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快速學:1歲寶寶必知重點照護項目Top10

@ 2015-12-14

經過了體態大腹便便、心情上喜怒交雜的 38 周,迎來全家滿懷期待的小天使,解除了隨時帶著寶貝到處跑的緊張感,好開心啊!不過新的任務又要來臨了,寶寶從媽咪孕育的溫室踏出,真正接觸到這個世界後,「母親」的職責又更加重了!剛出生的寶寶看起來十分的柔弱,卻又用盡他全身的小力量去感受這個世界、與世界對話;剛出生的寶寶會擁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特點,媽咪應該如何回應與照顧他呢?和小編一起用 5 分鐘快速學會吧!

新生兒不可思議的身體特點

剛出生的寶寶長的不是「很好看」,臉和眼睛都腫腫的,全身皺巴巴的,看起來防禦率極低的他,事實上已經有了各種視、聽、聞、味覺的能力,能用力的吸吮吞咽母乳、還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幫助自己與外界溝通,其中,以下 10 樣重點照護項目媽咪們一定要學起來!

1. 頭部

我們從小就聽老人家說抱小孩的時候要注意他的頭部,尤其頭頂的部分「軟軟的」不要去碰,事實上這是有科學根據的。新生兒的頭頂前中央是為「囪門」,這個部位軟軟的、還感覺得到脈搏的跳動。因為它是頭顱上最大的骨縫交點,而此處並無骨塊存在,所以摸起來很柔軟,這個接縫處沒有癒合的原因是用來幫助生產時的形狀調整,也預留給嬰兒頭部發育的空間。在大約 1 歲以後它會慢慢閉合,媽咪們要注意保護寶寶的囟門不受到碰撞以免傷到腦部,也不要讓它被「按壓」。

2. 皮膚

寶寶全身的皮膚都很柔軟,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抱著寶寶摸摸親親的原因,這時候它的表面紅潤還含有少量胎脂;另外在寶寶剛出生的幾天,手心和腳底部都會蛻皮,頭部也會有蛻皮現象,這種情況 2、3 天后就會消失,媽咪不用太擔心。

3. 排泄與尿量

新生寶寶在一出生後 12 小時就會排胎便,比起我們印象中便便的樣子,媽咪可能會被胎便嚇到,因為胎寶寶在子宮裡吞入胎毛、腸道分泌物,所以它的顏色更深、呈現黏稠狀,再 3、4 天后開始吃母乳就會變黃色;母奶寶寶的大便次數會比喝配方奶的多,每天約 4、5 次。新生寶寶尿尿的次數一天可達 10 次以上,總量會有 100-300ml,滿月前後達 250-450ml。

4. 體溫

新生兒的正常體溫在 36-37℃ 之間,但是新生寶寶的體溫中樞功能發育還不完善,所以體溫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溫度環境的影響變化較大,在冬天要特別注意保暖;新生兒的皮下脂肪較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如果室溫過低容易引起硬腫症,要儘量把室內溫度保持在 18-22℃,並確認寶寶的身體狀況。

5. 睡眠

新生兒需要的睡眠時間較長,在前 0-12 個月時平均睡眠時間都是 15 小時,但分為三階段,越來越大後白天睡眠時間縮短、晚上睡眠時間長;2 個月左右時晚上須睡 9.5 小時、6 個月為 11 小時、12 個月後則是 11.5 小時,寶寶的生長發育多在晚上進行所以讓寶寶睡一個好覺非常重要喔!

★媽咪還會想知道 >> 捍衛寶寶的優質睡眠!睡眠品質提高 6大招

6. 呼吸

新生兒的呼吸淺而且不規律,以腹式呼吸為主,約每分鐘 40-45 次,有時會有片刻暫停,心率比成人快,每分鐘為 90-160 次。此外,由於寶寶的肺部還沒有發育成熟,有時會有 10 秒鐘左右的「窒息」,不過 6 個月後就會越趨正常。

7. 斜視的眼睛

很多媽咪會發現寶寶剛出生喜歡斜著眼睛看東西,別以為寶寶在瞪人或是眼睛出狀況了,這是因為寶寶有「生理性遠視」,通常在 2-4 周以後就可恢復正常,但如果在 3 個月後寶寶仍舊斜視,就要帶他去看醫院了。

8. 乳牙

剛出生的寶寶,口腔的上齶中線兩旁或牙齦邊緣會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這是傳說中的「馬牙」,它在 2~3 周后就會消失;通常下顎第一門齒是最早長出的乳牙,約在出生的六至七個月時長出,這是全口腔中第一個長出乳牙的時間,這時媽咪就要開始注意牙齒的保健了,以免長大後歪牙!

★媽咪還會想知道 >> 不注意這 8件事!小心寶寶牙齒會長歪

9. 泌乳的乳房

寶寶出生後 3-5 天時,乳房可能會腫大,變得像蠶豆一樣大小,有時還可能流出少量乳汁樣的黃色液體。這是由於胎兒受母親分泌的激素影響所致,一般在 2-3 周就會自然消失。

10. 新生兒的感官能力

新生兒的視覺發育較弱,視力範圍有限,只能看到 15cm 左右的物體,而且也看不清楚。所以想讓寶寶看清楚你,要靠近一點,這時寶寶對顏色的認知尚未發育、在他們眼中世界是黑白的;和視覺一樣,他們的聽覺也是微弱的, 剛出生的孩子耳鼓內充滿液狀物質,妨礙聲音的傳導;但上天給了他們靈敏的嗅覺,當寶寶聞到難聞的氣味時,會把小腦袋扭開、還能利用嗅覺找到媽媽的乳房;對於冷熱的觸覺也是很敏感的,孩子皮膚的調節功能會起作用,不管是感受到太熱會太冷,都會引起哭鬧。

與媽咪的重要親子時光

了解以上 10 個重點後,別以為小嬰兒只有吃飽喝足這麼簡單,他們更需要的是媽咪、爸比給予的心理依靠,充分的溫暖、愛和安全感是他們最大的渴求;小寶寶的大腦里控制感情的部分很不簡單,它比單純的生理反應複雜得多,寶寶最需要媽咪給的 3 種關注都在這:

1、0-4個月:渴望與媽咪接觸

0-4 個月的小寶寶渴望著與爸爸媽媽親密接觸,溫柔的撫摸或親親就是對寶貝愛的傳遞,寶寶緊貼著媽咪的抱抱,也是他們在表達「我喜歡媽媽」,有親密需求的寶寶不喜歡媽咪冷落他們、把他們放在床上自己玩;你可以多抱抱他或替他按摩,不僅能讓親子間的情感交流更熱切,撫觸按摩還能在寶寶腦部發育關鍵期給腦細胞和神經系統刺激促進生長和智力發育,每天只要 15 分鐘、早中晚各一次就 ok 囉!

2、0-6個月:渴望你的微笑

媽咪親切的笑容可以給寶寶愉快的情緒體驗,雖然這時寶寶對外界還不了解,但笑容是天性使然,爸媽親切的笑容卻是寶寶最初的溫暖與快樂來源;如果爸媽面對寶寶大多是面目表情,寶寶感受不到心靈上的愛撫,長大後寶寶的性格可能會變得冷漠、消極,所以常給寶寶微笑,他們不僅能感受到爸媽濃濃的愛,性格上也會變得積極溫和。

3、6-12個月:最害怕你離開他

從 6 個月開始,寶寶對陌生人會有強烈的緊張感,在這個年紀因為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更複雜,所以會害怕他們生活的秩序被打破,只要媽媽離開就會變得焦慮,很多媽咪連好好上個廁所都不行,寶貝會像口香糖一樣到處黏 (笑)。這種對於分離有強烈的恐懼,會讓他們變得極度不安,只要媽咪不在身邊就會聲嘶力竭地哭鬧,是因為希望得到爸媽的關注和安慰;分離焦慮其實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出於對自身保護的一種能力,媽咪可以讓他多接觸不同的人和陌生的環境,創造舒適圈外的機會,但媽咪要循序漸進地讓它「脫離」, 一開始要陪在他身邊,讓他感覺安全。

4.無時無刻都想媽媽陪我玩

小寶貝無時無刻都會需要媽咪的「陪玩」,他們需要得到外界的回應,媽咪可以從各種小遊戲中與寶貝親密交流、並且一石二鳥的訓練他們的各項發展,像是可以用簡單的 大手抓小手增強寶寶的抓握能力和手部肌肉的發展,用手指輕輕的觸碰寶寶的手掌,這時寶寶就會條件反射的抓住你的手指頭,抓一會兒放開,再重複這個動作,簡單的小舉動就能讓寶寶容易玩的不亦樂乎。

小編偷偷說:照顧新生寶寶是很辛苦、艱鉅的挑戰,但卻也是得到最多回饋的一項工作,希望今天小編介紹的新生寶寶之各種狀況,都能對媽咪們有所幫助,減輕媽咪們的負擔喔!

- See more at: http://www.babylike.com.tw/archives/61410#sthash.xJ5wOaXK.dpuf


相关文章