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富翁的遺囑,竟改變無數家庭命運。(圖/英國那些事兒)
1926年,一位千萬富翁的一份遺囑,改變加拿大多倫多許多家庭的命運。Charles Vance Milla是多倫多一名律師和投資家,他有一家快遞公司,而且還持有很多公司股份。他是真正的黃金單身漢,資產過千萬加幣卻膝下無子。Charles平時愛好就是惡作劇,在離世後,他甚至玩弄了加拿大一代人。
他在1921年寫下一封遺囑,這遺囑當時對他而言只是一個文件,但對於無數的多倫多人來說,幾乎改變他們的命運。在他離世前,這份遺囑一直都是保密的,直到1926年的萬聖節,73歲的Charles因心臟病去世,他的律師將遺囑上報法院公布。
於是一部由遺囑引發出的戰爭,正式開始了。Charles在遺囑這麼寫:「這份遺囑絕對是非同尋常和任性的,因為我並沒有什麼子孫後代或是近親,或是其他責任,需要我在死後把財產留給他們。我留給這世界的一切,只能證明我賺了那麼多自己花不完的錢,是多麼愚蠢。」
Charles在死前留下一份遺囑,讓加拿大多倫多掀起一場從未有過的生娃大賽。(圖/英國那些事兒)
Charles在分配他財產時,不忘充分發揮他的幽默感和搞怪本色。他把自己在牙買加的一處房產平均分給他認識的3位律師,這3位律師相互不見多年,還因此讓他們爭同一份豪宅。他把自己在賭馬俱樂部的股份給了一些反對賭博的人,還把自己在啤酒廠的股份送給一些禁酒主義者,Charles就是這麼任性的人。
在遺囑中,Charles接下來表示:「其他剩下所有財產都交給我的委託人,由他們在恰當時候進行投資,直到我死後9年,把所有財產換成現金。在我死後第10年,也是最終的截止日期,把所有的錢都給予多倫多在這10年里累計生孩子數量最多的母親,孩子需要有正規的出生證明。如果不只一位母親有相同的最高生育數量,那麼她們將平分這筆錢。」
在當時許多家庭不斷生小孩,媒體也一直報導。(圖/fivethirtyeight)
遺囑一經報紙公布,這場挑戰人類心理生理素質和數學能力的多倫多的生娃大賽就正式開始了。然而,這10年里發生的事情簡直太多。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加拿大受的影響比美國更慘重,1933年有3成的勞動力是失業狀態,五分之一的人需要靠領政府救濟金過活。
Charles的遺囑,無疑讓許多家庭懷抱夢想,紛紛加入生娃大賽。一下生太多孩子,給城市帶來許多問題,多倫多政府在1932年試圖讓這份遺囑變成無效的,想把錢捐給多倫多大學。然而,政府這個決定遭到民眾強烈反對,最終這項決議被撤銷了。
後來,Charles遠房親戚知道這件事,聘請律師,認為這遺囑過於驚世駭俗,不應被法院承認,提起上訴。此刻,正在努力生娃的母親們也不甘示弱,當然不能讓自己的辛苦白費,於是她們紛紛聘請律師,加入這場唇槍舌戰。
當時的加拿大報紙也是互相搶頭條,哪些家庭在生娃比賽暫時領先,哪些家庭又誕生了新生命,還有哪些Charles遠房親戚出來打官司,都逐一報導,緊密追蹤。
許多家庭不斷的生,生完後的結果就是孩子真的很多。(圖/fivethirtyeight)
1936年,Charles死後第10年到了,總共有32位律師代表各個家庭出席關於分財產的首場聽證會。經過8天聽證會、無數個小時準備工作、宣誓,以及各方的唇槍舌戰,終於有了結果。
經過初步的篩選,那些10年生8個的都失敗了,範圍最後縮小到2個10年生了10個孩子的家庭,和4個10年生了9個孩子的家庭。經過仔細調查,發現這些母親們為了多生小孩有些真的很拼。
Pualine Clarke就是其中之一,她的確在規定時間內生了10個小孩,10年生10個。然而,她前5個是和前夫生的,後5個則是和男友生的,法官因此判定不合格,因為後幾個孩子都是私生子,因此Pauline最後只拿了20萬加元(約台幣477萬元)安慰獎。
同樣獲得安慰獎的還有Kenny夫人,她宣稱是10個孩子的母親。但是經調查發現,有3個孩子一出生就不幸夭折了。儘管這位母親早就把她的小兒子取名為Charles Vance Miller Kenny,也就是Charles的名字,還是與冠軍無緣。
最後幾位優勝者,一起平分了獎金。(圖/英國那些事兒)
最後只剩下了Timleck、Nagle、Smith和MacLean幾位母親。她們不僅成功在10年內生下9個健康的孩子,還都具備出生證明,並且都是婚生子。因此這4人平分獎金,當時每人獲得了相當於現在150萬美元(約台幣4921萬元)的資產。
最後判決的結果對這些家庭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對於最終勝利家庭來說,無疑是好事,他們機智地把錢花在投資房地產和保險上。當時,這場鬧劇讓加拿大人得到更大的教訓,他們終於明白計劃生育的重要性。
對於那些在生娃大賽失利的家庭來說,本就飽受經濟危機影響的他們更是苦不堪言,孩子生太多,根本養不起。有一個母親的孩子因為沒有照顧到而被老鼠咬死,另一個母親因為生太多,跟丈夫經常起爭執,最終放棄了3個孩子的撫養權,有待被領養。
那之後的整整一代人,多倫多都在向著人口低齡化發展,幼稚園、學校設施都不夠用,問題不斷。而這10年鬧劇的一切,都是因為同為律師Charles一張「任性」遺囑。
有人說這遺囑是純粹是Charles死前的幽默,還有人猜測Charles非常有心機,用一種另類方式強調計劃生育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