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仔肉燥
小的時候,看過美食家蔡瀾的書提及把瓜仔倒入雞湯慢慢燉,吃到最後的味道甜美極了,能夠讓一位美食家把這簡單的食物列在書中來回味,想必必定美味無比,可惜當年住在一個小小的市鎮,還不能見到醬瓜的蹤影,所以一直很好奇那種甜味是怎樣的。
這些年一直有機會接觸到台灣的美食,認識了台灣有名的肉燥飯,原來還可以加入醬瓜一同燜煮,還是伴著許多台灣朋友一同長大的古早味!
第一次煮這個瓜仔肉燥的時候,它就很輕易虜獲家人的胃口了,我加入了家人喜歡的豬油渣,哇,好吃極了,整鍋肉燥的味道都提升了,每次煮時,一定要加多把白米才夠吃呢 ^-^
自家做的醬瓜,由於沒有加入其他商業原料,過了一個星期後,脆度自然下降了,就用它來燜煮一道好吃的醬瓜肉燥吧!記得要煮多點白飯哦,呵呵。。。。
材料:
肉碎 200g 醬瓜 120g 豬油渣 1/3杯 蒜茸 2Tbsp 姜茸 1Tbsp 醬瓜汁 1/3杯 清水 1/2杯
調味料:
黑醬油,胡椒粉,生抽,麻油,太白粉水(勾芡) 醬瓜切碎(不要太小)。 豬肉碎放入熱油鍋,炒至變色,加入蒜茸和姜茸一起翻炒。 加入醬瓜碎,豬油渣,醬瓜汁和清水(能夠蓋過鍋里的肉碎)。 再加入適量調味料,將肉碎燜煮15分鐘或汁收成一半,倒入太白粉水勾芡,即可。 ~ 醬瓜燜的越久,脆度會減少。
~ 沒有像以往先把姜蒜茸爆香,而直接和豬肉碎一起炒,燜出來的醬汁會有股姜蒜的清香味。
~ 調味料的分量,根據醬瓜汁的甜鹹度來加減。
自製醬瓜 (脆瓜)
你喜歡吃醬瓜(脆瓜)嗎?我非常喜歡,可惜現在的罐裝醬瓜的價格越來越貴了,小小的一罐,兩三口就被我「咔喳咔喳」的解決掉了,而且也吃得很不過癮!!
前些時候,日本小黃瓜賣的很便宜,我那貪小便宜的杯等又來了,掃了很多回來,過後才頭痛要怎麼消滅它們,只好去問阿谷哥,問問下,發現原來我們熟悉的罐頭醬瓜(脆瓜),是用小黃瓜製成的!
沒想到,這醬瓜是這麼容易做的,更沒想到,自己腌制出來的醬瓜,是這麼好吃的哦!我用Carol老師的這個食譜,做了很多次醬瓜,也教了老媽和老弟做了幾次,都得到很好的口碑,我也把食譜稍微改了改,加了少許的烏醋進去,不但把腌制小黃瓜發出的一股味道給遮蓋了,味道還很接近外頭賣的醬瓜呢!
自己腌制的,吃起來不但更加「咔喳咔喳的」,還可以大口大口的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都不會感到心痛哦!
I am submitting this post to Asian Food Fest Taiwan Month,
hosted by Alan of Travelling Foodies.
食譜取自:Carol
(食材作了少許調整)
材料:
小黃瓜 1公斤,清水 1000ml, 鹽 1/2tsp
浸泡醬汁:
清水 550g,浙醋 50g, 白砂糖 250g,生抽 300g
小黃瓜洗凈,去除頭尾部分,切成1.5cm厚度。 清水1000ml加入鹽煮滾。 將切片的小黃瓜分兩次放入滾水川燙15秒,撈起。 撈起的小黃瓜馬上吹電風扇散熱吹涼。 浸泡醬汁的材料依序放入鍋中煮滾至糖溶解。 然後將煮好的醬汁趁熱加入放涼後的小黃瓜。 蓋上蓋子,靜置過夜到隔天。 隔天將小黃瓜全部撈起來,將湯汁再次煮滾。 然後再將小黃瓜放入,蓋上蓋放涼。 冷卻後,放入乾淨的玻璃罐里,放入冰箱,第二天就可以吃了。
~ 做法(4)的小黃瓜一定要徹底涼透後,才可以加入做法(5)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