯在進駐敘利亞之後攜什葉之弧,以戰火蔓延的方式威脅到沙特在中東的勢力。與其說這個聯盟所反對的對象是ISIS,倒不如說是為了穩固沙特的利益來阻礙俄羅斯甚至是歐美勢力在中東的擴散。

敘利亞亂局由政府軍和反對軍的內戰演變至今日之複雜情形,其中間的來龍去脈絕非一方因素便可以說明。美國與俄羅斯在這之中的大國博弈、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上千年的糾葛、百多年來伊斯蘭勢微後原教旨主義的興起等固然都是極為重要的原因,但在這些「大情形」之下,沙特等地區性大國也在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將他國政權以及平民百姓置身於苦難而不顧。當土耳其在妄人埃爾多安的帶領下東西跳梁,吸引了大量媒體曝光之時,沙特等國骯髒的隱形外交也需大肆批判與揭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